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那片牛儿吃草、马儿跑的大草原,有一座古老的石墙。
在离谷仓不远的石墙里,住着一窝吱吱喳喳的小田鼠。
农庄的主人搬走了,谷仓也废弃了,里头空空的,什么都没有。
冬天已经不远,田鼠开始忙着收集玉米、麦穗、坚果和干稻草。
他们白天忙著,夜里忙著,他们全都忙著,──就是阿佛例外。
小田鼠问:「阿佛,你怎么不工作?」「我在工作啊,」阿佛说:「我在为寒冷、阴暗的冬天收集阳光。」
当他们看见阿佛呆呆的坐在那儿,凝视着大草原,又问:「那现在呢,阿佛?」
「我在收集颜色,」阿佛简单的回答:「冬天总是灰灰的。」
有一回,阿佛看起来像是快睡著了。
他们责备他:「阿佛,你在做白日梦啊?」「哦,不!」阿佛说:「我正在收集字,冬天的日子又多又长,我们一定会找不到话说。」
冬天来了。
当第一场雪下下来的时候,五只小田鼠躲进了石墙的窝里。
一开始,他们有很多东西可以吃,还有许多苯狐狸和傻猫咪的故事可以说,他们是个快乐的家庭。
但是,一点一点的,大部分的坚果和梅子都啃光了,稻草用完了,玉米也只能在记忆中回味了。
石墙里很冷,谁也不想开口说话。
然后,他们想起阿佛说过的阳光、颜色和字。他们问:「阿佛,你收集的那些东西呢?」
「闭上你们的眼睛。」阿佛一边说,一边爬上一块大石头。
「现在我把太阳的光撒给你们,你们是不是也感觉到那金色的光芒……」
当阿佛说到太阳的时候,四只小田鼠开始觉得暖和多了。那是阿佛的声音吗?还是魔术?
「那颜色呢,阿佛?」小田鼠焦急的问。
「再闭上你们的眼睛。」阿佛说。阿佛说起蓝色的长春花,黄色麦田里的红罂粟,和莓子树叶里的绿叶子。
阿佛说著,田鼠他们清清楚楚的看到所有的颜色,彷彿有人把颜色涂在他们的心头上似的。
「字呢?阿佛?」
阿佛清了清嗓子,停了一会,然后,彷彿他正站在一座舞台上,他说:
「谁洒下雪花,谁融化冰霜?
谁把天气搞坏,谁让天气转好?
谁在六月长出四瓣的幸运草?
谁把日光弄暗,谁把月亮点著?
是四只住在天上的小田鼠,
四只小田鼠,就像你和我
春田鼠把阵雨拧开,
夏田鼠把花儿画好,
秋田鼠带来小麦和核桃,
冬田鼠,有着一只小冰脚。
我们多幸运,一年有四季,不多也不少。」
阿佛一说完,四只小田鼠拍著手喝采,他们说:「阿佛,你是个诗人哪!」
阿佛脸红了,他鞠个躬,害羞的说:「我知道。」
生存需要食物
当我看《田鼠阿佛》头几页时,我看见一个“懒惰”的阿佛:当小田鼠们都在辛勤准备过冬食物时,阿佛总是不干活,眼睛半睁着或全闭着,蹲着或趴着,一动也不动。当小田鼠问他“你为什么不干活儿”时,阿佛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在干活儿呀”,他所谓的“活”就是采集阳光、采集色彩、采集词语。
当冬天来了,雪花飘落,小田鼠们躲进石墙里,我心里预期的发展是,阿佛没有食物,它要为此付出代价。
我自问,为什么我会预期阿佛是个负面教材?
在我的价值观里,已经认定辛勤劳动是美德,就是干实实在在的活。所以,当我看见阿佛的时候,我真心不能认可它。在春天,田鼠们嬉戏的时候,阿佛爱独自趴着一动不动,就看蚂蚁爬来爬去,这随便他。到秋天,搜集自己那份过冬食物,是他的本分,可他连这点都不做,实在太自私、太过分。
阿佛很幸运,他的家人即使心里有点不满,有点责备,还是愿意照顾他、供应他。但现实生活很残酷,很少“诗人”能以此谋生(总要违心做些市场需求的东西,才能生存)。追求纯粹艺术的人,几乎都是没有收入或收入微薄,常常不能自给,更不能养家糊口,所以就归入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行列。同时,没有人心甘情愿一直供养一个没有收入的“诗人”。就算是至亲,虽会尽供养的义务,但都会对他责备、抱怨、失望,而且还要连带着一起被亲友嘲笑看扁。
故事留了悬念,田鼠们是否度过了这个冬天?如果没有,可以很肯定的说,是因为少了阿佛应该参与劳动而存储的那份食物,以至于4只老鼠的食物要分成5份,不够挨过漫长的严冬。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责任,首先得生存下去,才有机会知道自己的使命并去完成。
能否坚持做自己?
