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4.23日,世界读书日,我也聊一聊读书。(拖延癌晚期)
我对书最早的记忆是我姐姐的教科书,她比我大五岁,所以书橱里有极为丰富的资源供我翻阅,我关于童年的记忆大多都是孤身一人,父母去干活,奶奶有时去干活,有时去教堂做礼拜,姐姐去上学。所以很多时候我都被锁在家里,而精力旺盛的我又很少闲下来,我会那放大镜聚光灼烧纸片,还会试图捉住在花蕊中忙碌的蜜蜂(被蛰了之后就不敢抓了),我还会爬到三轮车下面拨动齿轮,直到手指被卡进去,哭的梨花带雨,童年身边的一切对我来说都很新奇,尤其是我姐书橱里的书。
我起初是喜欢书里的插画,我会不厌其烦的将一摞一摞的书搬出来,然后一页一页地翻阅,找到有趣的插画来欣赏,比如西门豹治邺里的老巫婆,挑山工背着西瓜佝偻的背影,随着我年龄增长,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图画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需求了,我会找吸引我的故事,比如半截蜡烛,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等等,我还会把她的语文试卷一张张展开,只为搜索阅读区域的一篇记叙文。关于这个场景,脑海中一直都有一个画面:大约是在下午三点左右,家里还是我一个人,我在书橱中一堆试卷中熟练的翻阅,大致浏览了一下,如果是一篇故事性很强记叙文,我会单独放在一旁,等找到五六张类似的带有记叙文的试卷,我会将他们一起拿到床上,躺下有滋有味的阅读,直到倦意袭来,我便会充实的睡去醒来已是日落时分。——这段记忆对我来说依旧充满着诗意的温馨。
也正是读书比同龄人稍微多一点的原因,小学语文一直是名列前茅,更令我开心的是五年级之前期末成绩只看语文,数学不做记录,所以小学生活的色调一直是轻松而愉快的。这也为五年级之后的实意埋下了伏笔。五年级我们就告别了我们的小学,和阳温小学合并了,很快,对陌生环境的排斥和对以前生活的怀念,加上凶狠的数学老师的惩罚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痛苦,也许就是在那时,自己便会在潜意识里痛恨改变和逃避痛苦,数学老师的羞辱和体罚(曾经因为一次期中考试考了四十多分,他竟用竹竿把屁股打黑)让我以往堆砌起的自尊心轰然倒塌,那一段时间陷入了自卑的泥潭,现在看来,这种自卑也对我的性格和以后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熬过了炼狱般的五六年级,上了初中。初中三年的阅读并没有拓展多少,不过还是找我姐的高中语文阅读中的故事,还有我舅舅的推荐。我舅舅在我的初中教化学,因此我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特别关照”,即使经过了小学两年的折磨,我性格中的顽性幸存了一部分,和老师对着干是我乐趣的来源:接生物老师的话把,扰乱他上课的节奏,在黑板擦的边缘涂上墨汁,因为坐在第一排,能清楚的看到老师在桌子上蹭去墨汁滑稽的动作和脸上狰狞的表情等等。我舅舅会经常找我约谈,根据老师的反映训斥我,同时会给我一摞书让我来读,我记得好像有文摘和名家散文集。
然后就进入了二中,初入高中心里怀着新鲜感和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就好像回到了五年级。自卑感总会使自己内心挣扎,越自卑的人越想证明自己的独特性,这也是为什么越自大的人越自卑。当时我想追求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因此很多中午不睡午觉,在班主任不查宿舍的时候拉着舍友去新华书店,直奔鸡汤那一栏,高中几年,我把鸡汤喝的饱饱的,书上写满了各种激励自己的话。高中阅读的书目基本上有鸡汤类的比如《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未来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再此之间,我还接触了当时畅销系列,比如《偷影子的人》《追风筝的人》还包括史铁生的作品。到了高二高三,读书就有些功利性了,为了让作文写的有深度,我会去翻培根等思想家的哲理随笔(即使当时没看懂多少),在书城中漫无目的的搜索也让我更深层次的认识了鲁迅,王小波,周国平和他们的作品,在高二的时候,对现代诗歌非常感兴趣,于是又读了顾城、海子和苏婷的诗,海子读的少,因为看不懂。
到高三心情紧张时期,我又遇到了白岩松的《白说》,即使后来高考失利。我对高三的回忆是痛苦的,当时心里非常迷茫,不知道花一小时解出一道数学题的意义,不知道每天坐在教室枯燥乏味没有一点乐趣的意义……这些想法压抑地我透不过气来,老师给出的“是为了明天更好”这类的答案远远满足不了我,每天过得很痛苦,那段时间,让我平静的是阅读和写作,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无知的无力感,我便在书中搜寻,在纸上总结,想了解关于孤独、关于未来、关于意义的一切。当时找到我存在价值感的事情并不多,其中就有800字的语文作文。在一个个命题议论文中,我会把自己的思考和愤怒都写出来,现在看来,这也是自我沟通的一种方式,语文老师也会给我指导。那段时间成绩突飞猛进,本来在十多名徘徊的我连续几次考试进入班里前三,但在后来繁忙的学习中几经迷失,高考也仅仅考了个三本,以至于我很久都无法从高考的阴影中走出来。
到了大学,前半年过得很挣扎,还笼罩在高考的阴影中,对一切事物都很排斥,痛恨学校制度,风气,那时读书也成了一个习惯,可能是专业选择的原因,书目更多的是企业管理类,偶然原因,我发现了心理学,并瞬间喜欢上了它,我在心理学中看到了我的自卑,心理防御机制,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从书中我第一次认识了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陷,逐渐接纳自己,生活的不那么纠结。心理学能解释人的行为动机,要想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经济学和各领域简史是最佳选择。
很庆幸自己有读书的习惯,过去读的每一本书都不是无用的,即使有很多早已经忘记,它或许会成为一种思想,常识,甚至是发现新的爱好的垫脚石。
希望自己能保持静静读完一本书的定力,拓展更宽的领域,只为得到好奇心满足的愉悦,只为认识和接受自己的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