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这个称谓在今天很多时候是与河北省联系在一起。不仅他的简称是“冀”,而且境内衡水市还有冀州县(现已设立冀州区)。那么这个“冀州”是从哪里来的?
“九州”的说法在现存文籍中出现最早的是《尚书》。“尚”即“上”,其为记载上古事迹的史书,也是故事书,传世本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九州”就出现在夏书的《禹贡》篇,本片记载了夏禹时期治理洪患,整肃疆土的事迹。
《禹贡》中说道大禹治水以后,划分天下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当然所谓的“九州”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同列儒家十三经的《周礼》中的说法就是有幽、并而无徐、梁。但是各种版本均提有到冀州。唐虞夏殷皆都于此,所以冀州还有“天下第一州”的说法。
但是古冀州和今河北在治域上有多大的联系?我们将冀州和河北在地域上笼统地讲在一起是否可靠?“冀州”这个名词在历史中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我们来一一索隐。
《禹贡》对当时的九州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上进行了描述。其提到大禹在冀州治理水患的时候,“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 至于岳阳”。“壶口”我们姑且认为是今山西临汾和陕西延安境内的“壶口瀑布”。如果确定是“壶口”即是“壶口瀑布”,那么这是古书上第一次明确记载“壶口瀑布”,同时它也是大禹治水的第一站。夏禹修好壶口后,又去治理梁山和岐山。梁山和岐山都在今陕西省,一在渭南市合阳县,一在宝鸡岐山县,两者相距大约二百公里,也有一说“岐”作“支脉”意,为梁山的余脉意,我不是很认同,因为同样在本篇,在讲到雍州的时候说道“荆岐既旅”,再次提到“岐”的说法,两“岐”应该作同一意,即“岐山”。而岐山地区应该是冀雍交境。“既脩太原,至于岳阳”,“岳”即太岳山,也就是霍山。在今山西太原市。我们有理由相信,夏禹时期的“冀州”,其中心区域应在山西,辐射河北河南陕西。
我们今天根据《禹贡》的记载,画出当时九州的大致区域如下图。
我们有必要说明一下,如今河北衡水辖内的冀州市(区),跟“九州之首”的冀州其实并没有多大联系。河北省东部地区按《禹贡》记载不在冀州范围,而是属于河(黄河)济(济水)之间的兖州。这里有一篇关于今冀州市历史的博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这篇博文。
所谓的九州在秦以前是作为地域称谓存在的,并没有实际的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于现在华北华南东北等说法。《吕氏春秋》中提到古冀州说道“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晋在两周时期是作为长期存在的行政侯国(公国)。
汉武帝在当时的郡国之上设立“州(刺史部)”,全国共分了十三州(刺史部)一部(司隶部),名称基本沿袭前秦时期的旧称。但是治域却与“古九州”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冀州整体东移,所辖四郡六国均在太行山以东,今河北省中南部。
两汉国祚四百余年,冀州的地域概念也深深影响到现代。我们今天提到“冀州”,更多得将目光投到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这片区域。但是在我们上古时期,冀州却不仅仅只是这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