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岩井俊二,一定会想到《情书》;说起周迅,一定会想到孙纳、李米、顾晓梦等等,所以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都恶补了一遍。
这部电影是群像式的电影,人物众多,想要传达的东西也很多:暗恋、遗憾与错过、如何面对死亡等等……
看完之后,内心有千头万绪,却只想对之华好好说一句:你好,之华!
一、一样的岩井,不一样的味道
作为一部由岩井俊二导演、编剧、配乐的电影,这部《你好,之华》毫无疑问延续了岩井俊二一往的风格:一样的以书信为线索、一样的双胞胎母题、一样的以葬礼为开端、一样的错位的情节、一样的暗恋……
而不一样的是,这次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不同于以往那些外国导演在中国拍的电影,《你好,之华》的“中国味道”是很浓的:大连的老街区、80年代的斜跨书包、演讲台上裹着红布套的话筒……这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很“中国”。
如果说《情书》主要讲的是一代人爱情的错过与遗憾,那么《之华》讲的是三代人的遗憾与圆满。《情书》给我的印象是灰白色的,男藤井树的遇难、女藤井树的高烧,整部电影都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茫茫大雪,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你好,之华》是蓝色的,这是一个有点忧郁,却“哀而不伤”的颜色。整部电影虽以葬礼开头,却以之华、睦睦晨晨、飒然在不同的空间共读之南在初中的毕业演讲为结束,通过这个共读,尹川找到了继续写作的动力、飒然能够回到学校勇敢地面对暗恋的那个同桌……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也在不同程度上和生活和解、和自己和解。《情书》里充斥的是日式的物哀美学,而《之华》却“悲而不哀”。它没有茫茫大雪,有的只是冬日暖阳。
二、纪录片式的表演,烟火气的周迅
无论是秀禾、心雨,还是孙纳、李米,周迅以往的大部分角色总是充满戏剧性、悲剧性和传奇性的。而这次的之华,却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年少时暗恋被拒,长大后做着一份安稳的工作、结婚生子做家庭主妇,这是一个生活着的角色。
陈可辛导演曾说之华是一个“不演”的角色。因为她没有戏剧化的人生,只有琐碎的生活。如何在一个“不演”的空间里让人信服她就是之华,是很考验演员功力的。被误认成姐姐上台发言时转话筒的局促紧张、年少时喜欢的那个男同学找上门时找口红的不知所措、深夜里在长梯上追着晨晨的气喘吁吁……太多太多的细节,灵动而鲜活。她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然然妈,也是有点轻微社交恐惧症的袁之华。
周迅之前在《表演者·言》里说她想追求的是一种“纪录片式”的表演,而在《你好,之华》里,她做到了。甘当之南的“绿叶”,却又不失之华的精彩。
三、《你好,之华》:你好,之华!
看完电影下楼梯时,听到同场的两个小姐姐说这部电影应该叫《之南》,因为整部电影的主角是之南。
而我却不以为然。
之华虽然不是故事的中心,但却是整部电影的核心,她串起的是关于她和她周围人的三代人的故事:之南、尹川和她的故事、上一代之华的婆婆与大学英语老师扈国生的故事、下一代飒然的暗恋故事。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之南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里,之南的故事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她为什么跟尹川分手、又为何会跟张超在一起……我们会有很多猜想,但其实都在《之南》这本小说里了。这是电影里尹川写的一部小说,也是现实中岩井俊二写完还未出版的小说。也许有一天它会被拍成电影吧,但无论如何它不是这部电影的名字。
“你好,之华”其实是一封书信的开头。在电影里,有“尹川,你好”、“之南,你好”、“扈国生老师,你好”,却惟独没有“之华,你好”。这其实是长期活在姐姐光芒之下的平凡女孩之华内心一种渴望被发现的期许。而这种期许在主题曲《样子》的mv里得到了回应。穿着蓝绿色连衣裙的之华在台上唱着,穿着粉色毛衣的之南从门口缓缓走来、默默聆听、悄悄离开,只在座位上留下一张纸条:
与其说这是之南写给之华的,不如说是之华对自己的期许:
愿每个人活成属于自己最好的样子。
你好,之华!
你好,每个平凡生活里的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