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书中通过讲述本先生的故事,来讨论如何养成提问式思维。本先生是一个技术大牛,他以能够回答周围人的提问,帮助别人解决技术难题而骄傲。公司也很看重他的能力,升职他作为一个重要团队的领头人,如果新产品上线,本将前途无限。但事与愿违,最开始积极上进的团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却变得人心涣散、反对声音日益增加;更糟糕的是工作的压力渗透到了生活之中,妻子格蕾丝的对于本工作压力的关心反而激怒了本,他无法接受“一个以解决别人问题为骄傲的人,竟然也有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简直就是对他价值观和自尊心的讽刺。
巨大压力和不断地内心折磨让本非常痛苦,他选择提出辞呈,本的上司亚力克莎建议本先去尝试寻找教练约瑟夫提供帮助,而后再考虑辞职。
学会提问
约瑟夫告诉本,那些将你带到此地的经历,不可能帮你去向他处。本由于技术能力突出获得认可,升职成为团队领头人,但是拥有职位和真正合格并不等价,技术能力并不能让本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团队领导者。
那要怎么办呢?首先就是要提出最佳问题,因为问题会推动结果,如果不先提出最佳问题,又怎么去找最佳答案呢?
提出一个好问题是很难的。就像爱因斯坦所说,我们不能用产生难题的那套思路来解决难题。要解决难题,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提问,否则我们很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地得出同样的答案,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更何况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太清楚自己的内心在提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也不是很清楚自己内心所提的这些问题,在塑造和指导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方面,起到了多么强有力的作用。若是能改变这些提问,我们就能够开启一段完全不同的旅程,进而获得完全不同的结果。
趁热打铁,约瑟夫向本介绍了提问式思维:提问式思维是一套工具体系,通过巧妙地提问来转变思维、行动和结果。其中,提问包括我们向自己提出的问题,以及向他人提出的问题。
时刻选择
几乎在生命中的每一时刻,我们都在做选择。早饭吃包子还是油条?黄灯了要开过去还是停下来?现在去跑步还是再等会儿?坚持还是放弃?虽然我们已经做过无数次选择了,但是选择的过程是怎样的?选择时究竟会有那些场景我们却很少研究。很多时候,我们让习惯帮我们下意识地做出选择,甚至没有意识到任何时刻我们都可以停下来仔细观察和思考,然后再做出改变。最终,我们被习惯塑出了“无法改变”的人生。
要摆脱这种状况,选择地图是一个好的工具,地图,不仅仅能帮我们知道自己身处何处,它还能帮我们看清自己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观察选择地图,当事情发生时,我们会有学习者和评判者两种心态,当我们主动选择、积极求证做出决策时,我们就处于学习者心态;当我们被动反应,被习惯和环境牵着鼻子走最终感到无助和失控的时候我们就处于评判者心态。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心态一直都存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事件、思想、感受,会让我们时而变成“学习者”时而成为“评判者”。这是重力问题,我们无法摆脱。但是我们可以正念当下,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我们表达这些想法和感受所使用的语言,进而确定此刻我们在选择地图中所处的位置,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位置时,就可以有意地、清醒地做出选择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反应,让我们被周边的事件或者自己的情绪所控制。
要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跳出自身,成为一个观察者。这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实际并不难。通过不断提出转换问题,就能帮我们塑造一个韧劲十足的观察者;养成坚定不移的学习者心态,就能构建起我们对评判者心态的免疫功能。
观察下面的心态对照表,我们每个人都会以这两种心态,向自己和别人提出问题。只要带着觉知,我们每时每刻都有能力去选择让哪类问题主导自己的思维、倾听、表达和连接。记住,如果你不去掌控自己的提问,那你就会被它牢牢掌控。
转换问题
当意识到我们处于评判者心态时,即使我们已经深陷在反应泥沼里,我们还是有方法重新掌控局面并逃离评判者心态。任何时候,在刺激和反应之间,都有一席空间。在那席空间里,我们有权去选择如何反应。而这反应,决定着我们获得多少成长和自由。
学习者心态和评判者都是正常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两种心态,而且一直都会是这样。带着觉察,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随时选择要基于哪种关系来面对生活。仔细观察下面的表格,当你发现自己处于评判者心态时,暂停一下,试着提出学习者心态的问题,这样你就已经踏上了通往学习者的转换道。就是这么简单!
然而绝大多数情况,我们都是让习惯帮我们做选择,长久的习惯通路让选择的过程已经快到我们无法察觉。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想切换到学习者心态,我们必须要慢下来,聆听自己的心声。可真正的聆听也很难做到。我们听到的只是词语,我们很少真正慢下来去洗耳倾听,去聆听那些感受、恐惧和潜藏的担忧。
对此,ABCD选择法是一个好的工具:
A(Aware)觉察
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这样有用吗?
B(Breathe)深呼吸
我是否需要退后一步、停一停,用新的视角来看这件事?
C(Curiosity)好奇
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其他人、事情本身)?我遗漏了什么?
