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谈谈关于家长和孩子关系的问题。大学期间因为期末考试有两三科考了六七十分被威胁若不好好学习不给学费,这样的情形上一学期也发生过,于是不愿意低头,就决定去打工,目前身处内地211大一。
长久以来一直有问题困扰我,合理的表达自身正当的诉求一定是排在学习之后么?就比如约同学聚会,在没有考好的情况下,是不被允许的,难道这样就是对的么?可以理解父母的心情,也愿意为自己的学业努力,但又时常所谓叛逆,对考试结果惶恐以至有噩梦。静心细想,他们比别的父母牺牲更多,所以理应回报更多,自己的节奏自己的虚骄自己的欲望或许不值一提。
抗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与家人观念不同无法和解,自己决定去走另一条看起来荆棘丛生的路。
不是幼稚不是偏激,最终会好好完成学业,以一种偏激的姿态来赢得自身的平等地位。
愿再没有心理阴影。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斯蒂芬·茨威格《断头皇后》
你发来的消息,让我想起一些故事来——一些琐碎的,但在我脑海中一回忆起便觉得异常清晰的故事。
刚上初中那会儿,家族里有一位表兄去异地读中专。然后,记忆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就是他妈过来吐槽他的催款信——父母给他一个月生活费,他总有办法在一个周内花完,然后就会写信来催,寄得晚了,他来信的语气便会从一开始单纯的要钱,变成抱怨,甚至愤怒的指责。
那时候还没手机,普通百姓家也装不起电话。他刚上学的那会儿,估计是他妈妈一生中收信最频繁的时期。
而我之所以还记得这件事情,是因为我发现他妈妈每次当着大家吐槽的时候,其实一点儿也不生气,甚至在言语中,还有几分乐不可支的意味儿:
“他在信里说,社会主义是饿不死人的。你们说这叫什么话,我是又好气呢又好笑……”
于是,大家跟着一起笑。那个时候,周围亲戚的条件都不好,对于我们小孩而言,乱花钱一直被视为非常严重的罪过。而他妈妈的抠门儿,在当时也很有名。但很奇怪的是在表兄读中专的那段时间里,他妈妈总是一边抱怨他花钱太多,一边又怀着几分欣喜的心态给他寄钱,而每一次收到催款信,她又会过来微妙地吐槽一番。
现在想来,我能理解当时她的心态:儿子虽然长大离家,但仍然不能离开自己而生活,一有困难,仍然会向自己求助。作为母亲,内心里其实还是很享受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的吧。所以,在我了解的后来他们的人生中,只要儿子有需要,她都会竭尽所能地去“奶孩子”,而儿子也习惯了通过发牢骚抱怨甚至表示愤怒来索要他希望获得的东西。哪怕时至今日,表兄已年近不惑,他的身上仍然不时表现出这种特质。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我读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山区高中,大学录取率极低,但平时的学习却很紧张——至少学校抓得很紧。高一的时候,每周只有周六和周日的下午不上课。
就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隔壁班的仕国。仕国个子不高,很黑,但身体却显得壮实。他大概在学校里住了一个月,便搬到外面去住。
成了朋友后我才知道他的故事:家境不好,到高中报到的那天,他大清早起床,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水牛赶到一百多里外的县城,卖了一千八百块钱,才凑足学费开始他的高中生活。之后他高中三年的生活费,全部来自于他周六和周日下午给人推煤的收入。
一个十五六岁年纪的小个子男生,在一个从未到过的城市,一家一家的小店、一家一家的煤球厂砖厂去问去打听:“叔叔,阿姨,你们这里需不需要干活的?”——这就是高一时候的仕国。
通常故事写到这里,接下去应该是仕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然后改变自己的人生,甚至于事业有成,成为人们口中的榜样和楷模。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那个全县一年只能考上几十个本科生的年代,仕国对于高考的理解,并不比周围的同伴强多少。一直到考完才知道,他与分数线还有着遥远的距离。
遥远到给你这样的心理暗示:你没可能考上大学!
