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针对“如何沟通”这个话题,进行展开新一轮的思考,一起学习一些更实用的技巧。
技巧一:沟通也需要承上启下的前奏
配药需要“药引子”。同样,沟通也是需要承上启下的工具性沟通。何谓“承上启下的工具性沟通”呢?其实就是我们在开展世纪性对话之前,可以适当地做一些预备的对话,这就好比,我们上课之前,需要预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沟通也一样,预备性的准备更有利于开展实际对话,能让我们的对话,从浅水区迈向深水区。此类工具性沟通常可用于多种情况,比如面试,传递坏消息,哄女朋友等这类场景中。
举个例子,面试时,面试官的第一句话就说: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此时你可能还沉浸在见面试官的紧张之中,突然来了这么一大招,你可能想到的,就是如何争取在一分钟之内,把重要的信息一口气说完,说不完就能说多少是多少,这样的话,或许你还没想出说话的方式,面试官就告诉你时间到了。如果“换位”思考,你作为面试官,会欣然去接受并看好这位求职的人吗?如果此时采用工具性的沟通——“买时间”策略,或许结果就截然不一样。
在回话过程中制造点惊喜,例如,不按常理出牌告诉面试官没什么魅力可展示,再引发好奇,告诉面试官,自己虽然没什么个人魅力,但周围同事都觉得你做事情靠谱,等面试官开始好奇你了,你就可以回应主题聊聊“个人魅力”的故事了。当然,这种方式一定是在自己有底气的情况下去操作,否则会弄巧成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找到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此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对方,化解对话中的冲突。
我们说话的载体是人,发生者也是人,传递坏消息的时候,要注重的则是“人”这一载体的情感变化和管控。医生对患者说检查结果不妙,人力资源对求职者说没有录取,银行职员对客户说贷款不成功……这些情况下,信息的传递都是需要你干脆利落,但又不能过于生硬、冷漠。
这时候,如果本身事情并非是我们的错,则可以尝试保持中立的一方,专业但是不同情,善意但是不愧疚,陪伴但不主动安慰。如此做一些前奏,能让听者更容易地去接受信息。
技巧二:生气时,一方可表达自我的情绪,另一方则需妥善处理
有时候,我们遇上不公平的事情,确实是心中怒,火中烧,无处发泄,假若这时候被人不当触碰就喷涌而发,势如破竹,结果也是可想而知——众人皆是不爽。那到底生气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对方又如何面对我们的生气呢?
可能很多人认为,我们与别人沟通其实就应该以“讲道理”为主,不管彼时的你是什么样的情绪,道理总是对的,然而如果真的不厌其烦地讲道理,就会忽略了情感的存在,反倒会引发对方的“生气”,场面会极难控制。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有情绪的传递。情绪的管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得很好的,生气的时候我们都会有情绪宣泄的冲动和欲望。情绪的表达并非是不理性的,只是我们会被传统的思维所牵制,以为“有情绪”即是不好的,是自制力差,是不应该的行为。
书中强调的则是,“喜怒不形于色”并不是我们所推崇的。我们需要情绪的适当释放,告诉对方,我们正在情绪中,如此反而能够给对方知道我们的沟通可以暂时先缓一缓,同时也可以给对方预测到你自己行为的暗示,和和气气地处理问题。这种缓冲,如“我现在正在气头上,不想听什么大道理,就算天塌下来也等我消了气再说”,也能让对方提前了解到你心中所想。
坦诚地表达情绪的方式,并不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给了对方的一个包容度,情绪得以释放,沟通自然也是会有所缓和。相反,如果我们强制地压制我们的情绪,这些情绪一旦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如同火山爆发,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面对一些有情绪的事情,试着小幅度地释放,提前给沟通的人一个预告,再勇敢地坦白自我的需求,这样的方式会使沟通的过程不那么尴尬和难堪。但这种情况也要避免情绪过了之后,仍是不理智的状态,否则是不能取得他人的理解的。
