诗人的眼睛
——评胡富健组诗《右眼看世界》
我是在《一线诗人样本》举办的开诚杯2019“家园”主题诗歌活动的征文中读到胡富健老师的这三首诗的。之后我在微信中请教胡老师,如果他自己选择,他会为这组诗定一个怎样的题目。胡老师说他会用其中的《右眼看世界》作为这组诗的题目。
《右眼看世界》是这三首诗中,给我冲击最大的一首。我想胡老师选《右眼看世界》作为组诗的题目是另有深意的。每首诗都是诗人对世界的观察、思考和诗意呈现。为了精准、深刻又富有诗意地呈现所思所想和所感,诗人们都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才达到心中预想的目标。这就好比在射击时,闭合左眼,聚焦右眼。
一位优秀的诗人应该是关心社会当下的,他的诗歌应该是有时代感,并且能够敏锐地嗅到人们的精神和心灵的一些普遍动向的。这在文学上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工业文明的物质浪潮下农耕文化的瓦解并面临消失的危险的担忧。人们内心的危机已经被很多作家所捕获,引发了对人与自然相处的思考,和谐生命家园的追寻等。我想,胡老师的这组诗,就流露出了这样的深思。他在这三首诗中,思索了人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现状,既表达了一种回归的渴望,也呈现了人在困境中对心中理想的坚守与坚持。
旧时光
后来,还是去了
那些桃花迷人
一朵一朵的淘气
烹了一锅田园风光
阳光不温不火赶着我们的脚步
进入垂钓鱼场,老板说
山泉水养的。一辆小四轮满载
纯净水桶驶离,淡水鱼12元每斤
当然,不分品种
心动。鸭子嘎嘎几声
搅浑眼下的塘水,不见清澈明净
适合泥鳅,适合当年,把书包掏给鸟窝
听着校园的鸟语,当成耳边春风
浑水摸鱼。此刻,春雨
往往赶来凑凑热闹
替我们受过后悄悄泪流
《旧时光》是组诗中的第一首。中国是有着深远农耕历史的国度,诗人是从农村走入城市的一代人中的一个。对于诗人来说,田园与家园是有着共同的精神指归的。在这首诗里,诗人回到了过去。不仅有池塘,也有池塘边的回忆。所以,这旧时光,一是指狩猎式的原始生态,二是指幼年时光,人类的童年和诗人个体的童年在这首诗里被并置。垂钓鱼场是人工引山溪水建的,山泉水装桶运往城市。溪水被承载了太多的诉求。
在这首诗里(整组诗也是如此),诗人是非常善于举重若轻地使用语言的,轻描淡写和调侃戏谑中,隐藏着隽永的诗意和深刻的思考。“桃花迷人/一朵一朵的淘气/烹了一锅田园风光”,这样的语言生动新颖,写出了一种回归乡土的热烈场面。似乎有小朋友在夹道欢迎,似乎已有农家菜的香味腾腾升起,而诗的第二节写的就是钓鱼。多么淳朴,民以食为天,水秀鱼鲜。然而,眼前的鱼塘是人工制造的,而非天然。我认为诗人在这里隐秘地传达了一种生态危机的忧患和对和谐生命家园的追寻。经济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是什么在替我们受过?在这首诗的结尾,诗人写到:春雨/往往赶来凑凑热闹/替我们受过后悄悄泪流。读这几句我感到诗人是一位非常敏感的能够与自然万物发生同情的人,这是成为好诗人的素质。
如果说《旧时光》中诗人将着眼点放在了“家园”的物质形态,那么《菜园》一诗里诗人则是将诗意聚焦在“家园”的精神形态。这里我看到诗人的构思是非常巧妙的,诗人用《旧时光》这样的抽象名词作诗的题目时,指归放到“家园”具体可感的物质形态,用《菜园》这样的具体名词作诗的题目时,指归却放在了“家园”形而上的精神形态上。
菜园
这是父亲的城邦,这个季节是最繁华的
花竞放,果争荣。他的子民井然有序
有的高挽发髻,将心事高高挂起
如丝瓜蒲瓜。有的大肚能忍
似南瓜。有的思想苗条
婀娜恰似四季豆。有的纯真
憨厚像冬瓜……这些都像极了父亲
父亲把它们当文字一样侍候
当年种子发芽时,父亲挑着他的抱负
被拒之校门外,一辈子,只好将
理想的文字种进土地里。后来
把我也当成园中的一株
用他未竟的心血倾情浇灌
这些文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成
春夏秋冬不舍的期盼
如今,我坐在城市,在键盘上敲敲打打
把父亲的文字码进电脑文档里
就这样外面的春光就绿了
夏天的阳光就蝉鸣了
秋就泛黄了,冬也开始纯洁了
我不是农民,但我是父亲的儿子
在季节深处,努力抖动手指
把文字当菜园一样侍弄,去采撷
赞美时代,赞美人生,赞美土地
不知可有遗漏,有劳父亲在岁月中找寻捡拾
读这首诗,我认识到胡富健老师非常善于观察生活,普通的菜园,被他种满了诗思和冥想。诗中的语言非常朴实,却极富表现力,因为诗人所彰显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联自然而恰切,毫无违和感,他使一些抽象名词因其与瓜蔬的勾连而具象和生动,使瓜蔬因为成为抽象之事物的喻体而具有了形上性的充盈。诗人是非常善于比兴的,整个前半部分比兴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也让我体会到了诗歌的微言大义。微言大义是诗歌的表现传统,而好诗歌有时是拒绝过度阐发的,所以,我也不宜就上半部分过度解读。
