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和家人策划吃吃喝喝,兜兜转转,难得放松休闲。幸福的感觉当然有,但事情也分两面。这几天来我的真切感受是:在两个孩子每时每刻如影随形的长假“陪伴”中,自己独处和学习的时间反成了奢侈品: 看会书基本在孩子睡去后或醒来前,但好不容易哄睡着精力旺盛的孩子,自己已经精力不济,计划往往搁置……睡前听学习音频,但听一节睡过去的情况最常见,后几节的音频基本成了影响自己听力的罪魁祸首。(一觉醒来发现耳机在头下,耳朵还酸)
当妈七年,也算在著名的“一辈子育儿大学”里摸爬滚打过一阵子,积攒的经历让我深知: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尤其是面对精力充沛、无理取闹在行行家的2-3岁幼童,仿佛游戏中打怪场景般,妈妈的能量棒和耐心柱会消耗得特别快。当然了,孩子不是要打的那个怪,真正要打的是对待顽皮孩童时的情绪怪兽。
假期这几天,自己忍不住对俩宝都发脾气了。脱袜子光脚在凉地面上跑来跑去,爬高拿收纳盒里电池玩,拿着扫把呵来斥去……
屡教不改,屡说不听后,我反思自己同孩子们沟通表达的方式,应是自己情绪首先出了问题,才导致在“教导”他们时没有用他们愿意接受的语言,只是生硬强势地要求要求再要求,这种要求对于2岁半正有叛逆心理、又没学会运用完整语言表达的小宝来说,无疑是无效又激发逆反心,更加反着来了。
生硬的语气对于略懂事的7岁大妞来讲,也让她清晰感受到了妈妈话语中情绪的负面,导致不良情绪传染:她也开始偶尔不愿意和自己沟通真实想法了。
一天下来,某些时间段在陪伴孩子时,自己真心感觉累,这不由得促使我去思考:
如何在当下顺利接住孩子们抛来的各种情绪气球?愤怒,生气,疲惫,暴躁,紧张。。
如何做足准备处理孩子们下一秒未知的情绪与感受?
如何悄无声息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些有意义但又需很强耐心和专心才能做到的教育安排?比如画画,看绘本,弹琴。这些活动的吸引力虽远没电视动画来的直接,但要比看电视不动大脑被动吸收来的更有价值。
以上应是每天除了日常家务之外,宝妈们最需要做的心理功课了。
问题找到了,不行,必须试着改变。作为孩子最亲近的养育者,我告诫自己一定不能练情绪的太极,一会阴一会阳,对待孩子的态度时而阴郁时而晴朗,这样易导致孩子的安全感不强,对自身情绪的感受力不足,长此以往,于家庭和睦于孩子成长,有百害而无一益。
意识到并反思自己面对孩子的情绪起伏后,我开始试着找方法和用工具来改进现状。
1】在自己忍不住发脾气前,转过头背对孩子,内心里默念五秒,将爆发的情绪火山缓一缓,然后再同孩子们说话。说话时,试着只陈述看到的情况,慢慢引导孩子意识到是哪里不对了,用完整的话或是动作来示范给告诉孩子们,该如何做是正确的。
假期里,在面对2岁半刚说完整话不久的小宝乱扔一通玩具后,我看到了并没有发脾气,因为知道他是在听这些玩具摔地后的清脆声,也在建立自己的成就感(不会做玩具,可以扔玩具啊,而且我扔的声音最响呢)。但在小宝不顾其姥爷在旁,直接拿玩具朝他脸上砸去时,我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直视着小宝,心里还算稳住了,缓和了下问他:“你看,玩具砸到姥爷脸上,姥爷会受伤会很疼,你该给姥爷说什么呢?”小宝应是看到我眼神中不由分说的严厉了,知道这样做不对,他主动对姥爷说了两句话,“姥爷,对不起。我下次不扔玩具了。”这最后一句应是属于姐姐的成功示范。哈,你瞧,育儿大学功课虽繁琐又重,但也有意料之喜不是?
2】试着运用正面管教的一些工具来帮助幼儿认清自己的情绪,如贴在家里墙上的这张情感脸谱(Feeling faces)。
年幼孩子发脾气后,试着用形象化的脸谱引导孩子识别各种情绪,也起到安抚作用。小宝两岁半,规则意识刚萌芽,脾气又臭又大,一不留神发脾气像极了一只气鼓鼓的青蛙,处于无理取闹的完全任性阶段。今天上午姐姐的一句“这折纸是我折的,不给你玩。”一下惹恼了这只小青蛙,只见他眼神凌厉地瞥着姐姐,一边手上扔够得着的东西到地上,一边生气回应 哼“是我的,是我的!”看来如果不“控制”他,不消一分钟保准这地上又成一片狼藉……
觉察到孩子不良的情绪后,需给予温柔回应,如抱一抱,将孩子所不能言语表达的感受,我们家长辅助他们用简单的陈述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做之后,往往孩子的情绪能得到及时的消解,如此这般,不至于其不良情绪在内心积累,不给未来的情绪爆发埋下隐患。
这样心理一番分析后,我把他抱起来,走到情感脸谱贴画前,对他说:“姐姐不让玩折纸,宝宝现在很生气,是不是?看看上面的小朋友,哪个是现在的轩轩呢?” 小宝自然有些眼花缭乱,在旁的姐姐给助推了下,“那个! 那个满脸通红的生气小孩,就是轩轩!” “噢,生气时原来是这样的呀,快来看看,他的脸蛋都红了,眉毛也皱了,哎呦喂,好难看哪! 那我们一起再看看,贴画上还有哪个是表达生气的呢?” 如此一来,从感受生气体验上慢慢过渡到了游戏状态中的情绪识别中。小宝前一分钟生气的心情被我和姐姐的一唱一和给成功反转,最后他还指着那个脸谱上唯一涂口红的阿姨(钟情Loving脸谱)说,这是妈妈! 就属这张脸谱好看些,哈哈。看来,在孩子眼里,麻麻是最漂亮滴~故事收尾也很顺利,自己协助他向姐姐说了句表达完整请求的话,顺利解决了两人间的小冲突:“姐姐我想玩你的折纸,可以吗?”
假期里帮朋友组织了次聚会,沟通协调,写会议流程,准备物品。朋友或许想像不到,我一边在敲着字,一边应付着黏在身边的小宝,他要敲打我正运行的电脑!自然又无奈地,我在沟通的同时还需想办法来转移他的注意力。看来,许多宝妈能一心二用,不晓得是不是真实场景中锻炼习得的本领,这也是一辈子育儿大学里给到养育者的专属福利吧。要感谢朋友,组织参与聚会成了假期里育儿的调剂品,也是“摆脱”孩子们纠缠的好机会。在组织参与获得更多信任友谊的过程,无形中也给我内心注入了积极能量,反馈回来变成了育儿中的新动力。
看着孩子们熟睡的脸庞,我体会到:真实生活中的掌控,起于观察与觉知。谢谢孩子的无理取闹,让我从中反思学习,实践总结。继续生活,继续在育儿大学里进修,继续试着掌控情绪的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