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认为,“美育,是一种传授审美观念与经验的教育形式”,在在学校开齐开足美育、体育课程的提前下,取消中小学生的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鼓励学校根据自身优势,在课程中融入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艺术、体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关于这条建议,多数网友还是持支持态度的。在去年8月正式施行“双减”后,很多以往在课外补习上下功夫的“鸡娃”型家长们,开始转换赛道向各种艺术考级发力。支持者认为,取消艺术考级是“让兴趣回归兴趣”,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童年”。
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提出反对,有人认为艺术考级凭的是个人自愿,不必强制取消;有的家长认为,考级是对孩子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方式,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应该“一杆子打死”。
也有些网友则从建议的实际执行情况出发,对学校是否有条件进行艺术培养提出了疑问。在施行过程中,这些特色艺术课程是真的可以做好美育,还是会被边缘化只是走走形式呢?
其实双方的考虑都不无道理,支持方的观点在于“考级”这样的量化教育,甚至与升学挂钩,不可避免地会让艺术教育蒙上功利的影子。
从反对方的观点来说,学校进行美育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建设,必然有一段路要走,一刀切式地直接取消中小学生艺术考级,如果后续课程质量和教学模式不能跟上,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在两者之间平衡,还应该有更多更详细的讨论。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无论是为了艺术特色班、特长生升学,或是激励孩子设立目标而考级,还是仅仅想要培养一项兴趣爱好陶冶孩子的情操,本质上都是希望能够让孩子多一项技能,未来有更多选择。
如果能为孩子的未来多一份保障,比如投保“中国人保”APP上的锦绣前程少儿保险,或者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也许更能让家长们不再拘泥于考级证书,而是把美育作为陶冶情操的手段。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