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秦前后汉。复诵的时间,区区几秒,几代的记忆再次涌起。铮铮岁月,每个时代的境遇截然不同,但无可厚非,在不管身不由己还是己不由权的抉择下,能被书写和追述可颂的已是他人之过了。第三视觉的追忆,他人之光不深究也不过引入自身。高适的暮年得志,青年随政而耕,几番赴京赴约,不过几个节点,纵使千帆不随愿,更愿秉承高家之志。情节推进,李白的豪情、爽朗与不羁,换作如今,岂不是所谓的“富二代”,还是懂玩懂作的聪颖者。纵使感同悲愤,其实更多不过把握与时机配合不得,纵使阶层最为难跨越。
人这一辈子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两条,一曰以己贬人,二曰以己度人。第一条就是过高估计了自己,而过低估计了旁人。但最不该否定的就是自己。第二条以为自己的好恶就必然是别人的好恶,自己的标准就是别人的标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今非昔比,多为几分欣赏。
一辈子都在抉择,随着认知的拓展,也会不断自我质询。昔日,和好友聊起,如若再回到十年前,你会怎么选择学习和方向?得出的结论,那时的认知才会是当前的自己,纵使回去,认知层面不过是过去的抉择。当李白听到自己归顺的永王不过只是新起只之秀时,懊悔不已。一时的感知,时机的把握,殊不知是世人的笑话。纵然是坐井之作罢了。
毕淑敏有段话,没有一个决定没有痛苦,你以为不做决定就没有痛苦了吗?错。那就更痛苦。要不就等到别人来为你作决定,那就不仅仅是痛苦,而且也是丧失了自由。为了自由,你必须做出决定。
此时不悔,待到回头,不过是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