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把朋友圈关闭了,甚觉安静不少,把关心的朋友标了星标,会定期的关注和联系,这样一来,自然腾出了不少时间去集中做自己想做的事。
开始沉下心来啃几个大部头,比如《社会心理学》和《穷查理宝典》,在《社会心理学》你提到两个概念,一个是“错失恐惧症”,是说那种总在担心失去或错过什么的焦虑心情;另一个是开篇的“焦点效应”是说人们总是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这也侧面解释了之前朋友圈很火的那篇文章《假如你离开了微信,谁会最紧张?》背后的心理动机。
2
逐渐过上一种自律的生活状态,每天早上7:00起来,拉伸,写晨间日记,做早饭,然后冲个澡,坐在桌前看书整理笔记约40分钟,去公司;下班回来,跑步5公里,再有计划地做其他事;周末看写总结,看电影,约朋友......没有生活的大起大落和波澜不惊,多的是一丝从容和逐渐找回的对生活的掌控感。
3
报名参加了9月份的成都国际马拉松,有些恐惧,又有些期待。想起了电影《阿甘正传》里那个傻傻地只知道往前跑的人,和村上的书,多了一份坚定。你看吧,我们看过的书,看过的影片,只要是融入了血液里,真的会在生命的多个阶段给你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跑步,我们目的可能与多数人不同,没想过要通过它来减肥或健身,更多的想获得一种仪式,以及借由对仪式的重复,将自己从等级森严的日常中解放出来,重新审视自己,逐步建立对自己身体和生活的掌控感。所以很多时候并不会特别强调跑量、配速这些因素。
4
趁下班时太阳还没落山,赶紧跑到楼顶去拍下了这个城市的夕阳。突然意识到,其实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过就是不错过身边的每一个日出日落而已。
5
这一年多来都是住在川大你,房子的主人是个老教师,平日里见面好几次,但了解甚少。前段日子房东来收租金,在与他的交谈过程过程中才知道他是以前川大物理系的教授,70好几了,退休到现在还在带着团队做学术研究,还研发了好几套实验室设备,在全国高校里买的还挺好。以前总是觉得老年人有代沟,平日都不愿多说几句话的,突然有些愧意又心生敬意。那个周日下午聊了很久,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是临走时说的,他说:“我呀,希望你们早点不要租我的房子,努力赚钱,有能力买新房。之前租的几个同学后来都在成都买了房子了。”我们的笑着说谢谢,是真的很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