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大学那会儿,听过一场关于“读大学的意义”话题讲座。记得很清楚,做讲座的老师一直给我们打鸡血,并且表达了一种愤怒:现在的大学生太不努力。
由于抨击太过强烈,讲座中途好些学生听不下去,从后门走了。不说这场讲座本身怎样,重要的是这场讲座后,让我有了思考:读大学,我们究竟在读什么。
遗憾的是,当时没经历没阅历,也没读太多书,也没人指导方向,自己就一个人琢磨。想来想去,冒出个想法:读大学,除了学习知识,应该还要长见识!那怎么才能长见识呢,我决定开始泡图书馆。
自从想法萌生后,我彻底对读书着了魔。每天除了上课外,课余和周末哪也不去,带个面包和水杯,从早晨图书馆开门坐在那里,看书直到晚上快熄灯了才回宿舍。
一开始坐不住,但逐渐地开始喜欢沉浸在书里的忘我感受。那种感觉很美妙,看每一本书,读完有各种想法,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分享给别人,自己就琢磨:肯定是看的不够多,不够深入。然后就继续坚持每天去图书馆。
就这样差不多看了一个学期,突然有天下午,我和朋友聊天,又正好聊到读大学意义,我突然想明白了:读大学,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变优秀吗?因为优秀了才有更多选择,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现在想起来,觉得是碗浓浓的鸡汤,但这真的是我当时的感触。之后,我把更多时间投入在学习上,不仅是学校专业课,我还在校外报班,学职场礼仪,听情商课程,参与团队活动。锻炼了胆量,也大大提升了与人交往能力,也建立起了自信心,同时,我依旧坚持读书。
一转眼到了大三,我决定出国。开始备考雅思,依旧每天泡图书馆,和英语打交道。要说一切很容易,那是假话。
事实上,很痛苦。背单词,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背了忘,忘了再背;一遍遍修改作文,三小时才能做一篇听写。那个时候也焦虑,想什么时候才能考出想要的分数。
有时候早晨起床后,在阳台背英语,舍友们还在睡觉,我多想和她们一样啊,但是想想自己的未来,和自己未来想要的生活,就会继续咬牙坚持。
差不多半年,经历了几次失利后,我终于考出了满意的分数。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了,所有付出的一切,都将在未来的一天给你回报。但同样,我并不鼓励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如果你可以毫不费力的做好事情,那就更好了,不要刻意追求吃苦。
因为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不能用同样标准要求任何人。努力与否,看自己是否迫切和需要。
如果你天资聪明,也有好的物质基础,那你大可去做想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是每天晒晒太阳,喝喝茶,也是一种活法。没什么不对。
对于大学时光,于我而言,是青春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没有生活压力,拿着父母每月固定打的生活费,吃喝玩乐都没少,学校课程也不紧张,体验了一把无拘无束。
同时,大学时光也是我回忆里一段珍贵的光阴。而也正是因为这段时光,我们曾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在四年之后,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
回想四年中,有选择持续努力的同学,高考对他们来说不是结束,大学期间他们依旧四年如一日的刻苦修炼:
有把时间都用来提升专业知识的同学;有从大一第一学期来了就明确要考研,持续做着准备的同学;更有活跃在校园内各种活动,校园外不断积累职场经验,参与各种实习的同学;也有在大学中坚定自己理想,考托福考雅思全力准备出国的学生。这些我都见过。
同样的,我也见过每天不去上课,窝在宿舍床上一集一集看韩剧的;也见过每天出去嗨歌半夜才爬回宿舍睡觉的;也见过被所谓男女朋友带着出去玩耍几天看不到人的;还有半宿半宿打电子游戏的...
不论怎样,我总觉得,大学四年,是我们生命长河中的一段珍贵时光,你选择把这些时间花在哪里,都是不同的选择。至少,我们要不负岁月,把它过好。至于你想从这段岁月中得到什么,那真的是因人而异,没有对错来论。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没有标准的答案。而作为一个已经毕业离开大学校园三年的人,想告诉正在享受大学时光的你:抓紧岁月,时光一去不复返,不论未来方向怎样,过好当下大学生活的每一天。
然后,给未来的自己,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