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知之者赚,不知之者被赚。
利息
为什么人们在借钱的时候,却不愿意支付利息?
故事:笨蛋去找朋友,想要借一只鸡,可是朋友也只有一只鸡,而且家里的娃天天等着鸡下蛋吃。朋友想到自己还有十个贝壳,可以才市场上换到一只母鸡,于是出于好心把贝壳借给了笨蛋。笨蛋在市场上用十个贝壳换回了一只母鸡,鸡生蛋、蛋生鸡.....过了一段时间,笨蛋想起当初的事,就抱着一只生出来的母鸡去市场换了十个贝壳,拿回去还给朋友。朋友说:“嗯?你应该至少给我二十个贝壳吧?”笨蛋愤怒了:“你怎么可以这么无耻?!你借给我的明明是十个贝壳!那些贝壳如果不借给我,放在那里也是放着,难道它们会自动变成二十个?那些鸡可是我辛辛苦苦养出来的,你什么都没干就想多要十个贝壳?你太坏了....”
笨蛋之所以总是理直气壮,是因为他们思考不全面, 却总以为自己思考全面。笨蛋忘了,朋友其实可以自己拿十个贝壳去市场上换一只鸡,同样可以鸡生蛋,蛋生鸡,用生下来的鸡换回更多的贝壳。虽然贝壳看起来是“死”的,放在那里也不会“自动”生出新的贝壳,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贝壳吐过不被笨蛋借走就一定永远知识放在那里。
别笑,别以为自己不是笨蛋——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或者必然曾经是。
(收取合理的利息是正常的,珍惜那些愿意真心不收取利息的朋友,至少,这不就是无条件的先付出吗?)
虽然我几乎从未直接从金钱上获得过复利的神奇力量的支持,因为我的资产还总是反复清零。
不过,万幸且公平的是,在智力上、知识上、经验上、复利效应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存在的——这是多么令人喜出望外的事实啊!只要是能积累的东西,大都会产生复利效应。
如果没有资产可继承,那就持续积累知识吧!(积累人际关系,积累技能也是可以的)
从出生开始,所有人都不断习得各种技能,不断积累,只不过很多人在20岁以后就停止了学习,所以没有机会在自己的未来体会到复利效应。然而,少数人在20岁以后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把学到的东西,做到了。
复利效应的威力,适用于任何终生成长者,跟长相没关系,跟基因没关系,更家族遗产也没关系。
人最好能有自信,但应该是对自己的未来有自信。
把自己变得更好才能弥补过往的那些错误,才能承担当初的那些愚蠢造成的后果。
(让我想起了,林书民老师的故事,他对他未来的生活场景画面已经具象化,具体到每个细节,他所做的事情就是朝着那个目标前进!还有张龄之老师课上说的,要学会设计你的人生,详情到细节处,虽然说的语言不一样,但是背后的故事都是一样的)
昨天雅芬也说的她实现梦想的办法,就是相信心想事成,对目标具象化!
也让我想起了:吸引力法则和《秘密》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