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新接这个二年级,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一个小小的个子,蓬头垢面,很少说话,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的小女孩刘某。
第一节练习课上,同学们用开火车的形式做口算题,大家兴致特别高,面带自信,开心地进行着,中途突然停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刘某身上,矮小的她面无表情的坐在那,任凭同学们的催促,就是不说话。我快速走到她面前,轻声询问:“怎么不舒服吗?”还是无动于衷,我把疑惑的目光投向同学们,班里立刻像开了锅一样,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老师!别管她,她是傻子。”再看看那个女孩,两眼充满了恐惧和自卑。那眼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真不敢想像,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如果经常生活在嘲讽中,自卑恐惧伴随一生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不,绝不!我要给她关心、让孩子像其他孩子一样自信、阳光。我扶着她的肩膀说:“来,你别怕!说错了老师也不批评你。试一试好吗?”她看了看我还是没有动。但此时我分明看到她眼里竟有泪水了。我没再强迫她回答问题。
事后我通过观察和了解,我知道了是什么原因让她如此自卑。她和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年龄很大无工作,家里条件极差,父亲遇事处理问题简单除暴,挨打是家常便饭。长此以往,她变得在与别人相处时,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说话。而且家长及学生的“傻子!”“你真笨!”之类的话。致使她失去信心,也不愿意学习。这样一来,她的成绩越来越差,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成为一名成绩后进生,也丧失了进取心。再加上同学们对她的嘲讽和瞧不起,令本就自卑的她变得更加自卑。找出刘某自卑的原因后,我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制造良好的外围环境,开班会探讨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并要求孩子们不许再嘲笑和讽刺这名学生,减少外围环境对她的刺激,并找好学生在下课时间主动邀请她做游戏,以免继续恶化这种自卑的恶性循环。平时上课由简单的问题进行问答,让她找到成功的喜悦,每次看到她都微笑面对,并适时表扬她。
其次,做其他老师和父亲工作,形成合力帮助此同学。开始她父亲并不配合,经过几次谈心终于认识到家长的“责、罚、骂”等不良教育的危害性。与我一起总结反思,试图改变给予她更多的鼓励和帮助。最后树立信心,体验成功。班级学校的活动尽量让她参加。有一次学校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我特意让她参加,并给予莫大的鼓励和帮助。开始时她并不愿意参加。
最后在家长和音乐老师的鼓励下,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和老师有意地指导和点拨,再加上她刻苦的排练,她在舞台上表现得还不错。同学、老师和家长都对她进行了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而且她还说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经过多方努力,一段时间后她变了很多,再也不是那个蓬头垢面的小孩了,和同学、老师的沟通也多了起来;对学习也不再那么反感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坚持和共同努力下,她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也更加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了。
看到孩子的改变,我很欣慰。从心理学角度讲,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人人都有,可是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才归之为心理疾病。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自我暗示。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地与人交往。渐渐地会疏远别人、自我孤独到自我封闭与周围人形成一道无形的墙,心理上一把锁。作为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多关心孩子,一句话、一个微笑都能在孩子们心中激起波澜。让我们努力工作,踏实做人,回报社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