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朋友圈里辞职开花艺工作室的朋友发的作品,看她每日为喜欢的事沉醉奔忙,说不出的幸福感觉,图片精美,花束实在好看,心血来潮去花卉市场买几束鲜切花,打算自己也试着插花。
现在人们都倡导生活的仪式感,我尤感认同,仪式感之于我们,犹如匆忙夜行中的一点微光,让我们有那么一刻看到自己匆忙摆动的肢体。怀着小甘蓝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迷恋多肉和绿植,也偶尔买过鲜切花,每次都满怀小确幸的感觉。
但是我的问题是时常分不清偶尔的仪式感与现实的生活有很大的区别,仪式感并不是我的生活,而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按照之前的思维套路,我偶尔做了插花,只是很肤浅的完全与技术层面搭不上边的时候,我就会自我定义:“我在学插花、我会插花、我特别喜欢插花、或者插花是我的爱好”可是实际上我可能1年才做这么1次,在插花这件事上几乎没有投入任何时间,这就是“三分钟热度”。
实际上“三分钟热度”并没有错,错在我的自我定义,这只是生活中偶尔的玩味,可以一直“生活在别处的我”总是在内心深处希望把自己和周围区分开来,这是在现实中不能得到足够的认同、不够自信导致的,我急于给自己贴上各种能力的标签,而实际上我并不拥有这些能力,标签贴的越来越多,可是我并没有为实现某一种能力而投入时间和足够的刻意练习,一是因为没有找到真正要转化为技能的爱好,而是没有时间规划,古典在《超级个体》里反复强调:要找到自己天赋,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刻意练习,转化为才干。我现在是每件事都花上一些时间,可是每件事都没有投入足够多的时间,所以自我否定一直存在。
今天从“花儿”里的复盘:
1.不把偶尔的玩味定义为爱好,首先承认这就是“三分钟热度”的游戏;
2.要花一些时间筛选出自己的天赋和爱好,比如:写作?育儿?运营一个品牌?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选项,然后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刻意练习,死磕下去;
3.不给自己贴不切实际的标签,不做“生活在别处”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