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一章是“访客”,别看梭罗这个屋子小,还经常会有朋友来。接下来是很有名的一段,梭罗说:
我房子里有三张椅子;第一张是给孤独的,第二张是给友谊的,第三张是给交往的。
实际上有几张椅子,知道吧?其实就一张。他前两张椅子(一张给孤独,一张给友谊),实际上就是没有。
当访客们蜂拥而至时,只有第三张椅子供他们所有人坐,不过他们通常就在那儿站着,站着节省空间。
根据注释者说,就算梭罗不在瓦尔登湖住的时候,他的房间里边也是只有一把椅子。
我的屋子里同时接待过二十五到三十个灵魂,外加他们的身体,不过我最好的房间则是我房后的松树林,它是我的休息室,随时准备接待客人,太阳很少照在地毯上。
这里的“地毯”就是指草地了。
夏日里,当贵宾来访时,我把他们带到那里,有个价值连城的仆人早就清扫过地面,给家具掸过灰,把一切都整理得井井有条。
这个“价值连城的仆人”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会帮他收拾好这一切。梭罗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客人,因为有的人跟他一块儿干活,于是他就描写了这些很有趣的人。其中有一个加拿大人,梭罗说:
他有动物般丰富的活力,有时候任何能够让他思考、惹他发笑的事情,都会让他笑翻在地,满地打滚。
看着周围的树,他会赞叹:“老天爷!在这里砍树我就足够开心了,我不需要更好的娱乐了。”有时候,空闲下来,他会整天在树林里玩一把手枪,一边走,一边隔一段时间自己给自己放枪致敬。冬天的时候,他点上火,中午,他在火上热咖啡壶里的咖啡。当他坐下来吃饭时,山雀有时候会飞过来落在他的胳膊上,啄他手里的土豆。他说他“喜欢小家伙们在身旁”。
这就是梭罗的朋友。他就喜欢这些自然地生活着的这些樵夫、农夫。有一次,他问这个朋友,你每天砍那么多的树累不累,这个人回答他说:“老天爷!我这一辈子还真没觉得累过呢。”他就是特别具有活力的一个人。
很多旅人特地绕道来看我和我屋子里的摆设,借口是讨一杯水喝。我告诉他们我自己就是从湖里喝水的,并指向湖边,还主动提出借给他们一个水瓢。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注释,是梭罗在1852年1月17日的日记里记录的。他说,来了两个女孩要喝水,他就把水瓢借给她们,结果这两个人拿着水瓢跑了。梭罗说“她们是女性和人类的耻辱”,偷了他仅有的水瓢。
我有些客人,人们通常不把他们算在镇上的穷人之列,但实际上他们应当算。无论如何,他们算是世界上的穷人。他们需要的不是你的热情,而是你的款待。他们诚恳地希望别人帮助他们,提出要求之前先明确表示,首先已经下定决心不要自己帮助自己。我要求一个访客不能饿着肚子来拜访我,尽管他可能有世界上最好的胃口,不管他的胃口从何而来。客人不是慈善的对象。有些人不知道应该何时结束他们的访问,尽管我已经重新开始忙我的事,回答他们的问题也越来越漫不经心。候鸟迁徙的季节,差不多各个智商层次的人都来访问我。有些人的智商很高,却不知道该拿它怎么办。有些人是带着种植园习惯的逃亡奴隶。
梭罗这个瓦尔登湖畔的小屋子,曾经庇护过很多逃亡的奴隶。尽管没有记录说他让人在屋子里边住过,但他这里确实是一个中转站,帮助过很多从农场里边逃亡出来的黑奴。
我禁不住会注意到我的访客身上的一些特殊性。男孩女孩和年轻女性通常像是真心喜欢到林中来。他们看湖、赏花,玩得很开心。生意人即使是农民,也只想着这里太孤单,只为生计着想,认为我这里有多么偏远不方便。尽管他们说喜欢偶尔来林中漫步,很明显,其实他们并不喜欢。
医生,律师,我不在家时来偷窥我橱柜和床的不安分的管家婆们——某某夫人怎么知道我的床单不如她的床单干净?——不再年轻的年轻男子,已经得出结论:职业上因循守旧最安全。所以这些人通常都说,我的处境不可能对我有什么好处。唉,这恰恰是问题所在。
“这恰恰是问题所在”,这句话引自《哈姆莱特》。
无论男女老少,都是那些软弱和胆小的人,对疾病、突发事故和死亡想得最多。对他们来说,生活充满了危险,其实如果你什么危险都不想,那危险又会在哪里呢?一个人如果活着,他总是有死去的危险,一个人坐着不动,和在外奔跑的危险是一样的。
我觉得我如果作为一个访客,去了湖边的房子,我可能就是梭罗所描述的那种庸俗的中年男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怎么办?怎么赚钱?在这里安全不安全?万一来个流窜犯怎么办?我会天天担心这些安全的问题。但是如梭罗所说,其实你在哪儿能够绝对安全?人只要活着就有死去的风险。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接下来有一章梭罗专门描写他的豆圃,就是他自己种豆子的事。他说:
我种了大约两英亩半的坡地。由于离这片地最初开垦出来只有十五年,而我自己也挖出了两三捆的树桩,我并没有给地里施肥。在白人来到这里开垦土地之前,一个已经灭绝的部落从前也在这里居住过,种植过玉米和豆子,于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使这里的土壤地力耗尽,不适合于种玉米和豆子了。
当我用锄头在豆行上培更新一点的土时,我打搅了那些旧岁时先民的遗骨,他们曾经在这一片天空下居住过,却没有留下记载,他们的小武器和狩猎工具也在我的锄头下重见天日。我的锄头碰在石头上叮当作响,这样的音乐在林中和天上回响,为我的劳动伴奏——我的劳动即时出产了价值无法估量的产品。我锄的不是豆子,锄豆子的也不再是我。我带着怜悯和骄傲想起我那些去城里看清唱剧的朋友们——如果我还有闲心想得起他们来的话。
有时候,我会好好干上一整天的活,在晴朗的下午,夜鹰在头顶上盘旋——它像是我眼中的尘埃,或者是天堂的眼中的尘埃,时不时向下俯冲,发出的声音犹如将天幕撕裂得支离破碎,然而天空却依然完好地覆盖着一切。有些小鹰在空中飞翔,雄鹰从天上掠过,有时候我凝视着两只鸡鹰在空中高高飞旋,就像它们是我思想的化身。
梭罗认为自己在这里锄地的时候,锄头碰撞发出的声音,比你们跑很远的路到城里听歌剧要美妙得多。所以他觉得这一天下午根本没有在劳作,而是在“看歌剧”,在享受自然所带来的这一幕。
我常常忘记,太阳一视同仁地看顾着我们的耕地、草原和森林。它们都一样反射和吸收太阳的光线。太阳每天行程中那幅伟大的图景中,耕地只占很小的一个部分。不过即使我珍视这些豆种子,并且在秋天时收获它们,那又怎么样?这一大片土地,我看管过这么久,它却没有把我看作主要的耕作者,而是更加期盼那些浇灌它、使它青翠、更有助于它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这些豆子还有别的收成,无需我来收获。难道它们不是有一部分喂了土拨鼠吗?
