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的灵魂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村小不小,协力同行 —— 共筑面向未来的乡村教育生态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大家好,我自己非常想来参加这个会议,一方面想请教大家乡村教育到底如何发展如何振兴,另一方面也非常想看看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区,因为缙云县 2016 年参加了我们新教育实验,这两年新教育有很多新的发展、新的课程,对推动区域教育发展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我知道缙云县在乡村教育方面,尤其是在小规模学校的探索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绩。缙云县提出了从孩子的真实生活出发,提出了“乡村即学校,学校即村庄”的小规模学校建设的缙云探索,立足乡村、助力生长,让孩子就近上好学,共享有质量的教育。
他们做了四个改变,从注重基础型课程,转变为特别关注基于农村孩子真实生活的拓展性课程;从关注孩子的共性发展,转变为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从注重孩子的外在表现,转变为特别关注孩子的内涵发展;从注重孩子的知识和技能,转变为特别关注孩子的核心素养发展,为中国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范例和样板。
我们知道在党中央带领下,经过 8 年持续奋斗,到 2020 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这应该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也是世界减贫史上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奇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以后,我们党及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共同富裕。
那么怎么样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因为乡村学校是村庄的灵魂,乡村的精神寄托在乡村学校,乡村文化的传承也依靠乡村学校。在 100 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我们深信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乡村教育不振兴,就难以实现乡村整体的振兴,难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人群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
目前乡村教育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几个重要因素,我觉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第一,乡村学校的定位不清。
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乡村学校的资源配置应该说处于劣势。乡村教育处在应试水平低下和素质教育缺乏的双重矛盾中。教育质量不高,导致生源不断流失,其中重要的问题是定位不准。我们往往习惯于用城市学校的标准去衡量评价乡村教育,乡村教育的目标是为了逃离乡村,缺乏对乡村教育的本质研究和准确定位,曲解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质。
第二,乡村教育难以留住人。
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在于留住人,一方面要留住学生,一方面要留住老师,但是现在大量的学生随着家庭的迁移流往市、乡、镇,乡村教师留守问题也依然严峻。村里的好教师到镇上去了,镇上的好教师到县里去了,县里的好教师到市里去了,市里的好像是到省上去了,孔雀东南飞了。
第三,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乡村的发展需要不匹配。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批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专业人才。而目前在唯学历、唯文凭、不重技能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没有人愿意学农。去年我曾经去云南的一所农校调研,农林类相关专业,即使联办专科也无人问津。我们的职业学校办大专也没人报考,所以不得不合并。当地一万多名劳动力中只有 0.06 个技术人员,涉农人才严重缺乏。
所以我想,振兴乡村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根据乡村的特点,构建不同于城市的自然、人文,灵活小规模的乡村教育。乡村教育不应该照搬城市教育,应该有自身的独特内涵、价值、文化性格和表现形式。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研究乡村教育的特点,准确地定位乡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明确乡村教育的培养目标,把乡村教育的重建放在优先的地位,在制度、人才、财政上给予优先、合理的安排和配置。
第二,我们的乡村学校也要努力构建自己的田园课程,培养熟悉乡村、热爱乡村,未来能够建设乡村的学生。缙云县的章村小学开展的“芳华课程”,组织教师和学生走进村庄,采访 80 多岁的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人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他们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的贡献,引导村民们尊老、敬老,形成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缙云新建小学,他们和乡镇一起办图书馆,把营造书香校园和建设书香村庄、书乡乡镇结合起来,也形成了融和的书香氛围。缙云团结小学,我从材料上知道他们创建“感知生长”实验室,推动“互联网+”劳动种植的实践,带领乡村科技农业发展……这些行动都是实实在在的振兴乡村教育的举措。
第三,我觉得要切实为乡村教育提供保障,在留住人上面下工夫。在留住学生方面,要办好一批优质的基础教育的乡村学校,依托乡土文化、社会和自然建筑起温馨的校园,形成本土特色的校园文化,吸引儿童回乡就学。在综合改革中向乡村学校倾斜。在留住教师方面,大幅度提高乡村教师岗位的薪资水平和社会保障条件,设置乡村教师、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的专门岗位,有计划地去培养培训一批本土教师,强化教师的地位认同、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为乡村教师开辟一条多元发展的空间,鼓励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陶行知曾经说,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他曾经发愿“要筹措 100 万元基金,征集 100 万位同志,提倡开设 100 万所学校,改造 100 万个乡村”。今天我们要继续弘扬陶行知先生的精神,培养扎根乡村的好教师。事实也证明,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是完全可能做到的。像我们新教育有一个实验区在安徽的霍邱,在 6 年以前我们开展新教育实验的时候,他们每一所学校的孩子流失非常之严重,经过几年的努力,孩子们回流了两倍的人。也就是你学校办好了,孩子们会回来,教师也会扎根。所以关键是把乡村学校办好,让教师学生留得住、学得好、教得好。
第四,大力发展涉农的中等职业教育。我们知道中等职业教育是离乡村和农民最近的,我们通过短期培训大批涉农人才,用最可行的教育供给,发展好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涉农专业,发挥中等职业教育的涉农培训,培养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乡村实用人才,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都具有可预期的效果。
最后,再次祝贺会议取得圆满的成功。也特别希望缙云在乡村教育方面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为乡村教育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6 月 12 日,由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教育局与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乡村教育振兴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共同体年会”圆满结束。本次会议共设置五个线下会场,分别位于浙江省缙云县、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河南省濮阳县、山东省曲阜市、湖南省平江县及沅陵县,线上线下,五地联动,为乡村教育工作者营造了丰富的交流空间。大会以“村小不小,协力同行 —— 共筑面向未来的乡村教育生态”为主题,邀请了诸多地方行政管理者、学者专家、校长教师、教育公益组织与媒体,从各自角度,共同探讨了乡村教育如何推动振兴乡村,如何共筑面向未来的乡村教育。据统计,截止至会议结束,各直播平台观看量近 100 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