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领域,有一本圣经叫《如何阅读一本书》,老实讲最近正在看这本书,有一定的深度,花了四天在行走路上的碎片来阅读还不能消化(不然也不能叫圣经了)。但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我在试图了解这本书中对我最有价值的部分在哪里!
《如何阅读一本书》核心是讲述阅读的四个层次,并依次展开如何递进:
- 基础阅读:读过书能认字,能读就算达到
- 检视阅读:拔高一层,拥有系统化略读的方法,快速找到脉络和重点
- 分析阅读:细化进去,在追求对重点内容的咀嚼和消化
- 主题阅读:最高层次,通过阅读一系列同主题的书梳理完善知识体系
我一直认为:书不是用来读的,是用来用的!
在我的理解中,这四个层次前两个层次是为如何更高效做到后两者打基础。后两个层次是我们学以致用的核心!大湿对于打基础的事就不深究,毕竟这一方面需要我们每个人的长期积累习惯养成!是为[道]的层面,道是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性格所决定(例如一个人从来不认为自己需要靠阅读改变命运,或者从来一个好习惯坚持不了1周,那后面都是白扯)。
咱们还是聊聊[术]的东东,这会让大家更快速掌握核心技术(擦,怎么像格力的slogan)
术:如何通过不断的一本本书的分析阅读,达到主题阅读的效果!
我一直比较欣赏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因为他的口头禅是:“做你身边的读书人”,把复杂难懂的信息简化为大白话和要点将给你听。今天这篇文章也希望能做你身边的读书人,拆掉《如何阅读一本书》,和大家共同学习!
还是老规矩,不聊虚的,一共分三步:
一. 找到方向
你是为什么需要掌握一个知识,或一门知识领域?
- 为了在撩妹/汉 的时候更显[实力],更高成功率?
- 为了工作中更从容面对老板给的一个具体任务?
- 为了拓展人生的其他更多可能性?
每个人看书学知识都一定有动机,哪怕是无聊打发时间看言情小说(动机是无聊啊)。这里咱们聊的还是知识学习层面的动机为主。一定在看书前自己有相对明确的学习目的!
为什么要有目的?因为这个方向直接影响你后续的行为和投入产出比!这就好比你要去美国,这是你的目的,那你一定会选飞机;而你要去隔壁村,选大巴就够了!没有人会想去隔壁村做飞机,或去美国做大巴邮轮。
二. 建立书单
如果需要对一门知识领域有较深入了解,主题阅读必须要有书单,这是前期准备工作的重点!说到找书单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很简单,我并不完全赞同,因为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年代,你去书店看看就知道,乌央乌央的浩瀚书架,看似很多人都能随手拿到一本书饶有兴致的开始阅读,但其实这和你去超市想买洗衣粉,不知道该买雕牌还是立白是一样的。
一张好的书单,是主题阅读的作战指挥图
从收集书单渠道而言,倾向于首先找专家推荐的,专家在哪里?[知乎]、[分答]、[值乎](如果还不了解分答这类新东东,说明再不学习就真out了);其次是看豆瓣书评,一般8.0分以上的值得看看,当然我天朝上国五毛水军的实力你也得心里有数,不能不信也不能尽信,看个人辨别能力吧;再然后还有一招顺藤摸瓜,当你看了一本好书,书作者偶尔也会推荐相关联领域其他好书,你认可的人认可的书,你值得拥有!最后就是一些日常积累,你的三大姑四大姨,狐朋狗友的推荐都可以考虑考虑。
收集完书单,就放到你的云笔记软件中,按照你的节奏开始吧(不论纸质还是电子,你高兴就好,但建议纸质更有感,因为方便笔记和查阅)
三. 主题阅读
找到方向,建立书单,那么就愉快的开始你的主题知识学习之旅吧,这也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核心!书不是单一的存在,知识与知识是有连接性的,我将最近拆书帮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些观点结合后,归纳了如下十个问题,可以说每读一本书,你搞明白这10个问题书就算读过了!
