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终于来上学了!我很惊讶,一个学期没来,第二个学期也过去一半了,一个学年即将结束,小李过来上学了。
小李妈妈早上六点给我发信息:老师,今天小李去上学了,在校要注意哪些问题麻烦你跟他慢慢说一下,谢谢。说实话收到这个信息我还是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的,因为曾不止一次,小李的妈妈给我发信息说小李会过来上学,但是每次小李都没有按照约定到达,我等来的总是小李妈妈后来再发的一句不好意思和一张手写请假条拍照。而这一次,我刚到学校,远远的就看见小李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站在教室门口,他竟然真的早早的就来了。
我与小李面对面,我仔细打量着他。他一如既往地站得笔直,快一年时间小小的身板好像也没怎么长高。他剪了一个寸头,戴着口罩,眼神微躲,看起来有点局促,有点害怕,还有点小心翼翼。他的桌椅一直都在,我暂时把他安排坐在后面。
小李在学校,从来都是一个乖宝宝,安静听话。如果要选班级坐得最笔直的学生,那非小李莫属。我特别好奇小李突然过来上学的原因,但是我并没有马上就把小李叫到办公室来询问。上完两节课,大课间的时候,我把小李叫了出来闲聊。他跟以往一样,还是沉默居多。我告知小李要慢慢来,刚开始的陌生是正常的,在适应的过程中他可以找我或他要好的同学帮忙。最后我八卦地问小李: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了重新回到学校?小李摇了摇头,似乎难以启齿,我也就不再跟他追根究底了。
这一天小李只上了半天课,妈妈说小李还没有找到状态,所以下午请假。我问妈妈许诺了小李什么,小李妈妈很坦白,她说如果小李不上学,她就冻结小李的微信支付功能。
我不由想起偶像剧里面的情节,当富二代不听从父母的安排时,父母往往就会停了富二代的信用卡,大手大脚惯了的富二代最后不得不舍弃父母所不答应的事情,重新选择回到父母的身边。这与小李何其相像啊,因为害怕妈妈冻结支付,小李竟然同意来上学了。
我没有想到,让小李来上学竟然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儿,只要冻结他的账户。我记得小李最开始不愿意来上学的时候,我和小李的父母真是绞尽脑汁。我和科任老师不止一次去小李家劝他过来上学,小李明明答应了第二天过来,转身又反悔了;我和心理老师也探讨过小李的情况,心理老师说,一个沉迷于手机,沉迷于游戏的孩子,要么建议找专业的医生长期治疗,要么家长要狠下心,不考虑任何后果果断控制。
于是,小李的父母找了社区,去了专科医院,专门咨询了手机戒瘾的办法,似乎都没有用。小李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饭不吃,觉不用睡,从早到晚地就抱着一部手机。不管什么时候,绝不踏出房门一步。所以,即使咨询了不少医生,但是实际看医生的是小李的父母,小李从头到尾都没出去过。
小李的妈妈不止一次跟我抱怨,小李网上花钱太厉害了。一个星期,单单就是游戏支付,小李就花了170多元。每次说小李,小李的奶奶总会说爸爸妈妈小题大做,小李爸爸也担心,如果把小李逼得太紧,小李会不会一时想不开?爸爸曾经把小李的手机没收,小李把爸爸的衣服全部丢进洗手间用水泡着;爸爸有一次很生气把小李的手机砸了,小李跑出去让家人找了一夜。
似乎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李重返学校了,我也一度失望,一度放弃了。每当小李的妈妈爸爸跟我请假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他们的那种无力感。小李妈妈跟我说,亲戚朋友也在帮忙出谋划策。小李大姨曾经建议把小李带到她的店面,让他帮忙干活,体验一下生活的艰辛。小李妈妈费尽心机带着小李去住了两天,效果不明显,还让小李对大姨有了意见。
或许真是针不扎身上不肉疼,去大姨店里帮忙小李把它当做儿戏,做得好与不好小李没有任何损失。但是这次妈妈终于下了狠心,当关乎切身利益时,小李终于妥协了。有时,我们觉得偶像剧里的情节实在太过于幼稚了,但是我们所有的剧本,恰恰就是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这样的方式,或许简单粗暴,但是有用就行。我原以为小李上学第一天就请半天假,接下来他会坚持不下去。没想到第二天小李又来了,一个星期,他没再请假。
这几天,在小李的坚持中,我看到了一对爸爸妈妈的努力,也逐渐意识到对孩子威胁恐吓后需要的安抚更多更重要。小李爸爸说,他现在的工作都是半休息状态,小李放学,他就必须要在家;每晚吃完晚饭他都要带着小李出去走走,或者陪小李喝点糖水,买点零食;他会了解小李每天在学校的表现,如果小李有不适应的地方,他都会及时跟老师沟通,比如小李在家休息太久,体育课体力跟不上,小李回到家说脚痛肚腩痛,爸爸马上就跟我跟体育老师联系了;爸爸还承诺小李,如果小李能坚持到学校,在学校也表现不错,那么他可以适当的给小李一些零花钱。
在学校,小李就是一个很乖的孩子,这乖,是对离开住家,放下手机的小李来说的。小李爸爸说,比起之前没日没夜的玩手机,现在小李起码愿意走出房门,偶尔还能放下手机陪着父母去散步,爸爸似乎看到了一点点曙光。小李父母有时也懊悔,如果一开始就对小李采用强制手段,小李会不会就不会落下这么多课程呢?当然,现在也不晚。只要小李父母能坚持初心,不溺爱,不顺从,不放纵,多陪伴,多引导,多耐心,我想小李一定会慢慢变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