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姥姥语录》有感

读倪萍《姥姥语录》的契机是我自诩有一个“哲学”姥姥,没读过多少书,却活得比读书人明白。

于是我期待从她的书中能读出一个普通却活得通透的老人家。

确实,我看到了一位过得普通却悟得通透的老人家。如同我的姥姥,也如同大家身边众多的姥姥。

倪萍说“一生中走过很多路,最长都走到了美国的纽约,可记忆中走不够的确是从崖头长途汽车站到水门口姥姥家门口那条三里长的小路。

倪萍在文中提及的水门口凝聚了她许多回忆,姥姥和水门口似乎点亮了她事业的成功之路。

儿时的她总是背着包从山东回水门口看姥姥。那个包是一个百宝箱,装满了零食,有罐头、饼干、糖果等等。最喜悦的莫过于到了姥姥家把包里的零食倒在炕上,一个个给姥姥点名。五花八门的零食都是便宜货,但那一刻的期待与欢喜却是现在再多的钱,能买超市再多的洋货都换不回来的。

我家离姥姥家很近,走路不过十分钟。去姥姥家最爱的莫过于快到门口时大喊一声“家家(读gaga,一声,湖北方言)!再听到我家家答一声“ai!”家家高兴时,还会说句“我的小宝贝儿过来啦!”

进门就能听到家家叨叨今天买了什么菜,打听了卖菜小伙子的什么八卦,啥菜已经做好了,啥菜还在弄...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倪萍笔下的姥姥(以下简称倪姥姥)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并结合自己的姥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书中的小点。



倪萍姥姥的哲学


倪姥姥社交的心态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平等。

倪姥姥说“用心看着人,用心和人说话。别觉得自己比人家高,也别怕自己比人家矮。”

倪萍觉得姥姥是她的老师。有时候真不知道是姥姥没读过书,还是自己没读过书。在做人方面,自己比不上姥姥。

她举例说有次乘的士,师傅认识她,说她是公众人物,不好收钱。是姥姥拿钱往师傅手里塞。说你大姐(倪萍)挣钱比你多,你这个同志挣钱不容易,要上交单位要买汽油,这就是你的工作,有什么不好收的。

这段话让我想起我的姥姥,我的姥姥也是个会说话的人。会说话不是指说漂亮话,而是说大实话,而且这大实话又让人听着特别舒服。

那些话说出来不是想教育你,也不是想刻意赞美你,只是自信地向你表达她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真诚而朴实。


倪姥姥还有一颗能上天下地的事业心。

“谁不普通?人一生下来就是个普通人,一个鼻两个眼,你见谁一天吃八顿饭?都是三顿饭。没有能力便罢,有能力为么不上山顶去看看?一辈子在山沟里转有么意思?哪有下辈子?山顶上看的东西和山底下看的就是不一样,半山腰都比山沟强。你问问那些能人,山顶上都有么?咱一辈子也想不到。人都是一辈子,可山顶上的人活的就是山底下的人的好几辈子。你没算算账?”

倪萍的姥姥挺有趣,知道往山顶爬。老人家以家为事业活了一辈子,却也知道在事业上站在高处看的更多。

这和我姥姥不同。

我姥姥的生活很平凡,也没有多大的事业心。这一辈子没当过什么官儿,没走南闯北开过眼界。很多东西没看过,很多东西也没吃过,更多东西连听都没听过。

但是老人家心态可好,那些没体验过的一个都不惦记。

用我姥姥的话说“那些有啥好的,我在这儿也挺好,有吃有穿有电视看。那些我搞不懂,也不去搞。”

姥姥就过着这样的生活。

四五点早起做早餐,买菜,做午饭。下午或打盹,或外面坐坐,或打打牌,或看看电视。到点做晚餐,吃完饭出去溜达溜达。8点大一点就睡觉了。

就这么简单的生活,在我们那里和上海人民广场一样大的破地儿活了几十年。那破地儿啥娱乐也没有,姥姥可没觉得没意思。

姥姥对重复生活的记忆就像只有24小时。每天都做着和前一天一样的事儿,可每天和她聊天都不是一个事儿。

年轻人过这样的生活是单调,没有追求。但人老了,发现这就是几十年生命沉淀下来最极致的智慧:过得极致简单,一天只做好一件事。

我的姥姥就做的很好:只给我们做饭,也只叨叨做饭。

不是所有老人家都明白,到了那把年纪,什么都强求。追求活得健康,活得简单就够了。

大部分老人家一见子女就叨叨人生不得志,活着没意思。一把年纪依为难着自己,叨叨出来也为难子女。

我特别爱和姥姥聊天,觉得姥姥的思维特别简单特别直接。我跟她说个什么话,她总能给我随便讲个什么理儿。

这理别人说了就是一张嘴豁讲理,但姥姥说出来就是心头舒服。

才毕业工作那会儿和男朋友异地。我问姥姥,“家家,你说我这异地咋搞呢?”