1)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2条微博来概括
先通过捡视阅读和快速阅读能知道本书和核心思想与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如自己还不能概括说明对本书脉络还需要再理,用100-200字概括每本书很轻量,但很实用。
2)哪些是值得记录的重要信息:摘抄、电子化
阅读时你一定会留意到一些重要内容(无论是产生共鸣,还是觉得超有道理,还是觉得颠覆了你过去思想),摘抄下来,一来强化映像,二来便于后续加深理解。
3)问了哪些问题或想要解决什么?
作者写这本书提出了哪些问题,并且他是如何解决的。锻炼自己代入到作者的写作情景中,了解他的逻辑,他的方法论。这些写作逻辑未来也可以是自己的写作逻辑之一。
例如:
- 逻辑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 逻辑二:为什么,好奇怪,怎么办
- 逻辑三: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另一方面,你在了解他的解决方案的同时,就是在吸收知识的同时!
4)观点是否有道理?哪些观点你不同意、原因或论据
应试教育的结果就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书只要是写出来出版了似乎就一定是对的,少有质疑之声,包括我也经常比较难跳出来,但好在互联网的发达慢慢解放了人们在思想上的交流,质疑的精神和大环境比以前好(例如90后就比80后更具精神独立性),所以我们更加要培养自己质疑的精神。如发现作者观点与自己冲突,应该查原因,引论据。因为观点只有在碰撞之后才会更映像深刻。
5)跟我有什么关系?你的哪些观点被改变了,能用在哪方面?
前面我有讲过,书不是用来读的,是用来用的!那么这本书读的时候需要联系到自己的实际场景,和我的关联上。如果一本书读完没有和自己有关的联系,只有两个情况:一、这是本没啥价值的书,写的很烂(这种情况很小,因为哪怕是小说也能给人已启发);二、自己没有培养起关联思维。往往后者可能性更大,就是书本阅读中可能会有某些内容细节是能启发你灵感的,过去自己是如何处理,书中知识点或者主人翁是如何处理。
6)用图表来表示:ppt、思维导图、excel等
前面是内容阅读,阅读的内容需要吸收,将知识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是知识再梳理再理解的过程,这一步输出非常重要,当我们觉得哪一步无法输出正好就是这一步没有理解到位的地方,可以翻回去继续阅读再理解后输出。
7)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
在全书的阅读中,每个有用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连接,在看完书后,如何串联起来,就需要找到关键[记忆点],例如《这样读书就够了》中只需要记住RIA,基本几大环节就都能记住,因为它就是在关联全书信息点。每读一本书都需要知道这些关键[记忆点],或许有的朋友会说这本书里毛线记忆点都没有,太乱了怎么弄!其实我想说,没有现成的,那就自创啊,这才是考验自己学习能力的时候,例如你们应该听过诸如5P模型、4A理论、SWOT等等,这些也都是人创造的!为什么自己不能呢?
8)怎样进行下一步行动?
书必须变成能改变自己行为的行动,才算是[学以致用],通过前面已经整理出了:1、书中认为好的观点;2、对方具体解决方案和逻辑;3、关联过去自己行为习惯;那么接下来就是写出自己下一步如何去改变,可以大到计划,小到一个行为习惯。就好像我以前看书是不写书评和知识输出的,现在就开始写了。每读一本书必输出[一张思维导图]+[简短书评]+[结合个人知识整理输出]。
9)如何能跟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整合已有资料,输出内容
其实这个就是在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了,也是主题阅读最大的好处:形成自己的知识版图,每读一本书都会在自己脑海中填补这个领域的一块空缺,当这块版图在脑中逐渐丰满的过程,就是知识体系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好的方式仍然是输出,例如本文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与《这样读书就够了》两书的知识结合后给出的10问。
10)实践之后的观点补充
实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在做了后,发现新的知识分支可以继续补充,发现新观点优于现有观点就优化改进。这里最好的办法是用云笔记随时自己所思所想,定期整理,完善自己该领域的知识体系。
以上10问是验证读书之后自己消化程度的具体方法论!并不一定要能全部回答出来,但能回答的越多证明这本书吃的越透。
书只是学习知识的工具,希望本文让大家知道这个工具的使用方法论,终极目标是通过主题阅读,快速掌握某个新领域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体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你个人的[武功心法],不是偷来抢来,是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