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点进来看这篇文章的人,一定都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把自己定义为“写作爱好者”,热衷于小说创作,却迷茫着是否要给自己写出的东西一个真正的归宿——比如投稿给杂志,或是发表在小说网站上连载,亦或是出版实体书。
对我来说,写小说最让人困扰的地方不是情节构造、人物设定、世界观布置,也不是辞藻文法、故事结构,而是这个故事到底有没有价值。我所说的价值有两种:一种是能够转化为货币的价值,换种说法就是“市场价值”;另一种是不同作者按自己的标准给作品定义的价值,这种价值比较抽象,也非常虚无缥缈,它可能与心理上的自我满足欲有关,也可能与生理上的多巴胺有关,简单来说,写作本身是快乐的、让人满足的,这就是它对作者的价值所在。
这两种价值的关系在我看来是“鱼与熊掌”。要是说初中时我的写作是为了追求一种新鲜感、为了逃避讨厌的现实而一头扎进文字构成的幻想世界中,那么高中时的写作则是带着自我表达、自我满足的目的而写的,我的写作目标非常明确,“想要写出有趣的、特别的小说”。那是一段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创作时光,因为在我的世界中,小说其实只有一种类型:轻小说。当然我也读过杂志或网络小说,但不得不说那些比起轻小说来讲,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杂志我只读过《小说绘》,因为朋友告诉我这本杂志接受投稿,所以我便买来看了。至于网络小说,也是在朋友的强力推荐下才看的。可能是因为我最初接触的小说是《空之境界》、《化物语》之类的纯日轻(在这之前,我是个讨厌书本的孩子),在看到风格完全不同的杂志文章和网络小说后,觉得难以下咽。这种感觉就跟吃惯了口味清淡的菜肴的人突然吃到辛辣味十足的新菜品一样,觉得难以接受,便从此以后都拒绝吃辛辣口味的东西。我错失了了解新事物的机会,对国产小说的拒绝心理让我对国内小说市场的认识产生了一大片盲区。
大学时,我虽然依旧我行我素地写着自己的日式轻小说,但事实上也在潜意识中定下了要给《小说绘》投稿的目标。可我的投稿只是像抽彩票那样,全凭运气和心情,有时,我认为“投稿”只是为自己添加写完小说的动力,但大多时候,这个目标带给我的不是动力,而是迷茫。首先,要投稿杂志就意味着要研究它所接受的文章类型、风格、题材、受众,一个捷径就是研究样文,或是买一期杂志来学习。但读自己不喜欢的小说不但是一种精神折磨,也是对自尊心的摧残。
为什么我要学习这种烂文章的样式去投稿呢?
自骄心让我无法认真对待投稿杂志这件事,所以我只是写着自我满足的东西,然后抱着侥幸的心理去投稿。这当然是不可能有什么成果的。
到了大学毕业的现在,我也能已经知道自己写不出符合编辑要求的东西,并且知道自己不可能通过写网络小说来创造价值。相比高中时代,现在我的时间充裕得多,但正是因为这样,我反倒开始觉得,写小说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
在这种想法出现之前,我还能用“故事本身是有意义的,所以我要完成它”的说辞来欺骗自己,拨出时间跟精力写小说,但事实是,当你明确知道自己的故事无法创造价值,甚至连这样的机会都根本没有的时候,写小说就会变得异常艰难了。
人不会浪费时间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即使在感性中,我们或许对自己的作品还抱有激情,但理性遵从的是“功利性”原则,在我们做毫无收益和回报的事情的时候,潜意识不会坐视不管,它会滋生阻碍你写作的想法,这些想法的诞生比你打字的速度要快得多,你会怀疑自己的文法,自己的剧情,自己的人物,自己的故事全都是有问题的,更可怕的是,你觉得它们变得越来越陌生,变得越来越像你所看不起的“低等文章”中的东西。
这个时候,“你的文字,有价值吗?”这个问题就会像幽灵一般出现在你身后,按住你准备下笔的右手,等待你诚实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