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小结我们介绍了王阳明悟的道:心即理,心外无物;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王阳明所讲的圣人,大抵是尧舜孔孟等。虽说心学是横空出世,但实际上一脉相承,是从大学之道、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外加事上练来悟出来的。
为什么是王阳明悟道呢?为什么是在龙场悟道呢?为什么是他能悟道呢?
我们从宿命论(神话色彩)来聊聊,据说他就是不是凡人。有四件事情可以证明:第一件事,王阳明在出生前,他的祖母梦到神仙从空中垂直降落,把怀中一个婴儿给她,并且说,此子必将能光大你家门庭。祖母从梦中醒来,王阳明降临人间。为了纪念神仙乘云雾送子这个梦,王阳明的爷爷王天叙给他起名“王云”。第二件事,王阳明直到四岁还不能讲话。有个和尚就对他爷爷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爷爷王天叙猛然想起“王云”的“云”字,因此把名字改成了“王守仁”。第三件事,1482年,王阳明在镇江金山寺的禅房里看到一位圆寂的和尚和自己特别像,墙上的诗歌暗示王阳明就是这位和尚的转世。第四件事,1483年他和父亲在北京城走路,一个道士对他父亲说:你这孩子能跨灶(超越父亲)。王华很疑惑,我已经是状元了,能到他还能是状元中的状元?道士说,这正是此子奇异之处。
我们来大致看看王阳明的生平。小时候的王阳明在四岁之前就把爷爷王天叙经常朗读的书全部烂熟在胸,生性活泼、顽皮好动,有一种惹人发火的好奇心。迷上过中国象棋,专研过道术,吟诗作赋信手拈来,志向高远。11岁的王阳明曾问过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说:当然是读朱熹理学,通过八股考试进入仕途。王阳明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是读书做圣贤。
做圣人的第一步是什么?为天地立心(太空了);为生民立命(太大了);为往圣继绝学(太远了);为万世开太平(只有这件事可以通过经略四方来实现)。王阳明对军事也是有浓厚的兴趣,在15岁的时候不光只是在桌面上模拟,还极为认真实地考察,在15岁的时候单枪匹马私出居庸关考察蒙古人。
王阳明七八岁接触过单纯的道教养生术,十二岁时重新回归道教,不光是养生术还有道教思想,很快又被经略四方的志向所吸引,把道教放一边。然而在新婚当夜,他又被仙风道骨的道士所吸引,居然忘记了自己是新郎官而和道士畅谈一晚。这一时也成为笑柄。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王阳明的格竹子,苦读朱熹以及理学大师的著作,也根据娄凉所说格物致知而内圣外王去格物,结果几天之后把自己格病倒了。
这时候,王阳明对朱熹的这个权威也产生了质疑,也不再狂热,也使自己陷入了苦恼中,上也不是,下也不是。此路不通,换另外一条就是。接下来他并未专研八股文,而是开始专研道家养生术和佛家思想,想在道教和佛教中寻找成为圣贤的秘密。然后一年后,他也放弃了道教和佛教,开始精研辞章之学,的确是希望通过辞章为万民立心,立下千古之言,学得也是废寝忘食没日没夜,以至于累到吐血,后来父亲都要强迫他休息才算完,在辞章之学上,王阳明取得了灿烂的成就,被当时的文学界誉为天才。然而这时候有重拾了久违的军事,提出来攻心为上的大略。
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也说出来经典句言:你们都以落第为耻,而我以落第动心为耻。在1498年,这个时候王阳明已经26岁了,他又回到了朱熹的理学,认真专研“格物致知”,可惜无论怎么格物,都不能致知。在经历无趣的仕途之后,他去了九华山遇见了道士蔡蓬头,这时候的王阳明在世俗不能成为圣人,是不是可以在世外成仙成佛呢?!然而蔡蓬头告诉他尚未。
接着1502年,王阳明和辞章说再见,有专心温习佛经,全身心地练起了导引术。这个导引术让他能成功预感了几位朋友的到来,然而当朋友大为诧异的时候,王阳明却叹了口气说:这是簸弄精神。然后和佛教说再见,之前已经和道教说再见了。(可见王阳明在道教佛教的造诣也有所获得神通)
中间也有一个故事,说王阳明去寺庙中见了一个枯坐的和尚,王阳明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定住,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和尚惊惶地睁开眼睛,“哎呀”一声。王阳明盯紧他:家里还有何人?还有老母。和尚答道。就这样,王阳明让和尚离开寺庙回归人间。
所以,多么宏达深渊的宗教,在人性面前都要俯首称臣。王阳明在佛教领域多年的浸染和探究,终于在最被人忽视的人性上看穿了佛教的弊端。王阳明认为说佛教是逃兵的避难所,因为佛教徒出家就是想逃避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五伦中他们本该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哈哈~~好吧,这是厌世的佛教徒,也是所谓歪曲的“佛系”,娟姐不太认同哈。其实《能断金刚》就依靠《金刚经》的力量在世俗中鱼和熊掌兼得啦~ 王阳明的良知,与佛法的慈悲,到最后都是异曲同工而已。
接下来的王阳明在昏庸的皇帝和极权的太监的统计下,经历了昭狱之灾,被追杀九死一生而被贬去贵州龙场,前途未卜。一路经历凶险的王阳明有产生了出世的想法,而这时20年前的道士再次为他指了开导并为他占了一卦:光明消退、黑暗降临、面对灾难,宜坚贞守持。
这几个字对任何在逆境中的人都是个告诫呀:
切勿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也不要让坚守之心有所动摇。要避免灾祸,就要守护内心的光明,尽管表面上可以屈服。采取这种态度,再大的灾难都是浮云。有时候,人必须隐藏他的光芒,以便在当时的困境处境之处仍能让他的意志占上风,内心深处必须意志坚定,并且要一点都不要流露在外。如此,就能在苦难困难中坚持!
在龙场异常艰苦(甚至王阳明都备好了棺材)的情况下, 王阳明的脑子里一直有两个声音:格物致知,圣人处此地该如何?在这个两个思想猛烈的激荡之下,心学的火光诞生了。这就是龙场悟道!
我们可想而知,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是多么得来之不易,九死一生来得知,其实也是古圣先贤的点滴骨血之重新演绎。
好了,悟道的是“心即理”,那么到底怎么实际用在生活中,我们下篇再来看看王阳明如何用悟到的道来实现他的经略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