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心理学,让你更轻松,群里的伙伴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晶晶,今天为大家带出——此刻正是修行时的第二课,前面第一课讲的是亲子关系,那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和自己的关系,这个课题我一周前已经想讲,可是却不知道从哪里讲起,因为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这个课题实在太大了,也不知道在讲的时候,我能否让你们明白一、二,哪怕是一个点能触发你们,这个课都是有价值的。所以在开课之前有一个小小的期待,希望听了我这次微课的你,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或者之前未领悟到的分享出来,毕竟学习的东西,有输入同时也要有输出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不是吗?
在这个疫情期间,也许很多人都特别关心身边的人,包括父母、孩子、先生、又或者会通过网络,关注在这场疫情中的一线人员以及感染人员,对吗?那么此刻,请问问自己,你有关注过自己吗?什么才叫关注自己呢?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自己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这个月的14号,相信大家也知道是西方情人节,那天还为大家分享了第一节微课,就在那天凌晨,我和先生发生了今年的第一次争吵,在这晚,我同时经历了很多复杂的情绪——委屈、愤怒、怜悯、感激、平静,就好像坐过山车一样,同时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第二天我如往常一样面对先生,只有平静的情绪,也没有生气他,如果是以前我会选择和他冷战。在这次的事件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个秘密,是什么秘密呢?这里留给大家一个想象的空间,我在最后会揭晓答案。回到刚才的发问中,如何才叫关注自己呢?就是面对冲突或者面对问题时,问问自己,你最关注的是谁?或者你最关注的是事件呢?还是人?还是你自己的情绪感受?同时你又投入了多少时间去关心和爱最深层的那个自己?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不太会发现自己的感受,也不会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多的会选择逃避、转移或者压抑等防御机制把这份感受压下去,忽略了最内在的那个自己,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模式呢?
其实我们还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已经开始了第一层关系,就是夫妻关系,所以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是以爱为底色从而产生的关系,如果爸爸妈妈不相爱的话,是不会有我们的降临,当然这里说的是正常的情况下。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最先受到的是父母或者重要他人从小给我们种下信念和规条,因为是我们的重要他人,这些影响无论是正面积极的或许是负面消极的都对我们有着深远影响,给我们的大脑建立起第一个关系模式——与父母的关系,也是心理学常听到的一个名词,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接着我们上学后,学校和老师又给我们种下了很多信念和规条,给我们的学习成长又建立了第二个关系模式——与他人的关系;然后我们出来工作后,又会受到公司以及单位很多不同的信念和规条,建立了与社会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我”慢慢建立起来了——超我、自我和本我。超我是道德观念和自我管理的约束,如国家的法律、上班要准时、父母对孩子规矩的约束、业绩目标冲刺等就是超我职责范围,本我是追求快乐,随心所欲的我,有一句话说:酒后吐真言,其实是因为酒精的关系,让本我出来了,敢做一些平常不会做的事情,又比如去年发生的滴滴顺风车司机的奸杀案,就是因为本我太强大了,失去了平衡而导致的犯罪型人格;而自我的功能就是调节超我和本我的,举个例子,当孩子惹你生气后,你忍不住打了他,这就是超我和本我有冲突了,超我无法约束本我,这时自我走出来做调节,让自己离开或者反省一下后,情绪就会慢慢降下来,就不会发生打孩子的行为,生活中出现很多词语都是和自我有关,比如: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我成长、自我控制等,这就是自我的威力。这三个我就是在成长中受到上述关系的影响,逐渐演变成自我的一套内设程序模式,就这样我们从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变成一张渲染了很多颜色的纸张,有些颜色我们无法抹掉,有些颜色不是自己喜欢的,有些颜色的存在是矛盾的,于是不断周旋在这种色彩战役中,也许没有人留意到的是,在这场战役中,我们忽略了自己本来(自我)的色彩,我想有很多人很久很久没有为自己而绚丽地活着,在和人相处的模式中,逐渐形成了讨好、指责、打岔以及超理智的应对方式,可是他们却不知道真正的自己在哪里,把自己弄丢了。这就是最后一层关系——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所以在很多亲子或婚姻教育的课堂上,家长被问及为什么会来到课堂,大部分家长都会说:为了孩子,为了先生而来,因为是他们的问题,总想着如何解决对方的问题,想让对方改变,却很少人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是为了自己而来。