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架构师二期学员 李春杰
每次去北京都要习惯性地去中关村“朝圣”,毕竟那是中国“双创”的策源地。但近两次去,却明显感觉到丝丝寒意:包括著名的3W咖啡,也不见了当初的火爆,有点冷清的让人意外。国内4000多家孵化器,不厚道的说,其中不乏有冲着拿国家补贴硬“攒”出的孵化器,不专业的运营人员,不匹配的行业资源,不雄厚的资本,随着国内孵化器面临各项红利的逐步消失,成本不断上升,必然会导致更多孵化器多米诺骨牌似的陷入困境。对于本来把孵化器当成“稻草”的商办物业和产业地产,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那么,各种热度烫人的联合办公是否会有例外呢?其实不管是收费还是免费,孵化器本身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见效的行业。短期内很难有现金流产生,如果只是靠工商注册,财务代理基本上很难做到盈亏平衡,除非你是潘石屹、毛大庆那样的地产“网红”,否则,必然难以为继。
这次架构师学习第一次迈进1898咖啡,之前,也去过金融客咖啡,说句真话,1898咖啡也好,金融客也罢,这两家的咖啡真的只能算不难喝 ,简餐也属于不好不坏的那种,但是,那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场景还是让人真的想不明白为啥,特别是1898咖啡已经运营了三年,账面上实实在在地趴着200多万的现金;金融客咖啡每年租金高达千万,运营已经两年多,不但丝毫不见颓势,反而把后续股东的入股金额从30万调到50万,条件苛刻到连性别比例有要求,却依然有诸多大佬争相往里挤。那么,此咖啡和彼咖啡有何不同呢?
看过《中国式众筹》和听过杨众筹布道的人都基本了解其中奥秘:校友圈、均股权,选人足够严,筹钱足够多,等额返卡,不承诺回报,保证五年不倒闭。每一条都简单到像小学算数题,但为什么越简单越难做到呢?
首先杨众筹说1898咖啡是北大人的自我救赎,开始不大懂:北大的牌子牛X到全国数一数二,为啥还要沉重到自我救赎呢?原来北大虽然有俞敏洪、徐小平这样叱咤风云的明星校友,但北大人之间并未有更深的链接,作为连任几届北大校友会主席的杨勇曾经有过“四顾无人”的孤单,而1898则成为北大人链接发力的能量场、引力波,自成立以来,1898咖啡馆举办了几百场创新、创业相关活动,多位联合创始人以及校友通过这个平台受益。融到资本者有之、结识人脉者有之,达成合作的更比比皆是。为了更好地、可持续服务校友及股东,1898成立了一个亿的创投基金,从策划到宣告仅半个多月就被认购一空,原来的北大人以特立独行被人诟病,1898则让北大人这个群体成了有情怀、有温度、有责任感的新北大人,这不是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般的自我救赎又是什么呢?
那么,陷入困境的商办地产、产业地产如何完成一场自我救赎呢?其实原理依然很简单,首先不要把“双创”当成一面去库存的画皮,而是用众筹真真正正构建“让创新、创业不再难”的能量场,如果你的空间里聚合了类似于北大校友会这样的社群,让创新、创业者真正得到资源、资金、资本的帮扶,那么,“双创”的环境就会因此得到真正的改善,创新创业者们的成功又会让你的“场”足够热、足够火,这种不以筹钱为目的的众筹才是真正能赚大钱的众筹,他带来正效应甚至会整体改变开发商唯利是图的形象,这种“自我救赎”与那种以“双创”为名的“自我麻醉”当然大相径庭。
其实,这种“自我救赎”已不是纸上谈兵,很多有情怀、有远见的开发商已经开始走在实践的路上,只是中国式众筹给这种实践提供了更完备、更系统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当然,您可以否认这不是中国式众筹,叫什么真的不重要,杨众筹也真的没想在头上套多几圈光环,只一句“自我救赎”,已经说明了很多很多。还是老人家说的好:只要能抓住耗子,白猫还是黑猫又有什么要紧 ?
“自我麻醉”还是“自我救赎”,差别其实只是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