家家说:“哎,这红线月老早就牵好了。是你的隔的再远也是你的。不是你的处的再近也不是你的。月老这牵的线要你们在一起就一定能在一起。若是没牵上这线,怎么强求也得不来。一切都已注定。你说是不是?”

这话听着就是听天由命,但姥姥说完后我咋就这么轻松呢。一切都已注定,你多想也没用。有啥好想的呢,该做啥做啥。


倪萍描述她姥姥陪她卧床爷爷的那段看着还挺打趣儿的。

“爷爷两个耳朵都背,姥姥是左耳朵听不清,右耳朵也不太好使。可你常看见他俩坐在一块儿又说又笑,其实都是各说各的,根本不知道对方说的啥。两个人抢着说,抢着笑,一声高过一声。”

两个不认识的老人家,年纪一大把,坐在一起消磨时间。互相不知道在聊啥,场面却十分欢喜。

倪萍的姥姥应该是见谁都能聊到一块儿去。是个宝藏,谁见着谁开心,和谁呆着谁少操心。

这点我姥姥也能比上个一二。见谁都不陌生,和谁都能聊上天。常把小伙子小姑娘对她的评价说给我们听“他们都说我这个人好,老人家说话爱听,做事不胡搅,是个好老人家。”

哈哈哈


倪姥姥做事态度:凭良心。

“老天爷的眼二十四小时都睁着,你干的事他都能看着。”

我姥姥也这样。

我的姥姥总说“人在做,天在看。我这辈子没做过亏心事,老天爷不会找我麻烦。”

相信自己相信老天的姥姥,在听说打劫、闹鬼的事儿后面不改色心不跳。觉得逝去的姥爷会保护她,觉得老天有眼,不会找她麻烦。

老人家的良心可以称得上信仰。

“真有老天哪?”用倪姥姥老人家的话就是:

姥姥还是那句话:“你信就有,不信就没有。老天和你自己是一个人。你想想,啥事不是你自己心里那个老天说了算?所以有多大的福多大的苦都是自己弄成的,谁也别怨。”

倪萍在书中表达,有钱后经常想着姥姥。带姥姥开眼界,吃山珍海味,体验稀奇。

买东西要买最好的,吃也要吃最贵的。

“天下还有更贵的东西让姥姥吃,还有更好的衣服让姥姥穿吗?羊绒算最好的毛衣了吗?还有更薄、更贵、更暖和的吗?”
姥姥笑了:“那就光着吧,身子最金贵。”姥姥感动着,开着玩笑,说着大实话。

就算如此孝敬姥姥,倪萍字里行间表达着“还是不够”。

其实我觉得“老说不够”有些矫情了。

倪萍是什么人物?不缺钱不缺地位。已经带姥姥吃了山珍海味,穿了蚕丝绸缎。书中她写的那些我都羡慕。

很多人都有一个像倪萍的姥姥,却很少有像倪萍那样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

如此平凡的我们像她一样岂不是得倾家荡产才能回赠姥姥的爱。

大家都明白没必要。

所以书中的倪萍到底是带着什么情感说自己做的不够。明明把自己表现的那么努力,却还要谦虚。如此未免有种过度谦虚的骄傲了。


倪姥姥面对大大小小的事儿:一视同仁。

面对磕磕绊绊:不急,时间能解决一切。

“别小看那些不起眼儿的东西,有时候办大事的说不定就是它。养孩子也一样,你别催着他长,催着他学。有人早长,有人开窍晚,你耐住性子等着他就不白等。”

不禁想到现在父母养孩子,都太着急,催呀催的。说了半天孩子不懂就急着自己发燥。

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什么都不做,在旁边陪着就好。

说的很轻松,现在基本没人做得到。


倪姥姥尊重孩子隐私的思想很是让我称赞。

手头再紧也要拿钱出来多盖几套房,得要孩子们有自己的空间。

“仨儿子仨闺女眼看着就知道羞丑了,不能老挤在一个炕上。闺女得当闺女养,小子得当小子养。肚子不怕吃屈,今年屈了明年有了再补上。有些东西今年赶不上,这辈子就赶不上了。”

