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刷《摔跤吧,爸爸》,第一刷几处笑点,几处泪点交织,看的意犹未尽。又选了一日跑去第二刷,认真的眼睛都挂在了屏幕上,一秒都舍不得错眼珠,生怕错过些什么内容。这一次,大概是由于一刷已经剧透的缘故,泪点上忍住了,笑点处也早做好了准备,提前嘴角上扬,眼放微光,准备开乐。
网上的批评与赞美,360全角度解读,也许都有他们的道理,却懒得看。
刷完第一遍的时候,有人问我观后感,没时间详细整理思维,只记得回来后对友人说,去看看吧,作为爸爸妈妈,我建议你带着你的孩子一起去看,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教父母做父母,教孩子做孩子的电影。
核心观点就是,父母要眼光长远,孩子要懂良苦用心。
刷第二遍后,我用了点时间回顾了一下整个剧情,我觉得整部电影最让我认可的是爸爸言传身教孩子,遇到问题,找到办法解决问题。
没钱买鸡肉给孩子,爸爸跑去鸡肉店说服老板,居然成功让老板以极低价卖给了他。
摔跤场不收女孩子,爸爸自己在地里给孩子见了摔跤场。
没有陪练和对手,就去和男孩子摔
体育局不愿出钱支持,爸爸就用棉被自己做了摔跤垫子
体育学院禁止爸爸入内,他通过录像,笔记,电话指导女儿
曾经打败女儿的对手,逐个分析,找出解决方案
这个爸爸用实际行动,教导女儿遇到问题,找到办法,并且解决他。
我觉得,在影片的最后,在没有爸爸指导的情况下,女儿通过自己的判断在最紧要关头摔了个五分,扭转乾坤,拿下金牌。就是这个道理的升华。
想起了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一直让我记得的一句台词就是影片中的爸爸在向面试官介绍自己有哪些能力时,他说我总是能知道问题在哪儿,并且解决他。
我觉得,培养孩子中应该加入一条,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出一个会解决问题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