你注意,这里已经逐渐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了。因为在这一篇的结尾,梭罗所表达出来的东西,是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表达的观点。他说:
那么,我们怎么会有坏收成呢?难道我不能同时为丰富的野草感到欣喜吗?因为它们的种子便是鸟儿的粮仓。相形之下,田野里的收成能否填满农夫的仓库,实在是无足轻重。真正的农夫不会焦虑,就像那些松鼠根本不关心树林今年会不会结栗子。他只是忙着完成每天的劳作,却又放弃对他的田野中的产品的所有权。在他的头脑里,他既奉献第一次收获的果实,也奉献最后一次收获的果实。
“第一次收获的果实”这个典故来自《出埃及记》。在《出埃及记》中写着,地里的出产必须按照《圣经》的规定奉献给上帝,即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华的神殿上。所以梭罗很多话背后都有引经据典的来源,这就是《瓦尔登湖》难读的原因之一。
但大家能够听出来他种地为什么那么愉快?因为连种出草他都高兴,觉得种出草的话,草籽还能喂鸟呢!但是我们一旦功利心变得特别强,就会觉得豆子还应该更好,还应该收成更大,这时候你就不再是一个纯然的农夫了。这是梭罗种豆子的体会。
在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庄,爱默生他们就住在这个村庄里,梭罗经常会到村庄里去逛。
上午锄草后,或许读书写作之后,我通常在湖里再洗一次澡,然后游过湖中一片小水湾,从身上洗去劳动的灰尘,或者抚平学习留下的最后一道皱纹,整个下午我就完全自由了。每隔一两天,我走到村里去听听有些什么不停更新的八卦闲谈,要么是口头传播的,要么是报纸上互相转载的。实际上,八卦闲谈也会像树叶的沙沙声和鸣蛙一样,令人耳目一新。
梭罗离尘世并不远。
在村里边有时候我突然狂奔,谁也说不清楚我的去向,因为我并不在乎是否优雅,钻篱笆的缺口也毫不犹豫。
他是一个成年人,但经常从篱笆的缺口里钻过去。
我甚至习惯闯入一些人家,在那里得到盛情款待,听完了首发的新闻,也听完了最后一次刷新的新闻,譬如有什么风波平息了,战争和和平的前景如何,世界会不会继续维持下去,然后人们就让我从后门出去,再次逃回林中。
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湖边怪人,所以看他从前门进来,从后门出去,也觉得无所谓。
有时候我在村里滞留得太晚,这时候独自步入黑夜,实在是一大乐事。
月黑风高的时候,因为没有灯光,普通人在森林里边是特别容易迷路的。有的人甚至在林子里边能够转一整晚出不去。而梭罗能够摸黑走回到自己的小屋,而且他认为这个过程非常愉快,他很喜欢在林中这么慢慢行走。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瓦尔登湖的景色,这是对于湖面的描写:
暖和的夜晚,我经常坐在船上吹笛子。
梭罗一家人都喜欢吹笛子。
看到鲈鱼像中了我的魔法一样,在我周围游来游去,月亮在碧波荡漾的湖底穿行,湖底还静卧着森林的碎木残片。
大家可以想想看:一个月夜,一个人坐着一艘船,在湖面上吹笛子的那种感觉。
瓦尔登湖的风景不算很壮观,尽管它非常美丽,却谈不上壮丽,不常来这里的人,或者不住在湖边的人,也不会特别关注它。但是,这一汪湖泊是如此异乎寻常地深邃纯净,真是特别值得描述一番。
瓦尔登湖是一口清澈而幽深的绿色水井,长度为半英里,周长为一又四分之三英里,面积大约六十一点五英亩。它是一潭位于松树和橡树林中的四季长流的泉水,除了云彩带来的雨水和蒸发以外,没有任何可见的进口和出口。
实际上瓦尔登湖的东岸和西岸都有渗透岩,水是从岩石里边渗透进来的。所以瓦尔登湖是流动的水,并不是一潭死水。
我们康科德所有的湖水至少有两种颜色,从远处看是一种颜色,从近处看是另一种颜色,近处的颜色更接近自然本色。从远处看,主要取决于光线,其次是随天空的颜色而不断地变换。即使从同一个观察点看去,瓦尔登湖也会一会儿蓝,一会儿绿。它栖息在俗世和天堂之间,共享着俗世和天堂的颜色。
湖水是透明的,一眼就可以看到深达二十五或三十英尺的湖底。从湖面上荡舟而过时,你能看见湖面下几英寸处游着一群一群的鲈鱼和银鱼,大概才一英寸长,但是鲈鱼可以很容易地从它们的横纹辨认出来,你会想,它们肯定是一种在这里谋生的苦行鱼类。
很多年前一个冬天,我在冰上凿洞钓梭鱼,上岸时,又把斧子扔回冰上。就像某个魔鬼天才操纵一样,斧子滑了四五杆,直接滑进了一个洞里,那的水有二十五英尺深。出于好奇,我趴在冰上往洞里看去,看见我的斧子头朝下立着,斧柄直直地随着湖水的节奏轻轻地前后晃动着。要是我不打搅的话,它可能就会这样一直直地立着,前后晃动着,直到斧柄烂掉。我用我的冰凿子在它正上方另外挖了一个洞,用刀砍断了附近能够找到的最长的桦树枝,然后做了一只套索,把它系在桦树枝上,仔细地把它放下去,套在斧头柄的把手上,然后拽着桦树枝的线往上拉,又把斧子拉了上来。