在孩子小时候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这一点我父母都没做到。

我一直没有自己的房间。青少年发育期很渴望自己的屋子。如今快30了,回家依旧没有自己的屋子。

现在倒是无所谓了,可成长发育阶段的渴望怕是弥补不了。还不禁想如果那时我有了自己的空间,现在的性格会不会更完善呢。


倪姥姥关于犯错:不怕犯错,怕你不去经历。

“孩子,人就像种麦子,秋天撒上种子,一直到收成,如果都是大晴天,不下雨不刮风连个阴天也没有,你试试?来年收的麦子都是瘪的。人啊,啥事都得经历,错儿也得犯才是个真人,没有错儿那是画上的人。”

老人家是在用接受一切的心态面对生活。

什么都要经历。不能怕犯错而拒绝去做。

什么都做什么都犯人生才精彩。


倪姥姥看党:党给了她新生活。

姥姥对党有感情,对毛主席有感情。她的儿女、孙子孙女、外甥们几乎都是党员,她觉得很光荣,也很有面子。

这和我姥姥一样。我姥姥说她感谢党,给了她生活的安定,还给她养老工资。

我们生长的这个时代是没办法体会那个时候党带领人民从战争中挣脱,过上能保命的新生活的。那个时代活下来的老人家都爱党。

我姥姥还感谢我姥爷,给了她一个圆满的家庭。

我的姥姥感谢身边的一切。

怀着感恩之心,生活简单开心。


倪姥姥看季羡林天天吃馒头咸菜过日子:不遭罪,这是他的活法。

倪萍给姥姥读季羡林的书,讲季老的生活清平,就吃馒头咸菜过日子。

我听着难免觉得寒碜。倪姥姥可不这么认为。

“这么个过法对他可不是遭罪,人家这就是享福。罪和福一人一杆秤,对季老头儿来说,不写书、不看书就是遭罪,守着书睡觉比守着钱睡觉享福。他爱吃咸菜可不是想遭罪。”

倪姥姥在倪萍看季老前,给季老蒸好了馒头,亲手缝了棉袄。季老吃着馒头,摸着棉袄,眼泪刷刷往下流。

一代国宝级文人和倪姥姥之前的来往,有些意思。


倪姥姥知道眼界,眼界还很宽阔!

老人家90年代初的人,视野比20世纪末出生的我们都宽阔。

姥姥说:“人的肚子不怕饿,没有稠的就喝点稀的,没有稀的喝水也死不了。眼睛可不能饿着,眼要是见不着好东西,慢慢地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没用了。眼要是吃不饱,人就像个傻子。”

成为一个人,活出自我,视野比考高分更重要。



倪姥姥的宠爱


倪姥姥宠挑食的孩子:孩子爱吃啥给啥!

倪萍的哥哥吃包子只吃馅儿,不吃皮。姥姥就只给哥哥馅儿吃,不给皮。

倪姥姥这么说道:

“贼子(蚂蚁)说俺小外甥就爱吃馅儿不爱吃皮儿,哦,怪姥姥不知道俺小外甥还有这么个习惯。从今儿开始,再吃包子、饺子俺小外甥就单吃馅儿。”

我的姥姥也是这样。我爱吃什么就给我准备什么。从菜到零食到水果每次回家都能吃得上百样。

早饭有自家弄的包子馒头,还蒸了红薯玉米,煮了鸡蛋,炒了花生米小菜,拌了从院子里挖的野菜。

家里有个老人家,早饭都有十几样。

孩子们给她打下手,她把冰箱里的吃的往笼屉上一放,蒸吧。一堆什么都有的大杂饭吃得我们都很欢喜,九十七岁的老厨师做的饭,多稀罕呀!孩子们抢着吃,为的是让老奶奶高兴!

这不就是我家的样么哈哈。

除了这些,我每次回去姥姥说我不在家里过节,要把过节的东西都吃一遍。于是粽子饺子汤圆都要轮上。我还很喜欢吃湖北一小吃,炸油香。姥姥也会给我弄上。

光着早餐就有这么多样,一顿三餐都有。哪里顾得上菜啊!

