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节与物相符,时时人与情相连。我的家乡在山东省青岛市,端午节以吃糯米粽为主,近几天家家粽叶飘香,端午节的氛围,已经很浓了。
每年端午节的前一个周末,孩子爷爷总是从家里打来电话,“你妈昨天晚上煮粽子了,回家来拿吧。”家距离并不远,开车大约30分钟左右。
端午节回家,我们总是选择清晨早起,然后空腹回家,到家后,老人一定会问:“早饭吃了吗?”我们就会立刻说:”妈,还没吃呢。”这时候,婆婆会立即走到厨房,步履轻盈,满脸笑容地打开煮粽子的特大型铁锅,从里面拿出各种形状的粽子。
粽子叶学名槲乐(音yue,见上图),包好后形状以三角椎体形居多,也有少数长方体的,有的外面缠上细细的玉米皮儿,有的缠上细细的蒲草绳儿,也有的缠上各色丝线,这都是婆婆自创的粽子标签,用以区分不同馅儿的粽子。
她手脚麻利地拿出一种,“这个是大黄米馅的”,然后又迅速拿出另一种,“这个是糯米花生馅的,快吃吧,”或者,她还会拿出另外一种,“这个是纯糯米没有花生的,我记得,你们是谁,不爱吃掺着花生的来?”,“你们都别动,我来剥粽叶,太黏了,弄脏了你们的手。”每个人的喜好,都记在婆婆心里。
不一会儿,各种各样的粽子,被剥掉了粽叶,放在浅色瓷盘中,在大锅里被煮了整整一夜的糯米外层,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黄绿色,晶莹剔透千般好,粽子凝妆入盘来,令人不忍下著。
此时,粽子尚有余温,差不多三十度左右,这个时候的口感,我以为是最好的,慢慢品尝,是一种独特浓郁的稻米甜香味,这种味道,会在味蕾中留存整整一年,直到下一年度端午节到来。
这时婆婆会拿出白砂糖、红糖和蜂蜜,让我们蘸食,我平日很少吃糖,但吃粽子,是必定要蘸糖的。
我喜欢吃糯米花生馅的,喜欢把白纱糖洒在糯米上面,莹润光洁的糯米,在细瓷小碟的白砂糖里轻轻一蘸,宛如玉骨冰肌的女孩,落了一肩的白雪。
煮好的粽子,洁白软嫩,芳香四溢,让人心存一种精致的美好,一份诗意的期待。
同时拿出来的,还有和粽子群居了整夜的鸡蛋、鸭蛋,婆婆每次都会说,“先吃个鸭蛋,吃了鸭蛋,夏天就不苦夏了。”周围的朋友有一些肠胃不好的,不太喜欢吃粽子,但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吃粽子锅里煮的蛋,蛋香、米香、粽叶香、木柴香,集万千宠爱于一蛋,蛋壳已被浸染成咖啡色,蛋黄又软又沙,吃起来一点儿也不噎人,特别适合老人小孩儿吃。
谁也抵抗不了,舌尖儿上美味的诱惑。
我们一边吃着,一边听老人絮叨一些身边的事儿:这次的糯米,买的质量特别好;这次的粽叶特别大,去哪里和谁一起去采的;这次的粽子,是和哪几个老姐妹儿一起包的,她们包得可快了,说着吃着,粽子的前世今生,也都知道了。
吃完后,婆婆还会准备好几份粽子,让我捎回娘家,也送给其他的亲朋好友品尝,这是我非常幸福骄傲的时刻。
这么多年来,我吃过无数次粽子,可是我始终还没有学会怎么包粽子。
从2008年起,国家把端午节定为了法定节日,我便有了假期,每次端午节前夕,都央求婆婆,等我放假回家包粽子吧。可是婆婆总说,她现在身体还好,又有老姐们儿帮忙,只回家来吃就行。
听老人闲聊,吃香甜粽子,在婆婆愉悦感的眼神中,在婆婆成就感的絮叨中,我看到了婆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包出了孩子们喜欢吃的粽子,得到了内心的满足,收获到了一种极大的幸福感。
幸福其实不在别处,它是一种随喜赞叹,通过辛勤的劳作,保持一颗淡定宁静的心态,最终达到的一种结果,是求向善向美之因,得真善真美之果的真诚期待。
我吃过别人家包的粽子,但不是太硬就是太软,婆婆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更忘不了的,是吃粽子时的那种快乐满足的氛围。
端午安康粽有情,此情绵绵无绝期。结婚二十多年了,我没有学会包粽子,但我每年都能吃到,婆婆包好并且剥好的,天底下最好吃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