D(Decide)决定
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
见证奇迹
经过应用提问式思维,本开始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同事、团队达成了和解,他不在责怪团队成员,而是思考怎样才能让大家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团队做出最大化贡献;面对妻子,本也开始敞露心扉,共同承担问题和压力让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提问式思维和《好好学习》中的绿灯思维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本书中提供了更多更详尽的方法和手段。第一次看这本书时,只觉得思维方式转变很重要,并没有太多感想。这次准备分享再回头看时,感觉自己对于很多内容有了更多思考:观察者的方法本质就是冥想,评判者心态就是红灯思维,而学习者心态就是绿灯思维,以慢为快的方法在改变思考时也非常重要。书中有段话我很认同,你被羁绊和失足之地,就是无尽宝藏之所。为了发掘那些宝藏,你可以问自己:‘我能从中发现什么呢?之前有什么是我没有注意到的?这其中可能有什么极具价值呢?'
另外作者还总结了提问式思维的12个有力工具,附在最后,平时也能提醒自己多使用这些工具改变思维。
提问式思维手册:领导力、教练和生活中的12个有力工具工具
1:赋能于你的观察者
培养自己和他人平静、镇定和活在当下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沉着冷静的前提,能帮助我们更加专注、更有智谋,并且更具战略眼光。自我观察者是自我反思的基础,也是能让我们做出刻意改变的基础。
工具2:用选择地图做向导
提供可视化的总结与指导,以便我们更好地觉察自己的学习者 /评判者心态和问题,以及这些心态和问题可能引发的未来。
工具3:发挥提问的威力
更好地觉察你的自我提问情况,并且增加你内心问题(你向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数量以及提高其质量。更好地觉察你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包括你的问题可能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并且增加你提出的人际问题的数量,提高其质量。
工具4:区分学习者与评判者心态和问题
帮助你区分学习者和评判者心态,以及两种心态是如何影响你的思维、行动、关系和结果的。
工具5:与评判者做朋友
更好地觉察和接受我们自己的评判者心态,并且更好地觉察和接受他人的评判者心态,以便自己能学着陪伴评判者而不是做出反应。
工具6:质疑假设
避免在工作场合或家庭中,自己思考或与人交流时,因不正确或不完整的信息,而酿成错误,造成本不想造成的后果,从而徒受痛苦。
工具7:善用转换问题
使从评判者道路走向学习者道路的“方向纠错”过程更加容易。
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这个觉察总是首先发生的。)
这是我想要的感受吗?
这是我现在想做的吗?
我更希望自己处于什么状态?
我怎么才能处于那个状态?
这样做有用吗?
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关于此事,我还可以从哪些其他角度来看?
我做了哪些假设?
对方在想什么,感受如何,他想要什么?
在此情况下,我可以如何幽他一默?0现在我选择或决定做什么?
工具8:建立学习者团队
学习将提问式思维和学习者 /评判者的特点应用于团队及组织之中,并了解这样做的益处。
工具9:用问风暴实现突破
促成协作的、创新的和战略性的思考,促成突破或更大的成功。
问风暴建立在以下三个前提基础上:
第一,非凡的结果始于非凡的问题;
第二,几乎所有的难题都可以通过足够数量的正确问题得到解决;
第三,我们向自己提出的那些问题,通常会开启我们通向新思维、新可能性的大门,令我们收获颇丰。
提出的问题应当使用单数或复数第一人称,就是用“我”和“我们”来提问。要提出新的能帮助思考的问题,而不必真的去问另外一个人。
从学习者心态提出问题,避免评判者。
确保大多数问题都是开放式问题,而非封闭式问题(“我如何才能……”而非“我能不能……”; “我们如何才能……”而非“你们能不能……”)。
鼓励勇敢的、引发人们思考的问题,同时也鼓励“傻乎乎的”“呆头呆脑的”问题。
工具10:去问那获得成功最关键的12个问题
为个人或团队提供一系列有用的问题,以便大家在做出改变之前,或踏上新的旅程之前,进行全面综合的思考。
1.我想要什么?
2.我做了哪些假设?
3.我该承担什么责任?
4.这件事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
5.对方在想什么,感受如何,他想要什么?
6.我遗漏了什么或者我在逃避什么?
7.从这个人身上或这件事本身,我能学到什么?从这个错误或失败中,我能学到什么?从这次成功中,我能学到什么?
8.我应该问(自己和 /或他人)哪些问题?
9.我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变成双赢的局面?
10.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11.我有哪些选择?
12.哪些行动步骤最合理
工具11:教练自己或他人
教练都知道,向客户提出有力的问题是自己成功的关键。这个教练工具突出了QT方法在教练辅导方面的一些独到特点。在此,我们想重点讲一讲用这种方法辅导客户去解决问题,并达成他们期待的目标,以及将这种方法教给客户的好处。
工具12:领导力——提问式思维的力量
强调QT方法在领导力发展方面的特殊贡献,主要聚焦于成为探询式领导的方法、益处和结果。
注:文中所有图表均来自《改变提问,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