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芳君说茶 | 第627期原创茶说
1、
某种意义上,诗与酒是唐朝的两大文化符号:斗酒诗百篇!
然而,茶却不完全是!
因为,喝茶在唐代之前的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更多是作为药用属性的载体而出现.
而且,至少在中唐之前一般只在上层士大夫阶层品饮居多,并没有达到普世普及的地步。
直到中唐以后,随着禁酒令的推行,茶才逐渐地真正融入到更多的平常百姓家。
所以,有人说,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只是,这里的唐,实际上指的是“中唐”。
标志性事件就是“茶圣”陆羽《茶经》的问世。
这部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真正开天辟地,成为有史以来最为重量级的茶学名著。
我们从陆羽的详细记述中,大致知道了唐之前,人们主要是煮饮法,到了陆羽所处的时代,则多改煮饮法为“煎茶法”。
从“煮”到“煎”,虽一字之差,则昭示了茶叶开始脱离粗放式的饮法,开始向细煎慢啜式的品饮转变。
在陆羽的字里行间, 事无巨细,制茶、备茶、煮茶、煎茶、分茶、饮茶……这一系列带程式化的流程下来,应该说,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喝茶也是满满的仪式感,喝茶的高雅闲适意趣跃然纸上。
陆羽《茶经·六之饮》中写道:“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茶。”
可见,当时成品茶的品类从散茶到饼茶都有,但陆羽提倡并在士大夫阶层中流行的喝法,还是用饼茶的“煎饮法”。
相对于煮茶,需要添加葱、姜、盐等食材一起在水中充分煮沸,煎茶则是先炙茶,再碾末,进而煮水煎茶,最后分茶品饮。
根据陆羽的记载,一般炙茶的目的是把饼茶内的水分烘干,让茶叶散发出清香,碾末则是为后面的煎茶做准备。煎茶前要先烧水,即用大口的锅煮水,等到二沸时最好。这时候取茶末放入沸水中,陆羽所处的时代,还要加一点盐下去调味,用一种小勺绕圈搅动,等到茶汤出现大量泡沫即可停止,出现沫孛,然后开始酌茶。
所以,唐代煎茶,茶要在火上炙,用大口铁锅煮水,用碗喝茶,严格意义上应该叫做“煎煮法”。
不过,其实,这是上层人士或者专业人士喜欢的喝法。对于一般的穷苦老百姓而言,还是以煮茶法居多。
2、
时光幽幽,千年光阴穿堂过。
关于唐朝人是如何饮茶,除了茶学专著的记述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流传至今的唐代画作以及当时文人雅士流传下来的片言只语中得以管中窥豹。
先来说说一幅画——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
画面上展现了萧翼和辩才和尚索画的情景,旁边则有二仆正在茶炉上备茶。其中,唐代烹茶、饮茶所用器具依稀可见,当时的烹茶方法和整个烹茶过程则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此外,唐代的文人雅士除了喜欢饮酒之外,喝茶亦是乐在其中。
例如:诗仙李白的大作:“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下歇。根柯酒芳津,采服润肌骨。”更不用说茶仙卢仝的《七碗茶诗》:“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唐朝人豪迈飘逸的人生气质,俊朗舒爽的行事风格,闲适优雅的生活意趣……在一碗茶中更平添了几分让世人艳羡的诗情画意。
可见,一片小小的茶叶,彰显了一个时代人的仙风道骨,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本文由义芳君原创撰写,每日分享茶文干货,欢迎爱茶的您留言交流。
茶眼看世界•品茗知冷暖•乐享茶生活,了解更多茶知识,请关注“义芳君说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