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有关唐宋诗词故事的评书,非常不错,却没有文稿或书籍,就想着记录下来。但由于评书有些用语过于口语化,做过一些调整。另外,有些人名或地名能查的都努力去查过,查不到就只能音译了,若是音译的话会有指出,请知悉谅解!
上文书我们说了在公主府酒席宴间,王维有一首诗叫《竹里馆》,公主看过之后十分喜欢,连声称赞。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就是说我独自一人坐在一片幽静的竹林之中,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我在这里弹琴长啸,是多么惬意啊!竹林不但非常幽静,还非常茂密,没有什么人知道这里,只有天上的一轮明月陪着我。月光透过枝叶的缝隙照在我身上,照在琴上,照在山间的小路上。一切都被这皎洁的月光镀成了银白色,显得十分清幽绝境。夜晚的清风吹过,竹林的叶子随风轻轻摇摆,发出瑟瑟的响声,和着琴音,那简直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了。在这里弹琴是一大乐事,觉得脱离了尘世,远离喧嚣和俗世,没有任何烦恼。陪着自己的只有那如水的月光和悠扬的琴声,即便心中有再多的惆怅,都可以随着这琴音、这长啸、这清风明月一起消散。看起来这四句平平无奇,但组合起来就非常奇妙,十分有韵味,也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公主称赞这是难得的好诗,上乘之作。齐王就更抓住了机会,道:“公主啊,既然这首诗这么好,我看就应该选此人为应试的第一名,以此来为国家增光。” 公主说,“对啊,那他怎么没有去应举呢?” 齐王一听,故作不知,道,”听说今年的头名是一个叫张九稿(音译)的,那王维再去考,也得不中头名啊!” 公主一听也乐了,“那是有人来求情。我怎么知道那张九稿(音译)有没有真才实学啊?!算了,我看取头名的话,王维当之无愧!” 就这样改荐了王维,王维便做了头一名,一举登第啊,当时王维年仅20岁。到了开元9年,王维中了状元之后开始自己的官场生涯。
可惜好梦不长,没过几年,因为在他的管辖之地有人舞狮助兴,结果舞了黄狮子,这可不行,这犯了忌讳。在过去,明黄色可是皇家专用的颜色,一般人不能用。别说那舞狮之人,就连当地的地方官员也受了牵连。为此被贬为济州的司法参军,这济州就在现在的山东省境内。
王维在济州度过四年光阴,开元13年,也就是公元725年,大诗人裴耀卿做了济州刺史,做了王维的顶头上司。这个裴耀卿与王维是同乡,对王维十分支持,王维那段日子可谓是顺风顺水。王维很是感动,本来是被贬至此,但由于有这么一个支持认可自己的好上司颇感安慰,两人也经常一起探讨文学诗词,甚至于绘画和音律方面也所有涉及。裴耀卿非常欣赏王维,觉得他多才多艺,饱读诗书,现在做了一个司法参军真是大材小用。所以他不断向朝廷写折子保举王维升官。可惜不久后王维没有升官,裴耀卿却先升了职,调到宣州任职。两人是洒泪而别啊!在裴耀卿离开后不久,也就是开元14年,王维辞去了司法参军一职,离开了济州心灰意冷。
据陈铁民的《王维年谱》上记载,说王维离开济州之后在官淇上住了两年,在开元17年赶赴长安。在长安又住了几年,王维刚到长安的时候就去了大荐福寺道光禅师那儿学习佛教,礼佛诵经,也在这里认识了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开元16年赴长安应试,落第之后滞留长安,第二年冬天才返回襄阳。王维作诗送别,说“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希望孟浩然回乡隐居,别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来长安应试求官啦。我就是最好的例子,考中榜眼进士有什么用?!我中了状元不也是不得意吗?官场是举步维艰啊!与其如此,还不如闲散在家中,过得轻松愉快。何必来这里受气呢?!
王维在这个时期也保举过孟浩然,但他的本意还是不希望孟浩然留在京城里做官。况且,这段时期王维家中也出了些事。在开元19年,也就是公元731年,王维的妻子过世了,那时王维才31岁。人生有四大喜事,三大悲事。四大喜事为: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经榜题名时。反之三大悲事为: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王维在官场不得志的时期,中年丧妻,无形中又是一大打击。王维在丧妻后发誓不再娶,他在病逝前都是孤老一人。
虽说王维劝孟浩然回老家不要求官,但此时王维的心还没有死。仍然寄希望于朝廷,希望自己有复出之际。在他34岁那年,到洛阳把自己的诗篇献给中书令张九龄,希望张九龄能够予以引荐。随后王维隐居嵩山,这个嵩山离洛阳不远,他一则在这里隐居修身养性,二则等待时机。王维在隐居期间写下了著名的《归嵩山作》。
王维作为田园派诗人写了很多有关山水的诗篇,就拿山来说就不少,比如《归嵩山作》、《终南山》、《终南别业》等等。那王维的山水诗特点体现在哪儿呢?我们下集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