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这三个字,是近年来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名词,相信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均能多次听到。这个词红火的原因,来自于这本《断舍离》的书。
它的作者是日本的山下英子。为什么这本书会那么火?因为它触动了现代人生存的痛点。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我甚至可以说,它可以作为现代人生存的指南,真正领悟这本书的意蕴,很多人还能因此祛除心灵病垢,获得解脱和新生。
我们一起聊聊,这本受欢迎的原因。(环境、心理、现状、困境)
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物质丰盈的时代。新的物品层不出穷,各种广告各种活动不断引诱人们产生购买的欲望。各大商场、超市、各大网络平台频繁推出促销、降价、推出双11,双12购物节,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刺激人们不停地买、买、买!
很多人看到打折、降价、促销,就会按捺不住冲动掉进商家精心设计的圈套。常常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功能真健全!外观真漂亮!价格优惠力度挺大!家里有时候用得上!买吧,买吧!
买!买!买!成为我们现在人生活的常态。我们一起想想,我们家里囤了多少物品:鞋柜里有多少双鞋子?衣柜里有多少件羽绒服、大衣?有多少件西装?白衬衫?女士们夏天有多少长筒袜?有多少条连衣裙?家里有多少四件套?多少春秋夏冬被子?厨房里有多少锅子?储物柜里有多少纸巾?我们再想想,家里的冰箱里,多久没翻翻找找了?是不是经常新买的需要冷冻的食物怎么塞都塞不下?
这些现状,看上去物质丰富,生活大好!但好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惑。
比如,我们女士们早晨起床后,经常站在衣柜前,看着密密匝匝的衣服,不知道该选择哪一套,在犹豫不决中,浪费了很多时间。
比如我们每到换季,我们洗洗刷刷,累得腰酸背疼,更头疼的是,那么多东西不知怎样收藏。
比如,我们经常为了找一件衬衫,或者找一双袜子,翻箱倒柜,经常使衣物凌乱不堪,让我们身心俱累。
我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推开家门,看到自己的家拥挤不堪。想想房子也不小啊,怎么家具满满当当,物品到处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我们经常感到压抑闭塞,感到阴暗沉重,感到浑身乏力,没有热情。
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大好时代。但我们也有物质泛滥带来的困惑和烦恼。
所以,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引起了很多人心灵的共鸣,大家开始反思自己盲目购物、无序囤积的行为,开始慢慢醒悟,我们的行为并不理性。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人与物的关系。
这本书告诉我们什么是断舍离。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怎样才能断舍离?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到达这样的状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山下英子告诉我们,当我们进行“断舍离”的时候,不应该想“这个东西还能用”或者“扔了不会很可惜吗?”而应该以“自己”为主角,思考“这个东西适合我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果断“断舍离”。同样,我们还应当以“当下”为视角:只要是现在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就要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
要做到断舍离,并不容易。首先,我们要改变观念。
如果理性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会不停地买回家,为什么不舍得清理难得使用甚至不使用的物品,为什么我们会在家里囤积很多暂时用不上的物品,让家里变得像仓库?
每一种心理背后其实都有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不一定能探究清楚造成这样心里的原因。但是,我们可以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自己的这种行为。
举个例子,五年前买的一件大衣,买的价格不便宜,两年后款式已经落伍。近三年你一直把它挂在衣柜里,没有再穿过。你每年冬天,拿出来熨烫好,挂在衣柜里,使原本并不宽敞的衣柜显得有些拥挤。每天早晨你因为这件衣服挂着,需要稍微费些力气才能拿出想穿的衣服。等到春暖花开,你得把这件衣服再拿出来晒晒,得找个柜子收起来。一个冬天,不,近三个冬天。你都没穿过这件衣服。三个冬天,你一直在重复做同样的事。三个冬天的每一天,它的存在都在妨碍你的自由,都在浪费的收放的精力,都在浪费你有限的衣柜空间。
如果近三年你没穿过这件衣服,明年后年,若干年后,你穿上它的几率有多大?既然都不可能穿了,你留着它,无论当初它有多大的价值,现在的价值一直是负数。你留着它越久,亏的越多。是不是?
