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作者:苏珊·福沃德 克雷格·巴克
豆瓣:8.3
有一种痛,埋藏在沉寂多年的岁月里,吞噬自我,悄无声息;
有一种伤疤,,遗忘在昏暗无光的心底,躲不掉、挥不去;
有一种父母,携带剧毒,幻化成残酷的棍棒、无情的言语,一次又一次剜着孩子的心;
有一种孩子,穷极一生都在讨好别人,却唯独亏欠了自己。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这是本书开篇的第一句话。
这本书全名叫《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苏珊*富沃德根据大量的真实案例整理而成。自出版以来已被译成15种文字在全世界盛行,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倾情推荐。
本书一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总结归纳了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重获面对生活的勇气。
推荐语
一个人跟父母的关系就是跟世界的关系,因为从一开始教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就是父母,但有的父母却种下了一颗毒瘤,在孩子心里野蛮生长。
最终导致了因自尊受损而引发的一系列自我毁灭式行为,几乎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且一无是处,伴随孩子从童年到成年,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即用尽全力也过不好这一生。
这本书揭示了典型的有毒的家庭的行为模式,讲述了性格缺陷形成的原因,书中的文字简单而直接,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字里行间找到曾经那个被无情伤害的、弱小无助的孩子,只有直面内心最恐惧的记忆,才能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重获新生。
有毒的父母
什么样的父母是有毒的父母,冲孩子发脾气的父母?言语激烈的父母?棍棒教育的父母?
本书的前言部分介绍到,偶尔发火、出现打骂行为的父母还不能说明他们是残暴无情不称职的父母;但是若是这些负面影响持续性存在,贯穿了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这样的父母就完全可以称之为有毒的父母。
其中包括毫无理由的否定、持续不断地贬损、情绪宣泄般的哭诉、身体的虐待、更有甚者性侵害。
中毒的孩子
毫无防备的孩子会对来自最信任的父母的评价照单全收,认为自己就是那么差劲、认为自己就是拖油瓶,是自己害得父母那么辛苦,花在自己身上的每一分血汗钱都会增加一分负罪感。
父母挑剔的态度,会让孩子不自觉地觉得,父爱母爱是有条件的。只要我达不到要求,就不配得到爱。
受伤的孩子不会停止爱父母,但会停止爱自己。
他们会变得毫无价值感、自尊心受损、为别人着想却几乎不会维护自己的权益、错误地认为获得爱的唯一方式就是牺牲自己的需求无条件去迎合别人、没有底线不敢说不、很难发自内心地欢笑、经常性地自我贬损、缺乏自信。
这一系列的自我毁灭式的行为致使中毒的孩子在成年后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依然觉得手足无措,陷入逃避责任无法建立自信的死循环,最终毁掉自己本该光明的人生。
认知误区
在介绍行为模式之前,我们需要先认识到关于“孝顺”的传统认知的误区——否认父母在自己身上犯的错。
甚至为他们辩解为“他们只不过想帮我”、“他们只是想要我更好”。但是我们也可以提出质疑——帮忙可以不必采用打压的方式。
之所以单独列出这个部分,是因为它打破了中国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传统认知。“百善孝为先”这样的文化已流传了千年,早已深入中国人的骨髓。
殊不知,随着时代的发展,才渐渐发现,一部分的孝道在悄然之间已转变成了愚孝。
无条件的顺从父母的意愿、无限制地压抑自我的意识,最终演变成成年后的子女依然无法成熟、乐观地面对这个世界。
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被迫承受了超越年龄的压力,一切的根源都能追溯到我们不被理解的童年。
深受孝道影响的我们,不自觉地会将当下的现状归结为自己的咎由自取;
竭尽全力为父母开脱,否认父母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情感伤害,否认自己感知到的侮辱和伤害,并对自己产生怪罪于父母的想法感受无比自责,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我防御的方式。
甚至有时候不自觉地将父母的激烈行为找一个合理的借口,继续将父母当成神明般顶礼膜拜。
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将父母拉下神坛,回归凡人的姿态。
以一个实事求是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知晓父母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他们需要为他们的错误买单,而我们也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不称职的父母
原因:
也叫不作为的父母,在中国家庭里绝大多数的父母只是单纯地满足了孩子衣食住行,却忽略了同样重要的情感陪伴。
也许是生活的压力,繁重的家务甚至是照看弟妹的任务不得不落到孩子幼小的肩上,这些被应该由父母承担的责任剥夺了孩子的童年,被迫成为了“小大人”。
症状:
角色的颠倒让孩子产生深深的无力感,因为小孩根本无法发挥大人的作用,并且孩子只会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随之即来的便是负罪感,于是就不断地苛求自己,耗尽心力却也是徒增挫败感。
由于缺少父母情感上的滋养,孩子在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没有可以学习的榜样,会变得不会去爱以及接受爱。
在恋爱关系中不知道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期待,习惯用对方的感受来定义自己,缺乏的自我价值感会让成年后的他们在亲密关系中变得愈发卑微,好像永远也谈不好一场恋爱。
书中建议:
1、要意识到除了要对父母负责之外,我们更应该对自己负责;
2、把那些本不该由我们承担的责任还给父母,将耗费在父母身上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3、对别人奉献时有所保留,学会尊重自己的权力和感受,试着将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有句话说“强者渡人”,只有在自己无论是从物质、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都得到满足之后,有余力之时再去帮助别人的人叫强者;反之若是一味忽视自己的感受无底线地去宽容别人的人,叫圣母。
自私一点又有什么错呢,我们不需要为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困境负责,即便那是我们的父母。
因为我们都没有过好自己当下的生活,我们自己都没有被好好地被爱过,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摆脱父母的情感牵制,变得更爱自己,真正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