我为什么节选了这一段呢?因为这是我们没有体会过的。梭罗把斧子掉到冰窟窿里了,然后他自己凿出一个洞朝湖底看,竟然看到斧子就立在那儿,接着他就慢慢地把它拉了出来。
有些人迷惑不解,为什么湖岸铺得这么平整。我的同乡都听说过这个传统,老人们告诉我,他们年轻时也曾经听说过这个传统:古时候,印第安人在这里的山丘上举行一种仪式,这座山丘升到天空的高度,与瓦尔登湖沉入地面的深度一样。
就是根据民间传说,瓦尔登湖是像天一样深不见底的,但实际上并不是。
根据这个故事,印第安人用了很多亵渎之语,其实印第安人从来不曾做过这种坏事,他们举行这个仪式时,那座山丘摇晃起来,突然下沉了,只有一名叫作“瓦尔登”的老妇人逃脱了,于是人们就用她的名字为湖命名。据人们猜测,当山丘摇晃时,这些石头从山坡上滚下来,形成今天的湖岸。
这个湖岸是平整的。
瓦尔登湖是我现成的水井。湖水全年都是纯净的,其中还有四个月是冰凉的。
因为美国东部湖水特别多,你如果在那里开车就会发现,走一会儿就会遇到一个大湖。所以梭罗不是只看瓦尔登湖,他逛了很多个湖,但是他发现瓦尔登湖与别的湖最大的区别就是湖水总是凉的,而且喝起来更甜,所以他直接从湖里边引水来喝。
不过在我所知道的所有特性当中,瓦尔登湖最为出色,而它也保留得最好的,是自己的纯洁。很多人都曾被比喻成瓦尔登湖,但很少人受之无愧。尽管伐木工人一棵接一棵地砍光了它岸边的树,尽管爱尔兰人在湖边搭起了窝棚,尽管铁路侵入它的边缘,凿冰的人也曾在湖上采过冰,但是瓦尔登湖本身却毫无变迁,仍然是我年轻时看到的同样一片湖面,倒是我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梭罗最后总结说:
大多数时候,大自然在远离人类居住的村庄的地方,独自枯荣。还奢谈什么天堂!你们把人间都玷污了。
梭罗讽刺人们污染了大自然,还要想去天堂。在梭罗所住的小房子附近有一个贝克农场,他在去贝克农场的路上要路过一个“快乐草甸”,就是一大片的草甸。他说:
有一次,我碰巧正好站在一道彩虹的尽头,这道彩虹覆盖了大气层的下端,给四周的青草和树叶都涂上了颜色,令我眼花缭乱,像是看着一枚五彩缤纷的水晶石一样。整个湖里满是彩虹的光芒,而我在彩虹之中有那么一小会儿,我觉得自己像是一只海豚。
在西方人看来,当海豚死亡的时候会焕发出很多光彩。
如果它持续的时间长一点,说不定会给我的职业和生活也增添光彩。
这一点很奇幻,大家想象一下——彩虹架在那儿,你站在彩虹的尽头,然后周围全是彩虹的颜色,这种感觉是很美妙的。但是注释讲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彩虹的形成是角度的问题,彩虹不可能在我们的头顶,我们也不会就在彩虹中间,只能是远远地看到彩虹。只有这个角度才能够形成彩虹,所以没有人能够站在彩虹的起点。但是至于梭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以及他当时怎么会看到周围全是金光闪闪的,是没法考证的,也可能是光线的作用。
在草甸上住着特别有意思的一家人,叫作约翰·菲尔德,是爱尔兰人。当时的很多爱尔兰人在美国做苦工,很多苦力活是爱尔兰人在做的。他们住在一个非常糟糕的、透风透雨的窝棚当中。有一天突然下雨了,所以梭罗就决定去约翰·菲尔德家里躲雨。他说:
约翰·菲尔德是一个诚实、勤劳,但显然十分无能的人。他的妻子,能够在那个高高的炉子上不断地做出那么多晚餐,也算得上勇敢了。她有一张圆圆的、油乎乎的脸,敞着胸怀,还在想某一天能够日子变得更好。她手里抓着一把从不离手的笤帚,不过家里看不到任何打扫过的痕迹。那些鸡也在躲雨,像家庭成员一样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我觉得它们太通人性了,烤来吃不合适,它们站在那里看着我的眼睛,或者是郑重其事地啄我的鞋。
约翰·菲尔德揽了一个活儿,就是替贝克农场清理沼泽地。价格很低廉——每英亩十美元,外加一年无偿使用这块土地和上面的肥料。
我来这里钓鱼,看着像一个游手好闲的浪子。我住在一个严密、采光和干净的房子里,每年的租金比他这个破棚子通常花费也多不了多少。只要他愿意,他一两个月就能为自己盖出一所宫殿。我告诉他我不喝茶,也不喝咖啡,不吃奶油,不喝牛奶,不吃鲜肉,这样我就不用辛苦干活去挣这些东西。反过来由于我无需猛干,我也无需猛吃,我的食品所费不多。而他需要茶、咖啡、奶油、牛奶和牛肉,他就得拼命干活才能买得起这些东西。当他拼命干活时,他又必须再次猛吃才能弥补自己身体的消耗——这样我和他之间也就半斤八两了。其实还是他更得不偿失,因为他很不满足,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这笔交易中了。但他觉得到美国来还是赚了。在这里你可以每天喝茶、喝咖啡、吃肉。我谈话的时候有意把他当作一个哲学家,或者一个希望成为哲学家的人。