在心理学中,有句很简单的名言: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其实说的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刚才我说和先生争吵的事件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小秘密,那天晚上我一直到凌晨四点都没有睡着,在黑暗中,我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感受,我跟自己说:谢谢你,我看到了你的委屈,我知道你很生气,你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你是在提醒我什么吗?然后深呼吸了三下,很奇妙地,内在平静了不少,我开始回忆去年的今天,还有去年的某些节日里,先生都会选择和朋友过,在他看来是无意的,他对节日不会有太多关注,我知道这次的争吵是累积下来的导火线,想着想着,我惊讶发现其实这是我内在的一套模式作崇,因为这并不是第一次,每次先生在节日里和朋友外出,我会把这种行为看成他对我的不重视,对孩子的不重视。我看到了小时候的我经常被爸爸独自留在家中的画面,它再次冲击着我,那是一份孤独失落的感觉,我害怕但更我更渴望的是被重视和被关爱,这是我在原生家庭中缺失的一部分,而我一直在寻找。同时我竟然发现,先生重复这样的行为,是我自己导致的,是我让他有这样的行为,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用言语“催眠”他这样做,回想起很多个节日的前一天或者当天,我都会跟他说:今天是不是是又想和兄弟们出去啊?每年都是这样!”我不知道这样的语言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催眠着他的潜意识要这样做,也许在之前,他不会有这样的行动,就是因为我预设了,每次都提醒他去做。同时每次谈的时候我都会哭着数落他,然后否定他的一切,最后换来的是不欢而散。这一天我看到了自己原来的颜色——渴望被重视、渴望被爱。而先生的行为只是自己内在投射出来的一个影像罢了,如果我自己能重视自己,能爱自己,关注自己多点的话,我人生的遥控器又何须交给别人来主宰呢?而那一刻,我对自己有无限的感恩,因为我选择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和觉悟的路上。
对于投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别人喜欢你,不是因为你,而是在你眼中看到他自己,同样的,别人讨厌你,不是因为你,而是在你身上看到他自己。这句话是我NLP的人生启蒙导师凤珊老师说的,也就是说生活中,我们有喜欢的人,也有讨厌的人,但不论是喜欢还是讨厌的人,都是我们内在投射出去的影子,正如我不喜欢先生每个节日都和朋友出去喝酒,他的行为让原本那个孤独的自己呈现出来了,表面上我以为讨厌的是先生,但其实我真正讨厌的是那个孤独的内在。又比如,为什么当初你会选择现在的先生或者太太?因为从他身上你看到了自己好的品质,和他在一起你感到自己的优秀,其实你喜欢的是有着这样品质的自己。所以两个人会因为相同而联结,又因为不同而成长,很多人经常挑剔或者指责对方,其实很多时候是对自己的不满,对自己挑剔,然而我们从来没看到这个原本的自己。
我是一切的根源,在遇到任何冲突和问题的时候,多往自己身上找答案,多和自己对话,多关注自己,多问自己:你做这件事的目的为了什么?你这样做了会带给你什么结果?是你想要的吗?同时懂得和自己说这四句话:谢谢你、我爱你、你值得拥有、我是有价值的。当你有情绪的时候,如果是愤怒,可以用右手按着心脏的位置,深呼吸三下,感受手掌某个位置发出热量,对自己说:愤怒,我看见你了,我知道你是来提醒我的,现在我不需要你了,请你离开,谢谢你、我爱你,
去年我受邀请去到番禺中学,为初一的学生分享关于情绪梳理的课题,其中一个环节是和自己对话的方法,当我问他们:你们会经常和自己聊天吗?我看到学生们嘻嘻地笑出声,有些学生说:傻的吧,和自己对话。我很痛心,当我用催眠语引导学生看到自己情绪并且和自己说感谢的话时,有些学生哭了,有些学生表情变得柔和,也有些学生羞于启齿。而这些学生正正反映出,成人的我们都是一样,就如一个房子脏了要打扫一样,有的人会把垃圾直接扫到沙发底下,以为眼不见为干净。其实,那些被我们藏起来的“心理阴影”并没有消失,他可能会被投射出来,投射成为我们的孤独、恐惧、害怕去面对的东西,其实我们害怕的并不是投射物的本身,而是那个一直藏在阴影背后的自己。记得团长的《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书中说到:哪里有光,哪里就有影子,反过来,我们只要看到了影子,就可以找到光源,因为光明和黑暗是相互依存的,同时又习惯性地把另一些想法隐藏在影子里。我们都习惯试图把一些不太漂亮,不敢直面的东西影藏起来,不让人看到,深深埋藏起来。如果真的是这样,你不如大方的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接纳自己人格的一面,把那些你一直不敢面对的事记录下来,直面它,穿越它并且接纳它。真相不会使你软弱,相反会因为你的勇气而变得强大。当你敢于面对自己的“阴暗面”,多和自己聊天,关注内在情绪感受时,也许会像我一样,突然舒一口气,因为你竟然发现,一直以来,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好,你都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爱自己。当你越爱这个自己,自我价值就会提升,你不需要把爱建立在对方身上,当你能喜欢对方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你才能用你柔软的心去感受对方不同于你的爱的表达方式。
所以希望大家,无论多忙,请永远坚持学习,哪怕是抽时间听一本书,或者看一本书,有一天你会发现每天积累的这些知识,会成为你坚实的基石,你会发现遇到问题后,和以前的自己相比较,不知不觉地进步了。你会发现那个本我的自己,更独立,更坚强,更有自尊感了。
最后和大家分享这个微课是我在跑步机上运动整理出来的课件架构,那天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奔出来很多通过学习而进入潜意识的知识点,于是我把它们一块一块地拼凑出来,成为了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微课,这就是我平日通过重复学习积累出来的,忽然有一天会跳出来辅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