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清,j地得一以兮,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下穀,以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王,珞珞如石。
如下古时候的得“道”者,天得“道”后表现为清澈透明,地得“道”后表现为和谐安宁,人的思想得“道”后表现为智慧灵妙,大江大河得“道”后的表现为流水充盈,万物得“道”后的表现为生生不已。侯王得“道”后的表现为国泰民安。
推而广之,如果天不能保持清澈透明,恐怕天就会分裂,如果地不能保持和谐安宁,恐怕会崩溃,如果人的思想不能保持智慧灵妙,恐怕会停滞。如果大江大河不能保持流水充盈,恐怕会干涸,如果万物不能保持生生不已,恐怕会灭绝,如果侯王不去珍惜自己的高位,恐怕会被推翻。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而侯王都称孤道寡,这难道不是以贱为本的表现吗?如果不是这样呢?所以与其整日追求那些虚名假义,不如实实从“道”而行。不要把自己打扮的象玉一样华丽,而是要象石头一样朴实无华。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贞”,“道”是永恒的存在,而且亘古不变,它是一以贯之的,因而老子又将“道”比做“一”。“清”是天之“德”,“宁”是地之“德”,“灵”是“神”之“德”,“盈”是大江之“德”,“生”是万物之“德”,“天下贞”就是君主之“德”。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此节描写的是天地万物背“道”而驰后的所“德”,天地失“道”后的所“德”,就是天塌地陷,人的思想失“道”后的所“德”就是六神无主,大江大河失“道”后的所“德”是是枯竭干涸,万物失“道”后的所“德”就是生命灭绝,君王失“道”后的所“德”就是被人推翻。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这是老子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没有贱何来贵,没有下何来高。因而失去百姓的支持就是丧失根本,失去下层的支持,高层就会坍塌。
“是以侯王自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孤就是德孤的意思,寡就是少德的意思,不穀就是不善的意思,老子认为这些人称孤道寡不是自贱自低,而是一种虚伪的做作。
“故致数舆而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君王们为追求虚名,便发动舆论战,狂拍自己马屁,为自己歌功颂德,这样做的后果只能使自己形象更加让人厌恶。与其精心装扮自己,不如实实在以真面目示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民为本。
本章仍然是以天“道”来解释人“道”,先论天地等世间万物得“道”获“德”后的表现,再论世间万物背“道”失“德”之后的表现。最终落到人之“道”上,如果君主们从“道”而行,他所获之“德”就是国家太平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反之,如果君主们背“道”而驰,他们所获之“德”就是百姓生活困顿,人民失去最基本的自由,直至视君王为寇仇,天下大乱的先兆由此产生。
最可贵的是老子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他提醒统治者不要企图用那些虚伪的手段来包装自己,谎言永远也成不了真理,谎言的背后一定会有暴力产生,用暴力来强迫百姓相信他们。老子认为与其精心编造和维护一个谎言,不如实实在在以民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