这里就是梭罗在跟做苦工的人交流生活态度。他说,你干吗干这么多的活儿?你像我一样不用吃那么多高热量的东西,日子过得也挺好,还可以盖个房子。
我告诉他,像他这样忙着清理沼泽,他需要厚靴子和结实的衣着,它们很快就会变脏变破,而我只穿着轻便的鞋子和衣服,花的钱还不到他的一半,尽管他可能以为我穿得像个绅士。一两个小时内,如果我愿意的话,我可以毫不费力地,玩儿似的,钓到足够我两天吃的鱼,或者挣到足够维持我一个星期生活的钱。如果他和他的家庭能够简单地生活,他们夏天时可以全都去摘越橘玩儿。
到山上摘果子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
这对他们来说,就像是根据航位推算来航行一样复杂,他们看不清如何找到他们的港湾。 约翰·菲尔德,啊!活着而不懂得盘算,输得如此一败涂地。
我觉得这是一个互相怜悯的过程,其他人可能会觉得“啊!梭罗,一无所有,过着这样简朴的生活”,但是梭罗也在同情这些人。他觉得干重活儿的人又要穿靴子,又要穿衣服,又要吃那么多高热量的东西,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钱、浪费精力。到山上采摘越橘多好,到河里钓鱼多好,随便吃点烤面包不就行了吗?所以梭罗试图把他的哲学传递给约翰·菲尔德,但很明显约翰·菲尔德夫妇并没有接受。梭罗说,要用凿子在生活当中凿出一个缝隙。什么意思?就是你得看出来,生活未必要像千百代人一样去过,你可以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这就是他跟周围人之间的互动。
接下来这一章叫作“更高的法则”。当他从约翰·菲尔德家回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看到一只土拨鼠从边上跑出来,在那一刻,他突然有了一种冲动——把土拨鼠抓起来以后剥了皮生吃。虽然他没有这样做过,但是他的体内产生了一种兽性的冲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他说:
我在自己身上发现了两种本能,一种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向往更高的,或者如人所称的精神生活的本能,同时还有一种向往原始和野蛮类型的本能。这两种本能我都崇敬,这两种本能在我身上依然存在。我对野性的热爱,不亚于我对善的热爱。钓鱼中的野性和冒险,依然引导我回归野性。有时候我想直接抓住生活,像动物那样度过我的岁月。
比如像一只浣熊一样地生活,像一只狐狸一样地生活,可能也是一种方式。但是像爱默生那样生活,像一个追求哲学、追求精神层次的人那样生活,也是一种方式。这两端在撕扯着诗人。
近年来我多次发现,我每钓一次鱼,我的自尊心就要下降一些。我试过一次又一次。我钓鱼的技巧还不错,而且,像我很多同好一样,对钓鱼有某种本能的喜好,不时会重新冒出来,但是,我每次钓完鱼都十分后悔:我要是压根儿没去钓鱼就好了。毫无疑问,我身上的这种本能属于某种更低层次的族类。然而年复一年,我钓鱼的次数越来越少,尽管我并没有变得更加人道,或者更有智慧。眼下,我已经完全不钓鱼了。
就是在人性和神性之间,梭罗更多地选择了神性。
提供和烹饪一盘简单、洁净,而又不冒犯我们的想象力的饮食,其实并非易事。但我认为,我们在喂养我们的身体时,也必须喂养我们的精神,身体和精神应当同时端坐在同一张餐桌上。不过做到这一点或许并不是很难。适量地吃一些水果,不必让我们为我们的胃口感到羞愧,也不妨碍我们进行最有价值的追求。但是,如果你给自己盘子里多加一份佐料,它就会毒害你。靠丰盛的美味佳肴活着是不值得的。
梭罗不希望我们吃得太好,不希望我们追求更好的胃口。
不过,就我自己来说,我从来就不是特别挑剔。必要的时候,我偶尔也会津津有味地吃掉一只油炸老鼠。
注释中说,其实梭罗吃的不是油炸老鼠,是麝鼠,麝香的麝。他的屋子底下住着一窝麝鼠,他曾经吃过一只。
我很高兴我这么多年来喝的一直都是水,我更喜欢自然的天空,而不喜欢鸦片鬼的天堂。
当时英国有一些人流行抽鸦片。
是由于一样的原因,我宁可永远保持清醒,而沉迷陶醉的方式是没有止境的。我相信,水是智者唯一的饮料,葡萄酒就不是这样一种高贵的饮料。想一想吧,一杯热咖啡会打破一个早晨的希望,而一杯茶则会打破一个夜晚的希望!啊,受到这些东西诱惑的时候,我堕落得多么低下啊!即使音乐也可能使人迷醉。这些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毁了希腊、罗马,也可以毁掉英国和美国。