很现实的我,必须先定下一个前提:4只田鼠所贮存的食物足够5只田鼠安然过冬。这个基础上,我才能说阿佛的好话。
故事的结尾,阿佛回应田鼠们的惊叹时,他说 “是的,我知道”,是谦逊和害羞地说,也是很自信和肯定地说。
阿佛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个诗人,他很认可自己,也很坚定做自己。虽然在春天、在夏天、在秋天都不被理解,但他始终相信,用自己细腻的心记住的阳光、颜色和词语,是又冷又黑又长的冬天所需要的。他有其他田鼠没有的细腻,他又与其他田鼠不一样的眼界,注定这份精神食粮的采集由他完成,这就是他的使命和责任。他坚定地相信,就坚定地行动。
阿佛能不在意家人眼中重要的事,坚持自己认为重要的,真的很不容易。毕竟我们都有被认可、被接纳、被爱的渴望,常常会因此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而阿佛坚持,只会使自己不合群、变得孤立。所以这份坚持真是难能可贵。
对于孩子,是否能自我接纳、是否能坚持做自己,很大程度上在于父母的引导。一种美好的情况是,父母接纳自己的孩子,就像小田鼠们接纳阿佛一样,就算有时出语责备,但终究是默默供应与支持。另一种令人伤感的情况是,父母看不见自己孩子的真性情,一门心思地希望孩子有自己心目中那种“优秀”,利用孩子希望被认可的心理,时不时冒出一句“如果你不……,妈妈就不爱你了”,这对孩子是极大的伤害。
生活还需要艺术
虽然外在的物质确实是生存的刚需,但仅有物质的生活,只是工作、吃饭、睡觉,确实很苍白、单调、无趣。生活还是需要一些“诗意”来增色添彩的。
田鼠们躲在石墙里,生活的空间很小。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日子越来越无聊和空虚。这时,阿佛分享的阳光,小田鼠们就感受到明亮和温暖,阿佛分享色彩;小田鼠们就感受到花草的缤纷与亮丽;阿佛分享词语,小田鼠们就感受到生趣和欢乐。同样是狭小的石墙内,生活有了新的活力。
我虽是个很现实的人,也一样有追求诗意生活的心。有一回拿着相机对着梧桐树上悬坠着的果子拍上半个小时,有一回躺在公园山顶的草地上就闻着青草的味道,有一回冒着风雪走了2小时只为让脚踩着积雪上吧唧吧唧响……
我坦言,我不是诗人,我也成不了诗人。我不能像阿佛一样,把所采集的分享出来,给别人带去快乐。我仅仅是自娱自乐,就是自娱自乐。
对于孩子,现在这个小康时代,吃饱穿暖没什么问题。物质需求基本解决,孩子的精神需求就成为父母的工作重点了。如果他和阿佛一样那么喜欢“诗意”,就像其他小田鼠供应阿佛一样,无条件供应孩子吧。如果他没有阿佛那样的艺术审美,父母还经常因势利导,使孩子对艺术产生兴趣。当然,像阿佛那样的观察和细心的体会是很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不仅可以用语言表达,还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去表达。
孩子不需要成为诗人、画家,只是让他至少有一种方式可以找点乐子、享受生活,可以抒发或分享喜怒哀乐。
寻找内心真正的安宁
儿童阅读推广人阿甲解读说,《田鼠阿佛》是“教人向自我内在去寻找安宁和幸福,而不是全然依赖于外部的物质世界。”顺着这个线索,绘本能表达的就有些深奥了。
有话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显然,这些虽对人大有裨益,但都不够成为心灵真正的安歇之所。
我对哲学没多大研究,只看过一点西方哲学史。人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万物的起源,这些都是哲学讨论,但始终无解的命题。
剩下就是神学了。这个领域太多内容了,渺小的我真的说不出什么,更不可能一一细说。
我的有限只能提一句“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这是我找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