于是,他继续推煤,后来外出打工,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
一直到多年以后,再次回到那个被大山环绕的县城的时候,我见到了仕国。那个时候的他,与以前一样黑而精壮,开了一个小小的垃圾收购站,与妻子一起,努力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还有他的父母,以及两个孩子。
同时,我也见到了我前面提到的那位表兄,以及他的母亲。再次见到他们的时候,表兄依然没有学会和人好好说话,经常一张嘴,便饱含了抱怨、牢骚甚至愤怒的各种情绪……
一直以来,在池塘之底推送的文章当中,我们都鼓励来信者去努力成长,去发现自我,成就自我,甚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不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原生家庭。
但是,是不是脱离了原生家庭,成长成真正的大人,就一定会比“巨婴”们过得更好,就会获得更好的经济与社会地位的回报?
答案其实并不确定。与之相反的是,许多对孩子有强烈控制欲的家庭,反而更具备“奶孩子”的能力,而许多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孩子之所以更容易成长成为独立的大人,其实也是因为环境的逼迫,使他不得不尽快地长大成人。
前段时间看到网上有人说,当下的年轻一代,其实受父辈影响更大,在这样的影响下,他们更加保守,也慢慢失去了开拓精神。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这样的,70,80一代的父母,往往手上空无一物,自然也就难有能力控制下一代,而90,00后的父母则不一样,强大的经济后盾,也意味着强大的控制,以及对孩子独立自我形成的抑制。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凡事皆有代价,神魔皆以血饲,这个世界从无十全十美的选择,更没有百分百的人生。
从你发来的消息看, 你的父母对你具备强大的控制力,无论是经济,还是精神——在一直以来的控制下,你的语言,难免对父母也有怨气。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是父母对你成绩的强烈要求,你考上了211,并且在校期间成绩不错(客观看,大学期末考试只有两三科六七十分,这已经算是很好的成绩)。你父母要求你好好学习,这很难说有错,而且长时间看,几乎所有学到的东西,都会对你以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当然,你因为被威胁而产生不快,并心生打工挣钱想法就更没错。任何独立的人,一定是基于自己的判断做决定,并勇于承担决定的后果,更何况,你所想的打工挣钱,也是走向独立的好方式。
在这样的问题上,其实无所谓对错。而你的问题在于处于二者冲突的你,该如何进行选择。向父母“屈服”?那将会得到父母一贯的支持和帮助,而且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你还会收获更多:房子啦,工作啦……以及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
但这样,你可能失去自我,可能一直如同长不大的巨婴,一方面享受着父母荫庇的幸福,另一方面承担被被控制的压抑。
或者,如你开始所说,去打工,去挣钱,然后肆意地和同学聚会,去找自己喜欢异性恋爱,甚至自己挑选工作,甚至去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但这样,你一定会和父母产生冲突,严重的时候,父母也一定会以家庭财富的分配相威胁,就好像你期末考试两三门考了六七十分,被威胁断学费一样。
当然,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方式比较理想:你能够理性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同时你的父母也能很理性地理解你,你们通过协商和谐地达成某种共识,你既能享受原生家庭的荫庇,又能勇敢地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试,去试错,去一点点地探寻自我,并能够顺利地成长,活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很久以前,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或许是那个时候太年轻,最后所有与父母的交流,都在争吵和愤怒中结束。而且许多在那样过程中感受到来自于家人的攻击和恶意,让我很长时间都难以释怀。
我想,父母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的感觉,也是如此吧。
哎,没办法啊,有的观念的差异,和立场的不同,是没办法单纯通过爱和沟通去解决的。
特别,是你希望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时候。
凡事皆有代价,神魔皆以血饲。这些年来,我从未见过不破的立,就像从未见过百分百的女孩,或是十全十美的人生一样。
所以,去学会做选择,并勇于承担选择的责任。
如果实在无法抉择,那么就将这样的权力拱手让给你的父辈——某种角度来说,这其实也是选择之一。而且客观看,拥有多年人生经验的父母所为你做的决定,大概率上要比当下年少的你要来得理性,也更加长远。
不过多年过去,作为旁观者,我还是更愿意与仕国们相处,而发觉与好好说话都不能够的表兄交流,有的时候真是难受。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斯蒂芬·茨威格《断头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