希腊和罗马的消亡,都是跟奢靡的生活有关,所以他说这些东西毁了希腊和罗马。
使人污秽的不是进入他口中的东西,而是他进食时的那种食欲。
这句话给我特别大的警醒,让我反思我们是不是太贪吃了,在吃之前的那种食欲已经接近饕餮了。梭罗说这种食欲才是使你污秽的东西。
我们意识到我们内心潜伏着兽性,当我们崇高的天性昏睡时,它就相应地苏醒过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跟禽兽的区别并不大,而君子就是要珍惜这点差别。
人唯一应当引以为耻的事情,就是与低劣野蛮的兽性同流合污……每个人为他信奉的神明、完全遵从自己的风格建造着一座神殿,这座神殿就是他的身体,他也不能弃之而去,就是建造大理石的神殿也替代不了。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构造了我们的身体。身体是我们每个人为自己所造的一个神殿,脱离了它,哪儿也去不了。
他能够想到的,只是采纳某种新的艰苦简朴的生活方式,让他的思想降入肉体,拯救肉体,并且让自己越来越值得尊敬。
以上被梭罗称为“更高的法则”,讲了我们怎么样能够远离我们的兽性。接下来一章叫“动物邻居”,这一段读起来非常生动有趣,描写了瓦尔登湖旁边的各种各样的动物,包括:老鼠、燕雀、鹌鹑、水獭、浣熊、蚂蚁、猎狗、猫、潜鸟。
尤其是写蚂蚁的这部分,梭罗写出了《庄子》的感觉。《庄子·外篇》里边有一章讲过,一只蜗牛的两个角上分别是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在打仗,打得一塌糊涂,血流成河,但是在我们外人看来,这只是蜗牛的两个角。
梭罗在湖边看到黑蚂蚁跟红蚂蚁打架,他看了一天,就是一天都盯着蚂蚁看。后来还把其中几只打得最厉害的,用一个玻璃罐装着带回家继续看。它们在那里的决斗非常惨烈,跟古罗马的决斗没有什么区别。
这是他在湖边所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动物。其中我想给大家念的是写潜鸟的这部分,因为我们大家对潜鸟都不太熟。潜鸟在湖上会发出狂笑声,然后突然之间潜到水下,你也不知道它会从哪儿冒出来,它还可以在水里游。
十月的一个风平浪静的下午,我沿着湖的北岸划着船,在这样一个日子里,潜鸟都像下面的乳草的短绒毛一样,平静地飘在湖面上,我在湖上徒劳地搜寻着它,突然,一只潜鸟在我前面几杆远的地方从湖岸往湖心游去,发出它豪迈的狂笑,暴露了自己。我划着船去追它,它潜下水去,但等它浮上来时,我比刚才更接近它了。它又潜下水去,但这一次我错误估计了它的方向,等它再上来时,我们之间的距离有五十杆远,是我划错了方向,帮助它扩大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它再次发出漫长高亢的笑声,比上一次狂笑又多了一层得意。
像一个武林高手一样。
在这平缓的湖面上,一个人和一只潜鸟之间进行着一场有趣的棋赛。突然,你的对手的棋子消失在棋盘之下……可是,既然它表现的出这么多计谋,为什么它一浮上水面,就总是用那高亢的笑声暴露自己?它那白色的胸脯还不足以暴露它吗?我想,它只是一只愚蠢的潜鸟。我通常能够听见它上来时的水声,因此也就发现了它。但是一个小时以后,它还是一样精神抖擞,自由自在地潜水,游得比刚才还远……我得出了结论,它是对自己的能耐很有自信,它的笑是在嘲弄我的白费力气。
每一种动物都会给梭罗带来一些有趣的事实以及思考。所以他这里有一个感想,说:
为什么恰好就是我们看见的这一切事物构成了世界?为什么人类正好有这些动物做他们的邻居?就好像只有一只老鼠才能填补缝隙,我疑心比德帕伊等人最好地利用了动物,因为他们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负重的动物,本来就承载着一部分我们的思想。
比德帕伊就是印度的梵语寓言《嘉言集》的作者。梭罗说的“比德帕伊等人”就是指伊索、拉·封丹等用动物来做寓言的人。他说这些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负重的动物,本来就承载着我们一部分的思想”。以上就是梭罗对这些动物的思考。
很多人觉得在湖边住,春天、夏天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到了冬天,天冷了以后,该怎么办呢?尤其美东地区,是非常寒冷的。所以专门有一章叫作“室内取暖”。我们先来看天气渐冷的感受:
九月一日起,我就能够看见湖对面靠近水边的尖角上,那三株白杨的白色树干分叉处的下方,三株小小的枫树已经开始变红,啊,它们的颜色讲述着多少故事!