同样,在职场上混迹的我们,免不了会遇上一些暴躁的同事,如果他不懂合理的情绪表达,我们又该如何回击呢?以暴制暴的方式,大多时候会让对方暴躁程度升级,所以,这时候洞察对方的压力点,便显得格外的重要。面对一个愤怒的人,和他站在同一边,使用同理心句型,和对方统一阵线,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多了一个队友,有一定的疏导作用。
还要记住一点,愤怒时的人身攻击,我们可用拦截话语“我有不同意见,不过这不是重点。”拦截即可,不用回击。
技巧三:有时候,你的弱点可以成为你的铠甲
“弱点”成为铠甲?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我们经常被提醒的便是扬长避短,哪有自揭伤疤的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是有缺点和弱点的。我们在讲话的时候,总是对自己的弱点避而不谈,而将优点条条列出,但这也不一定就会让人对你的印象加分。
就拿上台说话的人来说,如果某人一上台就各种自我介绍,自带光环效应,观众会觉得这么优秀的一个人,他的演讲水平一定也是出类拔萃,接下来应该可以听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而当他真正做演讲的时候,如果说演讲的内容精彩也就罢了,他的那些优势展示到是加分项,而若是不行,那所有的展示都变成了吹嘘,后期的演讲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承认我们不是完美的人,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自嘲,坦然地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其实是正视自己的缺点,接受自己的不足的表现。用自嘲的方式说出自己的弱点,敌人也就不能拿我们的弱点来制约我们,这便是我们强有力的攻击武器。一个有弱点的形象是一个真实的形象。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自嘲,也能够起到一个拉近与身边人距离的作用,无形中就建立一种信任。
想想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朋友,他们幽默,常常自嘲,总能够利用自嘲将尴尬化解于无形,还逗乐了一群人。我们的幽默和自嘲,其实也是在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自嘲的时候,细节上需要注意内容上的错位反差、语气上不可先笑破梗,角度上避免误伤,心理上不可有太多负担,才能将幽默发挥至极致。
技巧四:委婉礼貌地拒绝别人
拒绝是一门艺术。懂得拒绝的人是具体派,干脆利落地解决问题,不懂拒绝的人估计就是抽象派,欲理还乱。
比如说,朋友找你借钱,你想拒绝别人但是又怕得罪一个朋友,这时候应该怎么办?生活中,相信很多人一听到借钱,第一反应是问:“你想借多少?”此话一出就是错误的。因为你在无形中告诉借钱者,你可以借钱,不过得看金额多少,也因此将主动权给了对方,你错失拒绝借钱的绝佳机会,除非是他一说完,你一掏口袋就能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借钱原本可以收获到的人情,也将变成讨价还价的尴尬,人情多少都在钱的数目里,如此很有可能钱是借出去了,这关系可能也会付诸东流了。
实际上碰到这样的事情,切莫第一时间关心金额,而是应该关心对方借钱原因,把焦点从金额上转化到对方本身,让自己来掌控这场谈话的主动权。这中间的关系是,“借多少”的话题焦点在我们身上,而“为什么借”的焦点则是在对方。我们的焦点在对方身上,既能够体现我们有情有义,同时也将压力转嫁到对方的身上,我们伺机而动即可。
我们没有义务借钱给别人,但是对方以某种理由找你借钱,而你觉得这种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跟的时候,你可以用同样的理由去拒绝对方。例如:
朋友:“最近老板承诺的奖金一直没到位,生活有些拮据,你能不能帮帮忙我?”借钱者说原因。
你自己:“啊?你也遇到一样的情况啊?我们老板也是,工资都拖了好几个月,现在的老板怎么都这样啊!”
这时候,顺着借钱者的话去说,不问金额,同时也说明自己情况也不甚乐观。顺理成章的,你给了对方一个台阶,拒绝了对方,对方也不好再做纠缠了。
拒绝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拒绝,赔了夫人又折兵。我们心里做好建设,有些事情不是我们的义务,也不是我们的职责,好好说话,委婉拒绝就能海阔天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