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不需要技能就能去做的事情恰恰是最需要技能的事情,比如学习。很多人不会学习,以为信息的获取是学习,以为阅读是学习,以为听老师讲课是学习,以为看别人的故事是学习……这些都是学习,却都是最低效能的学习,或者是入门的学习,或者算不上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以最终的行动效果为检验标准,所以就有了学习的好坏。好的学习明月称之为“主动学习”,不好的学习明月称之为“被动学习”,其中的差异当真超过任何人想象。比如如果没有今天的课下作业,前几天听过的课程又有几个人真正去消化吸收,听之任之,后果就是短暂的欢欣后快速地流失。现在反而非常理解,上学的时候为什么老师都要求大家做三件事情:一是“背书”,二是做“练习”,三是“考试”,用今天的认知学名词来说,应该叫“刻意练习”,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明月所说的“实作演练”、“立即应用”。这个解题方法学会后老师让学生不断地做其他相似的题目,比如用辅助线解几何题,除了这个类型的题能用外,还能用于哪些类型的题呢?即“举一反三”,和明月的思路“跨界思考”是相通的,当然明月的思路应用更广泛,指导性更强。
关于知识迁移,实在是前所未闻的方法,对于新的技能、方法,习惯上会有些排斥,大概和自己的经验有关系。之前所接触的新方法,初见欣喜,特别希望用一个小小的技能撬动大大的世界,但往往不遂人愿,当中原因,老实讲,是因为没有吃透其中的精髓,或者更坦白说,是因为懒惰,进取意识的缺失 ,目标设定的缺失,导致行动的第一步就以失败告终。所以,这一次我准备打破旧的认知,对于新技能的学习,报以完全敞开的胸怀,热情地拥抱起来,来,让我看看你的真面目,在别人那里是如何神奇的发生功效。然后拿到我这里,真正的用起来,乖乖地按照它的方法去实践一遍、两遍、三遍,或许,当你实践三遍的时候就会领会它的好,是实实在在的好用,是明明白白的看见,是深深的折服,是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get到这样的好东西。嗯,这个技能,我准备好好地操作一番。
现有的技能:
品酒师=感官能力+葡萄酒专业知识+喝酒经验+酒量
培训师=课件制作+内容整合+演讲技能+效果评估
PPT制作=逻辑思维能力+图文排版+语言组织+信息整合
希望提升的技能:
声音训练=气息控制+口腔控制+微笑发声+感染力
演讲=内容创作+感染力+控场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内容创作+语言表达+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
要想把品酒师+培训师的技能打磨精炼,必备好声音、好内容、好讲法。而这些,在我的实际工作中是有不断的训练的,但没有精进。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内容独大,在我的专长里面就是葡萄酒知识独大,坦白讲,让不懂的人愿意听你分享才算真正地培训,才算真正受人尊敬的品酒师。所以,后三项技能的打磨,是以现有的经验和技能为基础,进行再加工和深造的过程。比如想到一个好内容,时下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想要和葡萄酒知识结合输出一篇文章,那么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以下几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立题——构思框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需要哪几个场景来填充内容(借鉴影视素材和其他公众号文章)——执笔文字部分——配图——排版——检查细节——定稿。通过这样的写作过程,锻炼了逻辑思维、语言组织、信息整合的能力,是从ppt制作中拆分技能的重新利用,同时也需要借助内容创作,而内容创作的前提是大量的阅读基础做支撑。整个过程践行了知识内化、整合输出的完整闭环,同时公众号文章的转发算是一次小小的即时成就的体验,拯救不自信的最有效方法也是这个。如果没有转发呢,给自己的写作生涯积累点材料,给自己的精神世界灌输点食粮,也是不错的。
最后一点体会是反馈机制。听起来是再朴素不过的道理,但真正运用起来确是威力强大。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做事情之前要想,做完事情也要想。而现代人似乎最缺的就是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宁可被碎片化,也不愿给自己做过的事情以及想要做的事情多留些反思的空间。跟着意识去做,恰恰是“刻意练习”的反面,即“不刻意”。这种思维害死了很多人。工作中领导要求我们写日志、周报、月报、活动总结、年终总结,无一不是对“思考”“反省”的认知行为模式的应用。认真对待工作的人也会认真对待各种总结,即使写的时候各种牢骚,但不得不承认,这种牢骚更多的是出自对“需要完成任务”的习惯性抱怨,倘若换你做领导,恐怕这种方法没有人会不用。当然,人的本能是寻求舒适,安于现状,若想改变,第一步要做的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
以上是对明月课程的一些认识和自我反思。承认自己的狭隘、有限、错误、渺小,哪一样都不容易。今天的明月,已不是5年前我认识的明月,甚至不是1年前我见到的明月,她的成长我一直默默关注,作为同龄人,我佩服她的毅力,她的改变,羡慕她开挂的人生经历,也好奇她是如何获得快速的成长。所以我来了,听她的课,像是补上了这一年的空缺。好在,我们都年轻,任何时候觉醒都不晚。今天我经历的迷茫、困顿,他人也曾经历。人生成长之路各不相同,但很多心境、问题却有相通之处。借鉴优秀者的经验,是“拿来主义”的最好应用,也是成长的捷径。
以上心得,愿共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