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让思维导图法成为写作的重要“辅具”之前,首先我必须来列举几个例子:
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例,柳子厚先描述己身恐惧,并以写西山景向上堆栈,最后臻至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以《醉翁亭记》为例,文忠公写出四时景的婉约不作为,更以各种乐视衬托出与民同乐;再以《小团圆》为例,张爱玲以细腻的笔触、苍凉的手势,挥洒出其大半生战乱离散、生老病死、爱恨痴嗔的故事。
这三人皆有共通点:文章结构清晰、立论分明,能融合许多题材于一身,井然有序使读者毫无负担。
不过有些人在写文章之前,总有许多的想法,但是一动笔,文章却东缺一角西缺一块,就像是大杂烩,即使材料用的再高档,但混在一起煮,又没有掌握各种食材比例,便失去了它们自己原有的味道,浪费了食材的特色。
这本书是由孙易新、梁容菁两位老师合著的,孙易新老师是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研究所硕士、博士、实践大学企业创新发展研究所硕士、美国密歇根州圣母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华人世界第一个心智图法专业培训机构的创始人,全球第一位英国博赞中心(Buzan Centres)华人讲师,将思维导图法引进华人世界的第一人有着丰富的培训经验。梁容菁老师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曾任教于台北市明德中学,新北市立板桥高中,现为桃园市南崁中学语文教师,她本人也是思维导图受益者,她用两年进行了行动教学实验,不少学生学习后写作上都有很大提升。
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在阅读写作时,有助于理解、分析、综合、评鉴、创新的好方法,对提升记忆力也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自己透过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呈现内心的想法,进行主动且有意义的学习,对于阅读理解与写作构思,都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思维导图法将文字、线条、图像、色彩,以放射性的思维结构,巧妙呈现在360度的空间里,让想象力、联想力自由奔放,结合过去的经验与当下的创意,开启思考的无限可能。思维导图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抽丝剥茧,帮助整理思绪。
思维导图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工具”,所谓“方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或过程;所谓“工具”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或过程中所使用的到的东西。
本书首先介绍了如何培养读者“阅读”、“绘制”,甚至在脑海中“想”出一张思维导图的能力。
1、中心主题的绘制要有三个:
(1)图案不是随意绘制,而是必须与主题有关;
(2)使用颜色至少要有三种;
(3)若以A4白纸来说,中心主题的直径大约五厘米。
2、分类有四个重点:
(1)最理想的数量是四到六组,最多不超过九组。根据研究,人的短期记忆一次只能容纳七加减两组的概念,普通人一次只能记住五到九个物品、概念、数字,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短期记忆容量常常不是趋近九,而是趋近五。
(2)彼此互斥,绝不遗漏。类与类之间,不能有重叠的概念,而且列出的类别必须要能包含所有的项目。
(3)同一位阶,同一逻辑。在同一阶层的类别,必须具有相同的逻辑属性。
(4)高频优选。比较“高频”率出现的分类方式,“优”先“选”择。
3、画主干、支杆注意的重点
(1)主干要由粗到细,以利于视觉上辨识出由中心主题延伸出的几个主要概念。
(2)主干绘制必须从中心主题出发,并连接在中心主体上,才不会有断裂感
(3)同一个主干延伸出的支杆,色彩皆和主干相同,代表他们属于同一大类
(4)主干绘制时,原则上从右上方以顺时针的方向开始画,阅读时也是右上方开始,但是特殊情况则可弹性调整。
4、“线、字、图”之间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文字写在线条上
(2)文字的书写方向一律由左到右
(3)线条长度与上方所写文字长度差不多
(4)每个线条原则上只书写一个关键词
5、关键词。顾名思义,就是在文字叙述时,对读者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字。
6、树状结构,网状脉络。所谓树状结构就是以中心主题为根源,所有主、支杆由中心主题向外延伸的结构;所谓网状脉络,就是用关联线来指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其次,介绍了写作时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检查文章线索的几个步骤
1、检验各段是否切题。确定各段都有紧扣主题的立论,没有偏题的情况发生。
2、利用思维导图“树状结构,网状脉络”的原则,画出文章的思维导图。将文章分出“起、承、转、合”后,绘出思维导图,再利用关联线找出各段间的网状脉络,借此观察各段间的呼应关系。
3、检视论点是否有所遗漏。最后检查文章各段的论点是否彼此呼应,并且确定论点在文章结束时已全部处理完毕。
也可以用此方法来阅读一本书籍,从而找出书中的关键点与论点金句。
最后,介绍了三种能让作者写出美文的三种简单技巧:
1、善用形容词与副词。能让描写更加具体
2、拿捏举例有分寸。能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3、活用各种修辞。能够制造出或形象生动、或节奏鲜明、或变化多端、或引起读者好奇等不同效果。
在学习思维导图的同时,也同时学会了如何阅读和写作,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这本书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