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蔡崇达的《皮囊》,这个和我同龄的青年作家的身上有太多的经历让我感同深受.
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 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等14篇作品。
有着朴素的生死观、信奉神灵的阿太,倔强又无助的母亲,被朽坏的皮囊困住的、愤怒的父亲,以及那个因贫苦而充满怒气与怨气的家,作者并不避讳这其中的难堪、焦灼与绝望,以及面对死生大限的伤痛,那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生活的真相,因而容易共鸣;而当作者的视角离开生长的小镇,他写旧日的好友,他用自己的务实、谦卑、隐忍来否定他人的狂热与不合时宜,他对他人生活有些自以为是的评判,读来让人不适。而其实他所否定的那些,又何尝不是他渴望却不可得的呢?
我们写作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作者的这翻话无疑是最好的解释。
然而当我真正动笔时,才发觉,这无疑像一个医生,最终把手术刀划向自己。写别人时,可以模拟对方的痛感,但最终不用承担,而在写这本书,每一笔第一刀的痛楚,都可以通过我敲打的每一个字句,直接、完整地传达到我的内心。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或许这才是写作的真正的感觉,也才理解,为什么许多作家的第一本都是从自己和自己在乎的部分写起,或许只有当一个写作者,彻彻底底地解剖过自我一次,他书写起其他每个肉体,才会有足够的尊敬和理解。
这是我认为的《写作的终级意义》,这是我认为的“阅读的终均级意义”,我因写作不仅仅是种技能,是表达,更是让自己和他人“看见”更多人,看见“世界”的更多可能、让每个人的人生体验尽可能完整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