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人总是感觉孤独,我们是勇于和孤独斗争的勇士,我们执笔做剑,以纸为盾,剑盾相间,写下御敌的文章,我们没有败给孤独却败给了人群喧嚣中的冷漠。
昨天我又再一次作死般的当着全班人的面说“梦想”两个字了,什么是梦想?我把梦想当作梦想,把生活当作生活。
1.读书写字是一个一直存在的状态,不断的从书中获得新的灵感和理念,又不断的通过手中的笔眼前的纸书写整理。这本就是平常的姿态,我相信对文字感兴趣自诩文艺之人都是这样的姿态。
直到有一天,岁月渐渐长大,胡子青青,父亲腰板不再那么直,有一种叫责任的东西悄然落在我的双肩。悠然的读书,随意随性的书写成了奢求。这时候生活的苟且不再是小说传记中的龌龊,而是血淋淋的洒在眼前。
按照心理学“需求”理论,人们在满足最基本的生活状态之余才会从理性的需求,转变成感性的需求。即只有在生活富足,闲来无事才会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于是艺术、音乐、文学作品氤氲而生。
当然文学作品是在生活满足后才有感而发的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大多数伟大的文学作品都不是。古今中外,可数的经典大多数都是在困境中所写,有思考人生,有论述哲理,有抨击现实,盖因总总是他们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以文人墨客的巧言感动了人心,遂成了伟大又伟大的作品。
而到了今天,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的定义是让作品本身所反应的生活姿态,是作品本身所代表的阶级诉求,是生命的悲怨,是求而不得,是没有满足基本需求而产生的精神物质。
被控诉的生活,被作家巧言安排的故事,无论多么写实的作家都写不出真实的世界,文字不同于画作,文字是加入了作者臆想后的产物,除非你的文字不是你自己的。
2.我的梦想其实和文字有关和“作家”这个名字亦有关系。写到此我不自觉的想到马丁·路德金站在高处的演讲台上说出:“我有一个梦想!”的场景。只是老马的梦想是希望世间不存在有色与无色人种的区别,而我的梦想就显得肤浅了很多。
我梦想父亲的腰不要弯得太快,我梦想我肩膀上的担子不要太重,我梦想自己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事实上我的最贴近梦想的梦想就是写作,然后出名、出书。当有了稿费,回家买一套房子,买一辆车子,再养上一只雪白的狗子,没事儿看看蓝天,有事儿翻翻照片,家里面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杂书馆。如果硬要拿人来比拟一番,就是做个高晓松那样的人,只是不想如他一样做个胖子。最好能够写下“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样的既操蛋却又让人充满希望的句子。
事实上拥有一个好的生活条件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梦想,可以说是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梦想只是梦想,眼前的苟且说明明日的午餐还在远方摇曳。有人说,世界上饿死的永远是懒惰的人,可是世界上吃着山珍海味的大多数依然是懒惰的人。
很多人用梦想的幌子欺骗着那些追求梦想的人来逃避现实。事实上这些人不是别人,这人就是自己。
梦想是生活的远方,生活的远方说不定还真不是你的梦想,可是你不淌过追求梦想的泥潭,你始终不知远方的小岛是不是你想的仙境。梦想就是求而不得的祈盼,求或许不得,不求是一定不得。
事实上,我一直嚷嚷的梦想就是写作,我告诉我的朋友,我告诉我的亲人,我告诉我的老师同学。有人微微一笑,有人会心一笑,有人抿嘴一笑,而我我一直等待着那个叫做梦想的美丽姑娘在远方对我挥挥手露出她那倾城的笑颜。
3.梦想的路上,灵魂独行,苦和乐一起奔跑,汗和泪一起流淌。青春年少轻狂无知追梦无悔!有时候,我们并没有败给孤独,而是败给了人群喧嚣中的冷漠。其实青春期最后的烦恼无非是继续坚持自己梦想的童话,还是被现实同化变成影子一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