读这本书一定要慢,一定要慢慢体会它所描绘的景色。
十月份,成千上万只黄蜂来到我家里,准备在这里过冬。
后来,梭罗把那些黄蜂赶了出去,因为太危险了。
十一月份,我也像黄蜂一样搬入过冬的住所。北风吹拂着瓦尔登湖,已经开始使湖水变凉,但是因为湖水很深,北风要持续吹拂几个星期,才能让湖水真正结冰。我找到一个壁炉柴架,有了它木柴就不会掉到炉膛里去,我很高兴地看到煤烟把我盖的烟囱的后膛熏黑了,我拨弄着炉火,觉得自己更有权利这么做了,心里也特别满足。
我的小屋十分狭小,窄得连回声都没有。但因为里面只有一个房间,而且和邻居又相隔很远,所以看起来并不小。房子的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个房间里:它既是厨房,又是卧室,既是客厅,又是起居室……我的地窖里有一桶土豆……我的架子上有一点米,一罐蜜糖,一罐一配克(一配克约九升)的黑麦,一罐一配克的玉米。
好富足啊!他感觉地窖里边有这些东西,过冬就已经非常惬意了,而且炉中还有熊熊燃烧的炉火。梭罗最喜欢用从湖里捞出来的油松烧柴,虽然油松在湖里泡了很长时间,但因为它本身会分泌油脂,所以把湖中倒掉的那些油松拖上岸后砍碎,拿来烧火,火会非常旺。
与此同时,湖里最背阴和最浅的地方都上冻了,比全面封冻要早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初上冻的冰是最有趣、最完美的,它又硬,颜色又深,又透明,给你提供了在水浅的地方研究湖底的最好机会。
就是你可以站到冰上去看湖底。
我刚刚刷完房子时,冬天终于正式开始了,寒风开始在房子周围怒号,好像它只是到这个时候才得到了呼啸的许可一样。每个人看着他的木柴堆都会充满喜爱。我喜欢把我的木柴堆放在窗前,柴片越多,就越能让我想起我愉快的劳作。我有一把无人认领的旧斧头,冬天时,我在房子向阳的一面,一有空闲就用它来折腾我从豆地里弄来的树兜子。我耕地的时候,那个赶牲口的人曾经预言过,木柴能够两次为我取暖,先是在我劈柴的时候让我觉得暖和,等我烧它的时候又能让我再暖和一次,没有别的燃料能够提供更多的热量了。
多好玩儿啊!有一位很有经验的、在森林里居住过的人跟梭罗讲,木柴能让你暖和两次,因为劈的时候也会出汗。
在最严峻的寒风中吹了很长时间以后,我的整个身体会变得麻木,但一旦进入我房子里这种暖和的气氛中,马上就恢复了我身体的功能,继续我的生活。但住得最豪华的人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可吹嘘的。寒冷星期五和大雪之冬之后我们依然健在。但是星期五再冷一点,或者雪再大一点,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就不复存在了。
这个“寒冷星期五”指的是1810年的1月19号,是在气象史上有记载的一个时间。那天新英格兰的温度下降到了零下50度,确实是非常冷的一天。所以他在这个温暖的小屋里边,能够感受到炉火带来的暖意,跟我们今天住在一个有暖气的、烧着地热的房子里没有什么区别。
在冬天的时候,人就特别容易遐想,所以住在瓦尔登湖湖畔的时候,梭罗就去探访了之前曾经住在这片森林里的人。这其中有各式各样有意思的传说,我选了一个给大家念一下:
在我这块地的边角上,离镇里更近的地方,坐落着一个有色女人泽尔法的小房子。
泽尔法是一个黑人奴隶,后来逃脱了、自由了以后,一个人住在这里。
她在那里为镇里人纺线织布,瓦尔登湖畔的树林中经常回荡着她高昂的歌声,因为她声音很高,很引人注意。最后,1812年战争中,她不在家时,她的房子被假释中的英国俘兵放了火,她的猫、狗和鸡全都被烧死了。她过着艰难的生活,那种非人的生活。一个经常去这片林子的人记得,他有天中午经过她的房子时,听见她对着咕咕响着的锅喃喃抱怨——“你们全是骨头,骨头!”我在那里的树丛里看见过残存的砖头。
就是这片森林里有很多其他人曾经生活过的遗迹。所以这一章叫作“从前的居民和冬天的访客”。
冬天,在森林里依然有很多的动物,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会冬眠。这些动物包括:红松鼠、狐狸、大雕鸮、加拿大雁、冠蓝鸭、山雀,还有猎狗、兔子、鹌鹑等等。梭罗说根本不能把兔子和鹌鹑当作野生动物,你把兔子和鹌鹑当作野生动物,证明你根本没有在野外生活过。他认为这些就是自然的动物。书里有一段是专门讲山雀的,我觉得描写得特别惟妙惟肖。他说:
一小群这种山雀每天到我的柴堆里觅食,或者找我门口的残羹剩饭,它们发出模模糊糊、跳跃不定的叫声,就像冰块在杯子里叮当作响,或者是一种明快的得得得声。更罕见的是,冬暖如春的日子里,它们从树林里发出一种如夏日般婉转的菲比声。它们跟我混熟了,终于有一只降落在我怀里抱着的一捆柴禾上,毫不惧怕地啄着柴禾。有一次我在村里的菜园里锄草时,一只麻雀在我的肩头落了一会儿,我觉得,那一刻,我比佩戴着任何肩章都显得更加光荣杰出。松鼠也慢慢地和我混熟了,偶尔会抄个近路,从我的鞋上爬过去。
这就是山居生活的美妙。大家知道李白年轻的时候在山里边生活,跟着《长短经》的作者赵蕤学习在山中的道术。最后学到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只要一伸手,鸟就会站在他手上。因为当你能够跟自然融为一体,让鸟不再怕你,这其实就代表着你身上的那股杀气已经没有了。
我在年轻的时候读《瓦尔登湖》,最有印象的就是“冬天的湖”这一章,因为对我来讲很新奇。到了冬天,瓦尔登湖结冰以后,很有利于测量。我前面讲过梭罗是一个测量爱好者,所以他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去测量瓦尔登湖到底多深。测量出来的结果是最深的地方一百零二英尺左右。同时,当冰结满了湖面以后,渔夫就会出动,在湖面凿出一个洞来,然后在里边钓鱼。但是最让我们新奇的是在湖上取冰的人。我们讲过一本书叫作HowWeGot to Now,译成中文是《我们如何走到今天》。那里边有一章专门讲在18、19世纪的时候,有人专门把湖里的冰从北美洲贩卖到南美洲去,这是一门生意。所以瓦尔登湖也被人用这样的方式运走了很多的冰块。
