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普洱茶中有一位温柔的皇后,她的条索黑亮,茶汤金黄顺滑,给人一种馥郁细腻的口感。她就是易武普洱茶。
易武老树茶是标准的大叶种茶,其茶汤苦涩较轻,汤中带甜,具有回甘好、陈化速度快等特点。由于矮化和植长于山林的特点,山野气韵与不同寨子的有所区别。
↓↓↓
易武
易武位于勐腊县城北方,距勐腊县城110公里。进易武的汽车路从勐醒分岔,已铺成柏油路,勐醒至易武32公里。易武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降水量1500-1900㎜。
易武茶区
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它包括易武正山、慢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
易武茶区包含整个易武乡的产茶区,也包含着过去的慢撒茶山。易武茶区老树茶比较多的有易武、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等地。
由于茶地分到各家各户,因此要对茶叶产量作出很准确的统计是不可能的,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易武每年老树茶产量在60-70吨。当然随着茶价上升,茶农对茶园管理投入增多,产量已在逐年上升。
易武乡境内山谷相间、山高谷深、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切割,辖区最高海拔是刮风寨的黑水梁子为2023米,是西双版纳州第二高峰。最低海拔是回洼村为600米,平均海拔为1400米,年均降雨量在1700—2200毫米之间,年均气温17.5度。境内土壤以红壤、赤红壤为主,PH值在4.5—6.5之间。
易武最大优势
易武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特性,即新茶口感柔而偏薄,但经过后期陈放陈化,茶味会越来越劲。产生这一特性的原因不是易武茶的总体内含物质落后于其他茶区的茶,而主要是由于易武茶传统的古法制作工艺而致。
☟
【易武茶使用传统手工石磨制成,茶叶的采摘偏老,杀青揉捻偏轻,最后以低温晾晒早就易武茶独特的泡条特点。】
古树茶,因其表面革质密度大,新茶阶段口感较淡不容易出味道。而长期存放的古树茶,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陈化(有部分属于氧化) ,它原有的强劲内质会慢慢显现,导致后期转化物质易溶于水,口感上变得浓厚。因此人们常说:易武普洱茶越放越好,它的茶味、茶气、茶香会越放越浓。
单就易武生普来说,与新茶相比,易武老茶有香扬水柔、回甘明显、蜜韵浓郁、极耐冲泡等诸多特点,其后期陈化价值不可小觑。
在自然转换中,年份较久的易武老茶,茶气与韵味更足,即很多内行人所说的“霸道中有温柔”。有人用“丰韵细腻沉稳厚实”、“蜜韵浓郁而持久”来形容其茶汤的品质与饱满程度。
另外,易武茶有比较深的历史渊源,其后期陈化价值是有历史背书的。号级茶,印级茶的存在,证明了易武茶的越陈越香,是可以肯定的。而现今许多百年的易武茶品,在收藏界享有高度的地位,更是增加了易武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易武正山古树茶
温润、柔雅、蜜香、回甘是易武正山古树茶的一大特点,在清朝贡茶中是最昂贵的顶级茶叶,因价等黄金而名重天下。
茶叶特点
①易武正山古树茶汤很纯厚甘甜、茶劲十足,而这种优质的口感要归功于高超的杀青技术和揉捻晾晒环节。梅子香与蜜香中渗透着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而且香气挂杯且持久。
②易武正山古树茶苦涩感弱,回甘生津快且持久,水性特别细腻,在闲暇之时冲泡品饮,乐趣无穷 。
③汤色金黄通透,叶底鲜嫩且茶叶耐泡,看上去没什么特色,喝起来却使人大吃一惊,口腔久久弥留着茶香、茶气。
④在重闷下,茶汤苦味明显,涩感弱,苦味消散极快,生津回甘强,无明显的不适反应。
以史为证,后期转化是易武茶在业内公认的最大优势,假以时日,易武正山古树必定是佳品。
未来趋势
普洱有西双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三大主产区,其中相对热门、颇受青睐的“山头茶”中,西双版纳江外茶区以布朗山见长;江内茶区以易武山头的小产区为主流;临沧茶区以冰岛山头为代表。因此形成“三足鼎立”的矩阵局面普洱茶三大“山头茶”。
☟
①从目前生态指标来看,易武山头人为破坏与干预低,生态指标较好,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较强,未来山头茶领域内易武将可能成为最有潜力、最具开发价值的一大山头;
②从茶叶制品的品质来说,易武山头茶基本上是分布在同一“茶谷”上,其品质相对较为稳定;
③从茶叶产量来说,易武茶山的产量,约占古六大茶山的产量将近一半,且山头“小产区”分布较多,七村八寨加之近几年挖掘出来的小产区弯弓、薄荷塘、铜箐河等,将还能发现更多的独具潜力的小产区。
相对其他山头茶而言,易武山头茶不论是品质还是产量,在未来都是巨大的潜力。
冲泡方法
①用水和水温:
宜用矿泉水或纯净水,新茶水温以90oC左右(烧开之后待水温降低)为佳,上年份的茶则以100oC沸水为佳。不同的水温对应不同年份的易武茶,以保证易武茶的优秀品质。
②投茶量:
新茶按100:8的比例,上年份的茶按100:7的比例。以盖碗为例,100毫升的盖碗投茶量7~8克。
③净茶:
将茶叶放入茶壶,注入热水后倒掉洁具,以提高茶叶的净度。注水时靠近盖碗的碗边绕一圈慢慢注入,再逐渐往中心注水,以利于茶叶的受水均匀,不必注满整个盖碗,适量即可,盖上盖,可稍加晃动,5秒后出汤,出汤后开盖,不要捂茶。
④醒茶:
注水与上同,8秒左右出汤,出汤后同样不要捂茶。
⑤泡茶:
注水与上同,8秒左右出汤,五六道之后每次递增3-5秒,每次冲泡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茶汤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