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准备好的方案在会上被否决掉,用了另一个你认为比你的方案差的方案。这事情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会觉得不甘,也会抱怨道:“明明就是我的方案比较好,为什么要用那个方案,是不是脑袋秀逗了。”
抱怨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每个人都会在事情不如自己愿或者经历的事情让自己内心不舒服的时候,都难免会抱怨。
抱怨天公不作美,抱怨他人不懂自己,抱怨他人做事傻等等。人是感情动物,有感情就会有情绪,有情绪就会在遇到某些事情时产生抱怨,这是无可避免的情况。
抱怨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它也分有几种抱怨的方式。
1.发泄情绪式抱怨
这种发泄就是把心里的不满直接表达出来,讲事实摆证据和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样的抱怨属于正常动机的,倾听者会表示理解。
此种抱怨宜少不宜多,因为次数多了,被抱怨者和倾听者听多了就会厌烦,甚至会选择远离。
2.推卸责任式抱怨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承担着某些责任,有些是本该承担的,有些是被附加的。当不想承担这责任时,就会通过抱怨的方式,让他人觉得你受委屈了,这责任不该由你来承担,随后就会将责任转移给他人。
这种抱怨在承担不合理的责任时,操作是没有问题的,用抱怨的方式脱离责任是一种办法的选择罢了。如果是自己可以承担的责任,并且对后续的成长真的有帮助的,通过抱怨推卸责任,会让自己得不偿失。
3.需求未被满足式抱怨
看似在抱怨,实则是在陈述事实。抱怨者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人知道自己有需求,想要得到满足。
懂得的人会听到话语的深一层,不懂的的人会认为这是在抱怨。
抱怨的背后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出的方式选择。且不论方式是否真的合适,做出这样的举动,其背后我们都有可操作的空间。
很多人也会抱怨没有时间。实际上,这没有时间是真的很忙还是因为不想走出已有的舒适圈,一边有时间打游戏刷小视频,一边羡慕着他人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一边同时在抱怨自己没有时间。
无论抱怨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抱怨这个做法还是会有消极影响的。蝴蝶效应我们听说不少,踢猫效应也同样出名和相同的道理。
一位父亲在公司会议上被老板批评,心有抱怨的他得不到发泄,回到家时,迎面而来的不是和美的家庭氛围和干干净净的房间,而是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以及乱糟糟的房间。为了发泄情绪,他把孩子臭骂了一顿。
被无缘无故骂了一顿的孩子心里也有火,就狠狠地踢了一脚在旁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一辆刚好路过的车为了躲避猫,撞上了路边的孩子。
通过踢猫效应,我们知道抱怨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泄出去,是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的。因此,正确对待抱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每一个抱怨背后的积极意义,是自己所做的与所需要的没有匹配上,所以会产生抱怨。从抱怨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察觉到抱怨者的需求是什么,不匹配的点在哪里,然后根据要提升的点进行一一对应地提升,最后自己成长起来了,需求和所做的匹配上了,相对应的抱怨自然消失了。
当然,这样的做法不能一下子缓和抱怨的情绪,人在情绪之中理智是处于感性之下的,我们可以通过大声叫出来,或者去跑步锻炼,或者转移注意力,让抱怨的情绪先回到正常值。
如前文的抱怨自己的文案没有被选中而选了他人的,他的本意是想让自己的文案被选中,自己的能力有所展现。如果是木已成舟,可以先深呼吸几次把自己的情绪恢复到理性占优势的状态,再去找领导了解为何自己的文案没有被选中的原因,有时间的话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的继续保持,在下一次做方案的时候把上次没有匹配的点提升起来,直到方案被选上。
抱怨只是一种方式,解决问题才是重点。
#极简生活#抄书 #抄书静心 #书中自有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