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陶渊明,一半原因是苏轼很喜欢他。我先前大抵也有一点爱屋及乌的味道。就是这样奇怪,当你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品读的时候,便再也放不下了。
陶潜并不是高产作家,留给我们的诗文也就一百二十余篇。我常常想单就他的人生经历和现实状况来说,这个数字不算少了。
陶潜风格无人能效仿。在当朝他并不出名,毕竟一个久被生活所困的人,是很难走进公众的视野里。更何况还是在朝野混乱,空谈成风,虚假难掩的社会里。
喜欢陶潜《归园田居》,曾经用心用情去准备这堂课,让我的心隔着千年光阴也不觉得有距离;喜欢他的《归去来兮辞》,在这一篇中我们不仅看见回归田园轻快的他,更清楚地知道他面临的生活窘境。
一个人最可贵的地方不是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而从容不迫,而是当你一眼能看到你生活所迫的时候还能聆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今日听课,听老师讲山水田园诗,自然便要提到陶潜。课后忍不住遐想了一番,在这个温情的冬日情不自禁把他想起。
请和我一起再回顾一下那首经典的《饮酒》(其五)吧。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没错,就是这首。他一共写了二十首饮酒,其五入选了高中课本,所以被更多的人熟知。
今日想起诗中“心远地自偏”,觉得实在是妙极了。先前在小乡村里也有相似的感觉,本以为回到城市里,这种感觉便会淡去,毕竟自己现在还是城里人。
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在城市,正是因为身居闹市中,更加滋生了这种感觉。我常常一个人在深夜里站在窗前,眺望着窗外,楼房鳞次栉比,霓虹闪烁,灯火通明,这一切都足以证明,我确实回到了生活的城市里。
在现代都市文明中、在强有力的工业开发中,想要寻得一片安宁的田野,那实在是一种奢望。
奇怪的是我拥有了这种奢望。每当夜晚来临,我看见外面的一切,才清楚知道原来我的确生活在城市里。“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我喜欢这样的如梦初醒的感觉,我喜欢现在的生活,蜗居在校园里,工作是生活,学习也是生活,这其中的甘苦也是自享。
我终于明白:其实有的时候真正的安静不在于外部环境的喧闹或宁静,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内心的安宁。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水马龙的街道都与我无关,在清风朗月下,我享受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安详。如同一个人经历了漫漫长途的跋涉,终于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与清风明月作伴,与片片飞雪同行,与星光灯火为伍,于是试着五柳先生不断接近,徜徉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比陶醉。
喜欢现在的日子,忙忙碌碌又切切实实,有动力有目标还有激情。能守得住寂寞,也能净化得了心灵。很多时候,人需要一颗平静的心,一种平淡的心态,无论是在怎么样的位置,都能淡然处之。这便是虽身处在这个沸沸扬扬的世间,却依然能拥有心远地自偏的超然和静心自然的洒脱。
先哲在用智慧告诉我们其中的道理:诸葛孔明先生说得实在是好;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鲁迅先生也教我们“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一个人越是这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越是要保持平静的心态,静心是最好的修心养性与自我拔节。
让自己平静下来吧,经得起富贵荣华的诱惑,耐得住平凡无常的寂寞,受得了平凡简单的生活。倘若再有余力,就将现实与追求处理得有条不紊,把日子过得充满阳光与诗意把。
“心远地自偏”。 在这个忙碌的年末,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为何奔波,都请给自己留一方宁静,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安放与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