所以,对于物品,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它的价格或价值”,而是应该思考:“我需不需要”。
想通了这一点,你就能放下自己的执念。爽快地清理所有不需要的物品,还自己一个干净简单的世界。
受山下英子的影响。我开始进行物质上的断舍离。我清理了家里的每一个房间,每一个抽屉,每一个衣柜。首先把所有的东西拿出来,一件件观察思考,我不断地问自己:我用得上这东西吗?
不收拾不知道,一收拾吓自己一跳。举几个留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几次断舍离过程:我家有一个放常用药的抽屉。抽屉里满满当当,平时需要用常用药时,我总需要在众多药中间艰难翻找。我把所有的药都放地板上,一盒盒,一瓶瓶审视过去,天啊!有一大半的药都是过期的。还有很多药是相同的。还有一些药,基本上用不着的。果断清理后,抽屉里变得空空落落,几种用得上的药,清清爽爽地摆在那里,一目了然。心里特别舒服。
我家厨房里还有一个专门放杯子的柜子。我个人比较喜欢水杯,看到好看的杯子,就想买。塑料的有好多个,玻璃的,陶瓷的,紫砂的,不锈钢的,大的,小的,各色各样。对着这一柜子的杯子,我的心情是复杂的。这个柜子的绝大部分的杯子是很久很久没有用了,以后也绝对不会再去用了。留着不扔,只是这东西还是完好的,扔了可惜。现在,我果断清理。只留下我使用的,其他所有一律扔掉。那一次我扔了二十几个杯子。我的心情却因此通透起来,柜子里干干净净,明亮整洁。
果断地“扔”东西之后,除了收获舒畅空间的满足感,还对自己平时盲目“买”东西的行为进行了反思。既然,这些东西我们用不上,就不要冲动地去买回来。
以前,对超市里的赠品,我也从不拒绝,甚至有时候为了得到一个赠品玻璃碗而去买即将过期的牛奶。自从读了《断舍离》这本书后,我再也没有产生过这样不理智的念头。坚决只买需要的,其他的一律不冲动。甚至当有些促销商要赠送我赠品,我也拒绝,因为我用不上这东西。
去菜场买菜的时候,买蔬菜过称时,有的大妈经常会再抓一把,说不算你的钱,这个送你。这时候,我绝对是拒绝的。虽然你不算我的钱,但我却要回家洗这多余的菜,还要浪费作料去做,最后吃不了,要么撑着了自己,要么怀着不舍的心情倒掉。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为这“免费”的东西“付出”,我又何苦?
真的做到拒绝不需要的东西之后,人的改变是巨大的。家里不会再拥挤,每一个地方都干干净净,宽敞明亮,打开抽屉、柜子,里面不多的物品都井井有条,都一目了然。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正能量满满,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心情也始终是轻松愉悦的。
断舍离,并不是让我们节俭生活,不买东西。当我们拒绝购买不需要的东西之后,我们就有更大的空间去思考我们需要的物品的真正价值。
《断舍离》这本书,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人送给你一套名牌杯子,这套杯子价格昂贵,你舍不得用。你把它原封不动地装在盒子里,放在橱柜的最里面。而你当下在用的,只是买甜甜圈时的赠品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杯子。
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它啊”,你会回答“太可惜了,这种好东西舍不得用啊”。换句话说,在你的潜意识里,你认为“自己配不上这样昂贵的杯子,我没达到那个水准呢”。
你的真实想法,就可以通过物品反映出来。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认识到了自我形象,反过来就会开始想要把现在用的东西替换掉了。
“这样啊,其实我也可以用它的。”像这样认可自己。一旦开始使用那只杯子,自己就会和那件东西逐渐相称,看东西的视角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
了解自己,放下过去的自己,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些都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由于这些改变会直抵内心,所以很多人一旦有所察觉,便会高呼“断舍离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