一月份天还很冷,积雪和冰层都又厚又硬,深谋远虑的地主乡绅就已经从村子里来这里取冰,准备夏天用来冰镇饮料了。他还有那么多事情需要操心,却在一月份还穿着厚大衣、戴着大手套时,就已经预见到了七月的酷热和口渴,这份精明真是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感到可悲。
梭罗对于所有这些精于算计的人都表示着一丝同情。
1846—1847年冬天的一个上午,一百来个极北之人降临在我们的湖上。
就是那些来自爱尔兰的苦工来了。
他们说,在幕后操纵的是一位富裕乡绅,他希望让他的收入翻倍。据我所知,他的收入已经高达五十万。
五十万是天文数字啊,在当年这是非常大的一笔钱。
但是,为了让他的美元翻番,让每一块美元上再叠上另一块,他在一个严峻的冬天又剥去了瓦尔登湖的一件外套,唉,这可是她唯一的一件外套……毫不夸张地说,至少有一百个爱尔兰人由扬基工头带着,每天从剑桥来这里砍冰。
剑桥就是哈佛大学所在地。
他们将冰凿成冰块,用的办法众所周知,无需赘言。
他们的办法其实就是拿大锯子锯冰。梭罗自己也体验过,他去帮过人家。因为冰很深,所以站在湖底下,挖出一个大坑以后,有人拿着大锯子像锯木头一样,锯那些大的冰块。
他们用雪橇把这些冰块拉上岸以后,很快就把它们拉到一块冰台上,几匹马拉着复杂的由铁钩、木块和索具组成的吊车,把冰块摞上冰垛,就像码一桶一桶的面粉那样精确,然后平整地一块接一块、一排接一排地放着,就像组成了一座直指白云间的高塔的基座。他们告诉我,干得好的话,他们一天能挖出一千吨冰,这是大约一英亩冰面的产量。
一天一千吨,而且那些冰块大小都要一样,切割得非常整齐。因为冰如果切割得不整齐会怎么样?就会堆不到一块儿,而且中间的缝隙如果过大就融化得很快,所以一定要切割得平平整整,想想这个场景真的挺奇幻的。然后还要在中间垫上很多的稻草,这样冰就不容易融化,因为空气进不去。
能够到达目的地的冰不足百分之二十五,车上还要浪费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1846—1847年冬天挖的这个冰堆,估计重量有一万吨,最后用干草和木板盖上了。尽管1847年7月份人们把顶上揭开了,运走了一部分,其他的冰块还是在太阳底下晒着,整个夏天和那年冬天都一直在那里堆着,直到1848年9月才完全融化。瓦尔登湖这才回收了大部分的湖水。
最后你会发现尘归尘,土归土,这些冰块没有被拉到南美洲,还是融化后回到湖水里去了。这是当年的一个特别奇幻的场景。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很多人在瓦尔登湖里采冰的场景,在我的脑海当中印象特别深。接下来到尾声的部分了,就是“春天”这一章。
春天时,太阳的作用不仅仅使空气和地球气温逐渐升高,它的热力还会深入到一英尺或更厚的冰层里,在水浅的地方会从湖底反射上来。就这样,太阳温暖着水,从冰层下面融化冰层,太阳一面在冰上面直接化冰,一面又同时从冰层下面化冰,下面化的还更快,使冰层变得凹凸不平。冰中的气泡同时向上和向下膨胀,直到冰层变得像蜂窝一样,最后在一场春雨里突然完全消失。当一块冰块开始侵蚀或者“蜂窝化”,也就是说看起来像蜂窝时,不管它在什么位置,气泡总是和水面垂直的。如果在靠近水面的地方有一块木头或石头,其上的冰便要薄得多,并且经常被这种折射的阳光融化。
大家去看我们北京结的冰也是,只要出现了蜂窝状的变化,你就不要上去踩了,因为它就快化了。
吸引我到林子里生活的一大好处,就是我有了观察春天来临的奢侈和机会……可以感觉得到白天变长了;我知道,我不用再往木柴堆里加柴火就能度过冬天了,因为我用不着再生旺火了。我警觉地关注着春天的第一条消息,聆听着某只来临的鸟儿的啁啾,或者是花栗鼠的吱吱叫声,因为它们存货现在肯定差不多告罄了,或者看见土拨鼠从它的冬居里探出头来。3月13日,我听到知更鸟、歌雀和红翼鸫之后,冰还有差不多一英尺深。
他记录得好细。梭罗在瓦尔登湖居住的时候,把瓦尔登湖每年结冰的时间,化冰的时间全部都记录了下来。
地面上有一部分没有积雪了,一连几天的暖和天气,多少把地面晒干了一些,新的一年初现出温柔的迹象,而承受过冬天的枯萎植被,则显示出庄严的美丽,两者相映成趣,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愉悦的乐事——鼠曲草、麒麟草、半日花,以及各种优雅的野草,甚至常常比在夏天时更加明显,更加有趣,就像它们的美只有到此时才能成熟。
春天来临时,红松鼠在我坐着读书写作的时候,成双结对地来到我房子底下,正好在我脚下,不停地发出唧唧喳喳、吱吱嘎嘎的声音,那声音要多怪有多怪。我跺脚时它们叫声更大了,好像在它们那疯狂的恶作剧里已经不再有恐惧和尊敬了,完全抗拒人类阻止它们的企图。不行,你管不着——吱吱,吱吱。它们完全听不见我的抗议,或者是没有想到自己有多烦人,开始发出一连串咒骂,令我无力招架。
这里描写了梭罗跟红松鼠吵架。
5月初,在湖边的松林中,橡树、山核桃树、枫树和其他树木纷纷开始发芽,像阳光一样为周围的景观增添了一层明亮。5月3号或4号,我在湖中看见了一只潜鸟。
怪笑的潜鸟又来了。
我在树林中第一年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第二年也与之相去不远。1847年9月6日,我最终离开了瓦尔登湖。
在住了两年零两个月之后,梭罗离开了瓦尔登湖。但是根据注者的说法,第二年跟第一年的生活其实有特别大的区别,只不过梭罗用这种说法减少了再写一遍。为什么他最后离开了瓦尔登湖?从事实的角度讲,是因为爱默生要到英国去演讲。那时候从美国到英国去演讲,一来一回差不多要一年多的时间,因为他们是好朋友,所以爱默生就请梭罗到他们家去住,以便照顾他的家人。
这本书的尾声,是我觉得梭罗写得最有激情、最有力量的文字。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读尾声的部分。在这部分,梭罗也把《瓦尔登湖》的写作意义完全地呈现了出来。他写《瓦尔登湖》的目的是希望“人们都能够成为自己的哥伦布”,“成为哥伦布”是干吗呢?我们知道历史上的哥伦布是向外探索,发现了新大陆,梭罗认为“做自己的哥伦布”,打开的不是贸易的新航道,而是打开了思想的新航道。
