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船异变》——带你走进日本明治维新前的那一段历史
本书作者:加藤祐三
读完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日本人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日本明治维新的那一段历史,有了完全不同的了解。我过去所读到的书,包括历史教科书,大部分都讲明治维新前的幕府腐败无能才导致了日本的求变,是自下而上的一场革命。这对于一个朝代的更迭来讲太正常不过了,但是本书给了我这个机会来证明以前的认知局限。
作者在书中讲到的是美国佩里舰队(日本人称为黑船)造访日本江户湾,试图强行打开日本国门,从接触、误判、分歧、国内影响,到谈判,经历了数年的曲折过程。作者用日本人特有的细致,记录了整个事件的起因到每个时间点、经过、结果,有详细的书面记录为依据,还配有尽量公正的客观分析,搜集资料之全面,实为难得。
虽然根据作者的描述来看,这是一场表面上看起来是在美国工业革命以后,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威胁下作出的不得已的改革,而实际上深层次原因更应该是统治阶层从被动变主动的接受求变,以及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的积极成果。
而当时的清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在外面世界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却闭关锁国、充耳不闻,依旧歌舞升平,幻想太平盛世,丝毫不重视搜集海外信息,以至于找不出来几个通晓外事的专业人才。悲剧的结果是注定的。
书中有几件看起来细节我认为值得探讨的:
1. 在谈判过程中,关于情报的搜集及谈判技巧的灵活把握上,以当时的条件来看也极具经验。幕府因为当时的闭关锁国,想到从中国、荷兰的商船上不断获取情报,从而及时得知邻国鸦片战争的失败,这给决策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导致他们在考虑与西方的政策方面务实的多。从而为后来的谈判双方的了解、消除分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国家定位与当时的大清完全不一样。幕府从一开始就把美国视为一个平等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与当时清府对于英国人的傲慢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所以幕府很快就派出高阶官员与之进行接触,这点甚至连佩里都没有想到,一直到后期的谈判完全是用双方平等的身份进行。所以,态度决定了一切。
3. 达成条约以后幕府的政策转变之快,也是出乎意料的,特别是解除出海禁令。出海禁令在当时的日本已经实施的二百多年,要做出一个重大的变革是非常不简单的,包括说服国内的保守势力以及民众。
4. 文字资料的记录之详细,令人叹为观止。摘录一段幕府为美国人举办宴会的情况:中午,接待人员准备了300人的饭菜。首先,他们送上日本名酒;接着,端上地方菜肴,有松叶墨鱼干、山芋、海螺、对虾、银鱼等50多个种类,合计为五菜二汤。不过,这些还只能算是开胃菜。按下来的主菜,又分为头道菜、二道菜等,大约有100种……
5. 对待漂流民的问题上,幕府非常坚持自己的主张。谈判人员坚持主张双方都应该承担义务,而美国人则认为“救助美国漂流民所用费用由美国支付”,最终协商改为“美国和日本漂流民到对方国家后,对方国家都要救助,所需费用相互抵消”。
为什么幕府对于漂流民如此重视呢?这里有一段日方接待员的话非常值得回味:
首席接待员林复斋特别强调指出,他的先祖林述斋在世时,已经非常重视漂流民的问题,曾专门阐述过救助漂流民的重要性。日本漂流民几乎都是驳船的船员或者是渔民,在封建的士农工商的身份制度中,属于最下等的阶层。即使如此,林复斋也指出,尽管这些人身份“下贱”,却不能说他们不是“我国之人”。
可以这样说,林复斋已经产生了初期国家主义的思想萌芽。特别是伴随着参与对外关系交涉活动的增多,他开始认真地考虑两个问题,即一个是国内身份的区分(阶级),一个是内外身份的区分(民族)。他特别强调指出,内外的区分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他们虽然卑贱,但仍是我国之人”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具体名字忘记了,讲的是明治维新年间,一群武士为了维持最后的一点荣誉,与当时的维新政府新军战至最后的历史故事。当年看这部电影觉得很难理解为什么这帮武士那么傻,明知改变不了什么依然要做最后的决死一战,现在总算有一点释疑了。
是的,我们该重新认识那段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