“我”是父亲在菜园里的收获。“我”继承了父亲的“纯正憨厚”。“纯”的意思是“单一元素构成的,无杂质的,地道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礼记》就有“贵纯”的思想,在《论衡·本性》中,“纯”与“善”并举,犹纯美之意。而“正”有“平正;无邪恶,无私心杂念,坚守正道,正确发展,主持正义,终止罪恶”等意思。《礼记·曲礼上》中有“立必正方,不倾听”之说,《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平心持正”之语。“憨厚”一词含有“厚道、善良、淳朴”之意。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朴素无华的精神品质,但是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受利益驱动,丢到了高贵优秀品质,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事件和现象。所以,诗人在呼唤高贵品质的回归。
父亲的“纯正憨厚”尤其表现在,自己虽然经历了不公的遭遇,仍然教育儿子做“纯正憨厚”的人。“我”走出了农村田园,要反馈反哺父亲及其田园,社会对“我”父亲虽然存在不公,但我还是要对它唱赞歌,用“我”的文字“赞美时代,赞美人生,赞美土地”, 常常要听从父亲的教诲,不知道“我”的赞美有无遗漏。“我”的文字里都“夏天的阳光就蝉鸣了/秋就泛黄了,冬也开始纯洁了”。
父亲将“理想的文字种进土地里”,“我”“把父亲的文字码进电脑文档里”。这里诗人用“文字”二字表达了一种精神层面的传承。如果说父亲的菜园的家园引申更明晰,“我”也是“把文字当菜园一样侍弄”,我在文字里守护家园,为精神家园深情耕耘。
右眼看世界
那年,父亲很无奈不得不摘除左眼
留下的空缺都给了阴暗
睁只眼闭只眼
更激发了他射击的斗志
右眼一个人就担起全部的责任
死守盯牢。不仅身家性命
还有眼下的村庄
怕一不小心就弄丢了
怕一脚踩空了田地
跌入深渊,迷了归家之途
因此,路见不平
泥泞,照样屁颠屁颠着走过
根本不用去聚焦,抑或
戴副有色眼镜
遇上雾霾,总能摸索出光明前行
希望看到的世界
是单色的。想想自己左眼的忧伤
已付诸东流,即使有沙子掉进
也挤不出泪水。偶尔的几粒
眼屎,会被艰辛冲走
在这首诗里,父亲是一个经历了大磨难的人,一个被生活和时间掠取了一只眼睛的人。或者这里诗人用眼睛象征一种重要的事物。缺失使父亲的躯体失去了平衡。这里躯体是否可以有更大的隐喻呢?比如地球,或者社会?当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呢?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失衡呢?“左眼的忧伤”,能否让我们(的右眼)更加机敏的观察这个世界,更加感到责任重大?
无疑眼睛应该是这首诗的诗眼。“睁只眼闭只眼/更激发了他射击的斗志”。这句我更想从诗人与世界的关系来解读。生活是诗歌的源泉,观察世界,一只眼睛足够的,而且诗人这句话暗含了一个聚焦的姿势。当一个人只剩下一只眼睛,也许他更喜欢和善于观察,对事物更留心。的确如此的。
并且,在这首诗里,诗人触碰到一个如何看待世界的问题。“希望看到的世界/是单色的”,是说父亲希望看到的世界是纯洁单一,没有那么的复杂尔虞我诈。“想想自己左眼的忧伤/已付诸东流,即使有沙子掉进/也挤不出泪水。偶尔的几粒/眼屎,会被艰辛冲走”,是说父亲要自己把忧伤都付诸东流,左眼掉进几粒沙子之类的磨难挫折又算得了什么,该流的眼泪早已流尽,偶尔的不如意,生活的使绊,因为辛勤的劳作而顾及不了,心胸已变得豁达大度。这里面,我们看到了中国普通百姓的高贵精神世界。与《菜园》一诗一样,“父亲”在经历坎坷后仍然在坚守精神的崇高。
“右眼一个人就担起全部的责任/死守盯牢。不仅身家性命/还有眼下的村庄/怕一不小心就弄丢了/怕一脚踩空了田地/跌入深渊,迷了归家之途”。村庄是父亲生于斯长于斯劳作于斯的地方,田地是父亲书写理想的地方,家是父亲的庇护之地。父亲要“死守盯牢”。而“我”这位诗人,作为父亲的儿子,“我”写这些的用意何在呢?
我是否可以将此理解为一种家园意识呢?所谓家园意识,就是人类对于故土的一种持久而执著的依恋情感,它能把漂泊异乡的游子与远隔千山万水的故乡联系起来。诗人虽然离开了土地,但是他的眼睛时刻关注着土地上发生的一切。
当今世界,工具理性发达,社会变动不居,人们迁徙频繁,人类的家园意识日趋淡漠,而这是人类面临重重危机,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家园意识淡漠甚至丧失了家园感的人们自然也就谈不上对于家园的守护,于是对于家园的肆意破坏已经成为了我们 时代的通病。既然如此,欲拯救人类,固然应当从多方面着手,但最根本的就是要唤醒人类的家园意识,让人们自觉爱护家园,否则一切都会沦为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