每个人都是一个王国的君主,和这个王国相比,沙皇的地上王国只不过是一个弹丸小国,是冰川退却后留下的小丘。浩浩荡荡、代价昂贵的南海探险的意义,只不过是间接证明了这一个事实:在道德世界中有很多大陆和海洋,每个人都是一个他自己尚未探索过的地峡或入口,但是在政府的船只上,有五百名水手和仆役的协助,穿过寒冷、风暴和食人生番之地航行数千里,与探索一个人的私人海洋、探索一个人的大西洋和太平洋,还是要容易得多。
这像什么呢?像王阳明的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看起来,带着五百个仆役去世界的各个角落探索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这个和我们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比起来,还是要简单得多。所以梭罗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地感受一下我们脚下的土地。你不是爱国吗?你不是喜欢这片土地吗?那你要赋予这片土地意义,你要能够感受到这片土地带给你的欣喜和快乐。但是我们每天踩在这片土地上,都是在做着关于物质的梦想。所以这就是《瓦尔登湖》到了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的原因。如果选一本书来陪伴终生的话,很多人都票选了《瓦尔登湖》。
最后梭罗讲了自己离开的原因,这是诗意的原因,和爱默生请他去他们家不是一回事。他说:
我离开了森林,和我当初前往林中的理由一样充足。我可能是觉得自己要度过好几种生活,在这一生活上不能花费更多的时间了。我们很容易不知不觉地陷入某种固定的路途,为我们自己踏出一条因循守旧的足迹,真是令人触目惊心。我在那里才住了一个星期,我的脚就踏出了一条从我门前通往湖边的路径。尽管从我在那里行走的时候算起,至今已经过去了五六年,小路依然清晰可见。当然我怀疑别人也在走这条路,这才使它保持畅通。
地球的表面是松软的,人的脚踩上去会留下印迹,思想旅行的路径也是如此。于是世上的大路必定是磨损得破破烂烂,尘土飞扬,传统和常规的车辙又是多么深刻!在我的试验里,我至少发现了这一点:如果一个人循着自己的梦想大胆前行,努力按照他自己想象的那样生活,那么,他就能够取得寻常岁月里意想不到的成功。
就是你不一定非得踩着别人深深的辙痕前进,你完全可以走一条不同的路径,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为什么总是要把我们的水准降低到最乏味的念头,然后美其名曰共识?我并不是说我已经达到了晦涩难懂的境界,但是如果这些书页中的致命伤不比瓦尔登湖的冰中的瑕疵更多的话,我就会十分自豪了。我们为什么要不顾一切地追求成功,从事如此无望的实业?如果一个人不和他的同伴保持步调一致,那么可能是因为他听见了另一个鼓手的战鼓。
我们给事物套上各种表象,但最终只有真理才能使我们受益,只有真理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管你的生活多么卑微,都要投身其中,好好过你的生活。不要逃避它,也不要咒骂它。它不像你本人那么糟糕。你最富裕的时候,它最贫穷。爱吹毛求疵的人,在天堂里也会发现瑕疵。热爱你的生活,不管它有多么贫穷。即使是在贫民窟中,你也会有一些愉快、惊喜和辉煌的时光。映照在贫民窟的窗口上的夕阳,和富人的窗口上的夕阳一样明亮。春天的时候,穷人门前的雪也和富人门前的雪同时消融。我发现只有安逸宁静的人才能安心地在那里生活,能够像生活在一座宫殿里一样愉快,同样有快乐的思想。哲人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依然是孔子在《论语》当中的话。
不要那么急切地寻求发展,不要让你自己承受那么多外力的影响。这一切都是白费工夫。谦恭犹如黑暗,衬托出天堂般的光明。贫穷和卑微的阴影聚集在我们的周遭。多余的财富只能够购买多余的东西,灵魂的必需品,都不需要金钱来购买。
所以我觉得《瓦尔登湖》这本书就是得念,就像17世纪、18世纪的人们办读书会的时候,就是一群人坐在一起,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每一个人听到了这里边的字句,内心当中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不需要统一步调,不需要大家都有同样的认可。你只要回归到原文,仔细地体会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就能够感受到属于你的那一片瓦尔登湖。所以这本书的结尾,我依然用书中最后一段话来结束:
我不是说光靠哪一个约翰或乔纳森这样的平常之人就能够实现这一切。
约翰和乔纳森是对英国人、美国人的一种通称,因为这是英国和美国的男人最常取的名字,就是代指普通人。
我不是说光靠哪一个约翰或乔纳森这样的平常之人就能够实现这一切。这就是明天的特性,仅仅是时光流逝,并不能让它晨曦初现。如果光明亮得让我们睁不开眼,对我们来说它就等于黑暗。只有我们醒过来时,黎明才会来临。来日方长,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
最后的注解中说,晨星是为人们指引方向的。所以他最后一句话说“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表明梭罗写这本书就是希望能够为人们探索出一个新的方向,我们可以尝试着过完全不同的生活。所以在今天——每个人都在抱怨生活压力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瓦尔登湖》的吸引力会变得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