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巡接驾
经过康熙皇帝20多年的励精图治,清朝上下已经是海晏河清、民丰物阜,进入了明代中期以来罕见的繁荣时代。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人文荟萃的江南之区,让生于北土的康熙皇帝心驰神往。为了了解江南的吏治情况,为了加强与江南士民的感情联络,康熙皇帝决意南巡。
其一生举行了六次南巡,分别是:
第一次,公元1864年,康熙二十三年,以江宁为行宫。
第二次,公元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以江宁为行宫。
第三次,公元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以江宁为行宫。
第四次,公元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行至德州,皇太子病,中途回銮。
第五次,公元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以苏州为行宫,曹寅主持接驾。
第六次,公元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以江宁为行宫。
曹寅是迎接圣驾的主领人物,超过了地方高级官员。江南官民几次接驾的盛况,必然是千古未有、百世罕逢的。
1689年的那次南巡对曹家的意义更加特别。当时是四月份,康熙皇帝又一次来到江宁织造府并居住其中。他的老保姆孙氏夫人,此时已是六十多岁了。康熙皇帝见到她非常高兴,拿着她的手说:“这是我们家的老人啦!”其时庭中萱花盛开,康熙皇帝特为孙老夫人题匾:“萱瑞堂”。萱花在汉文化代表的是慈母。显然这是表达对这位辛劳慈爱嬷嬷的感念。
这件事件,江南人士传为佳话。
由于接驾之事办的好,曹寅被擢升为通政使——正三品,位于“九卿”之列。除了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又兼管两淮巡盐使。盐是国家专卖,成本很低而利润丰厚。两淮巡盐使会有除了官俸以外极富的收入来源,是公认的“肥差”。
曹寅的大女儿曹佳氏指配给了宗室平郡王讷尔苏作王妃。二女儿不久也嫁给了蒙古的某王子,也成了王妃。这是非同小可的恩典,这等同于曹家与皇室成了姻亲。曹家成了皇亲国戚,政治地位大大提高。曹家的荣华富贵,此时已到达了顶峰。
可是谁又能想到,康熙皇帝的这几次南巡接驾,看是风光无限的恩宠,却给曹家种下了衰败的祸根。
曹寅家用排场本已奢靡,又喜欢高价购买精刻古书,还要应对皇子们的敲诈勒索,特别是康熙五次南巡的接驾,在经济上造成了巨额的亏空。
公元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两江总督噶礼密报康熙说:“曹寅和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他。”但是康熙把曹寅看成是“家人”,没有批准。毕竟事关重大,康熙不得不私下谆谆告诫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必须设法补上亏空。面对茫茫债海,曹寅已经无法弥补,也没有能力挽回。
公元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又查出曹寅生前亏空织造库银三十七万三千两。康熙只好再次做安排,让两淮盐政李陈常和李煦代为补还。到了康熙五十六年,才总算把这笔账补上。
曹寅在江南生活了二十二年,除了织造公务,巡盐御史等公务外,主要是文学艺术活动。由于皇帝的恩宠,自身对文艺的热爱和极高的造诣,曹寅俨然成了江南地方的文坛领袖。他喜欢结交诗文名士,爱才如命,对名剧《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尤其推崇。洪昇此剧描写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死爱情故事。曹寅就把这位剧作家请到织造署尊为上宾,大宴宾客,并在署内戏台上演了全剧,极尽艺坛文苑之盛,震动大江南北。
曹寅是一位文学家、藏书家、书法家,其诗、词、曲的创作得到了他的诗词文著作《楝亭集》,剧曲著作《续琵琶》、《北红拂记》、《太平乐事》等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受到了高级名家的赞扬和惊叹。尤其重要的是第一部《全唐诗》也是他力主编印而成的。可以说,曹寅的文学事业对曹雪芹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公元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六月,曹寅奉命自江宁赴扬州主持开刻《佩文韵府》,不久患风寒之病,继而转成疟疾。李煦飞马到北京向康熙皇帝上奏曹寅病情,求西洋特效药金鸡纳霜。那时西洋的药品像贡品,极珍贵,只有皇宫才有。康熙皇帝立即派飞马送去,并亲笔嘱告:“专治疟疾,用二钱末,酒调服。若轻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住后或一钱或八分,连吃二服,可以出根。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需要认真,万嘱万嘱万嘱!”。不想,还没有送到扬州,曹寅已经去世了。
弥留之际,曹寅亏空库银二十三万两,而且已经没有资产可以补上。
曹寅生还有有儿子,一个叫曹珍,没活多久死了。一个叫曹颙。曹颙补任江宁织造,谁知只过了两年,不知何因,忽然一病而亡。
此时曹寅的家庭成员只剩下了二个人:寅妻李氏,颙妻马氏,两氏的遗孀。
曹家只剩下了两个女人,那么曹雪芹又是怎么来的呢?
中国传统社会,极重伦理道德,子孙延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旦家族绝了子嗣,就要千方百计避免它。或过继本族的侄儿,或者亲戚朋友之间的“转让”,或抱养不知姓氏的孤儿。
康熙皇帝不忍见曹寅一家从此香火断绝,特下谕旨,命曹寅之弟曹宣从诸子选择一合宜的过继给李氏作为嗣子,并继续担任江宁织造。这个被选中的小孩子名叫曹頫——他就是曹雪芹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