我姥姥还很有趣,会准备“奇珍异宝”给我。有次她弄鱼,把鱼的牙齿给我拎出来了。对我说这是吃螺丝的鱼,你看他牙齿多硬挺。吃草的鱼基本没牙齿。

真别说,这鱼的牙齿就和人的一样,只是没人的多。两排,一排几个,两边有尖牙。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我还真是吃惊,才明白原来鱼也是有牙齿的。

倪萍的哥哥吃包子吃馅儿,我吃排骨只啃骨头。

家家发现我吃排骨只喜欢啃骨头,每次买排骨都买骨头多的。炖排骨还会小心翼翼问我这排骨和我的心意不?怕是觉得她买了没肉的,大家觉得她小气。但我吃排骨又不吃肉,为了满足我,硬生生的忽略了大家。

不止是满意,是感动。

爱是用对方舒服的方式去爱,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


倪萍家里的一段小生活勾起了我每次回去在姥姥家吃饭的回忆。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大概七八年吧,我们家十几口子人都住在一起。两个表妹、一个妹夫、侄女、儿子的爷爷、爷爷的保姆、姥姥、妈妈、儿子、我、先生、先生的弟弟、弟妹都住一个院儿,阿姨恨不能一天做八顿饭。张三吃了,李四还没起床,王五出去,赵六还没回来,家里像赶集一样。姨舅、哥嫂再来,多大的餐桌都挤得满满的,每次吃饭都像在开会。”

我们家也有相当一段时间,现在一直是,回来几个人就都跑去姥姥家吃饭。一大家子的,妈妈爸爸舅舅弟弟,都在姥姥家吃饭。

一个饭桌上来一个吃一个,吃一个甩碗就跑了。剩下姥姥一个人慢慢吃,吃完慢慢收拾。

我呢,喜欢吃完后往沙发一坐,嘴馋磕点儿瓜子豆子啥的,边嗑边聊天。葵花籽西瓜子花生炒胡豆圆豌豆扁绿豆,还有鸡蛋卷小饼干爆米花...这些姥姥家从来没少过。吃了饭水果是吃不下的,胃里随便磕点掰点儿的空还是有的。


倪姥姥对倪萍:当了家产也要给她好的!

“姥姥把村里能借的鸡蛋都借来了。后来又把从娘家带来的一对儿银镯子卖了,换了一炕的鸡蛋。”
“鸡蛋真是个好东西,才吃了不到一把(十个),小外甥就会笑了。”

倪萍描述自己上幼儿园那会儿营养严重不良。“鸡蛋黄一样的头发只有几绺,在头顶上粘着,脑门大得吓人,眼睛不小可老是泪汪汪的。”

姥姥见此状把倪萍带到水门口,给倪萍喂鸡蛋吃。那时候鸡蛋多贵啊,能每天吃还吃上十个,怕是乞丐活出了少爷样。

后文中倪萍也提到,姥姥每天偷着给倪萍鸡蛋,却没给自己的小女儿。

我的姥姥对大家都一视同仁。我回来有我爱吃的,弟弟回来有弟弟爱吃的,舅舅回来有舅舅爱吃的。谁回来为谁准备他爱吃的。都回来就啥都有。

有次男朋友问我,为什么你得到姥姥的爱不会觉得有压力。我想了好久找不到答案。

于是他问我“她对每个人都这样么?”

“是的!她对每个人都一样。用让我们每个人舒服的方式去爱我们,不偏不坦,我心里也舒坦。”


倪萍儿时在水门口的小生活:都是乐子。

“姥姥说四岁的我就会串门儿了,经常吃饭的时候就找不到我了,谁家包个饺子蒸个馒头啥的,我准能吃得小肚子溜圆才回家。”
“那个时候,水门口的村南头有一片生产队的瓜地,夏天我恨不能睡在那儿。看瓜的舅姥爷用几片瓜叶子把我盖起来,我抱着一个比我脑袋还大的甜瓜满嘴满脸地啃,啃饱了就在那儿睡,睡起来又顺手再摘一个。四岁的我还知道把背心别进裤子里当口袋,然后再把瓜藏在肚子上带回家给姥姥。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都勒紧了裤腰带,我的肚子一点儿都没亏着。”

倪萍写的这些话我看着十分有乐趣。

感觉看到了一个在没有电子产品纯自然下长出的野孩子。

串门儿找吃的,地里啃西瓜。现在怕是遭人嫌。

倪萍那句:

“我至今也不能确定,如果没有水门口四年的“野生活”,继续在青岛机关幼儿园长大的我,会不会是今天的我。”

所表达的是对姥姥的感谢吧。

我看到的是这位老人家为了孙女儿更好的生活未曾犹豫、豁出去付出的爱。

一位伟大的姥姥。


倪姥姥有很多日常,其中让我看的最入迷的是姥姥晒地瓜。

姥姥的水门口是沙子山地,地瓜格外地甜。山上种的地瓜面嘟嘟的,面得吃起来像栗子;山下种的地瓜稀,稀得像年糕。姥姥把稀的做成熟的地瓜干,把面的切成生片,晒得干透了,一冬一春就用它和各种米搭配做粥。秋天太阳好的时候,姥姥家的房顶上、院子里、院墙上、东边的大道上全是地瓜片。带泥的地瓜先在河里洗,那时的河水清澈透亮,地瓜就倒进河里,周围用鹅卵石堵起一个天然大水盆,河水冲一早上,下午再去取那地瓜,就像有人替你洗过了一样的干净。姥姥一篓子一篓子地(kuǎi,用胳膊挎着)回家,再一个一个地用带刀片的擦板一片一片地擦开。你想呀,这几百斤的地瓜姥姥得忙成啥样呀?可她欢快的样啊,你以为她晒的是金子。这些地瓜干天天太阳落山的时候要一篓子一篓子地收起来,太阳出来再一篓子一篓子地晒出去,懒人家夜里就不收了。

看得我忍不住去淘宝搜有没有像姥姥那样纯收工不添加的地瓜可以吃。



我看到这本书的瑕疵


这本书整体看起来挺有乐趣。

从文中我不仅看到了一位哲学老人,也了解到了倪萍与姥姥生活的小乐趣。

但实话实说,看这本书前几章的时候,我产生了一些膈应和不适感。

下面来说说我对这本书不好的评价吧。

1. 文中不少句子显得矫情。

比如:“五十年了,心跟着姥姥一起走。小时候是她扯着我,长大了是我扯着她。我怎么从来没想到终有一天我是扯不住姥姥的,不是我撒手,是姥姥先撒手啊!”

2. 表达情感用了太多问句。像是作者自己内心的疑惑和感叹,也许是作者内心的感叹太深,只能用问句来排解,但读者读着总归不太舒服。

比如:“可是姥姥要走了,这一切她会带走吗?即使都会留下,我怎么还是那么无助、那么害怕呀?”

3. 叙事时间错乱。文中叙事没有一读就懂的逻辑,或是归纳姥姥特点的篇章。像是把零零碎碎的故事搭在一起。上一篇写到自己的儿子,下一篇又写到自己小时候。总归是看得我总得动脑子想想这些事儿发生在她人生哪个阶段。

4. 从文中我隐约感到倪萍是浮躁的。

她一直强调姥姥普通,和这个社会所追求的不一样。

比如:“姥姥给予的这些“热”在当今社会太不实用了,金钱、权力、豪宅、名车,姥姥一样都没有,她给予的东西你不体味、不认同也许就不存在了。可是你需要,就像空气、风、雨、雪,不用花钱,也不用祈求,它就存在,你以为这是天经地义地属于你的。”

社会实用的那些标签都是掌握在20%的富人手中的,而我们这些80%的普通人心甘情愿接受平凡。心态反倒和姥姥一样好。

所以倪萍又为何觉得平凡不是社会之“热”呢?除非她自己畏惧平凡。

5. 从一些言语和描述来看,文章不失是有些夸张的。倪姥姥说的一些话太精致,我甚至觉得是倪萍自己总结的姥姥的话,而不是姥姥的原话。

也许姥姥的原话更接地气,更有灵性呢。



总结


尽管文章部分让我觉得不适,但不能否认这是一本展现“姥姥”的好书。

用倪萍的话赞扬一下她的姥姥,我的姥姥,还有广大读者的姥姥。

“姥姥一生崇尚文化、崇尚知识、崇尚富裕、崇尚美好,可这一切她都不曾拥有,但你总觉得她什么都有。”
“我常说姥姥是我们家的哲学家,家里哪一个读书人都不如她活得明白,活得清醒,活得有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098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13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960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19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1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33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04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63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4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0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4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6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