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笺社诗稿第三十二话


                     

对本社不熟悉的诗友若有兴趣可以参看青笺社诗稿第十三话。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c4ac16836ef

专题链接:https://www.jianshu.com/c/c844294a885f


本期被评作品:

                    《我曾经》

                作者:倾蓝半步


我曾经独自住在深渊,足足几个世纪

如今安静地坐在水边

看河流松弛蜿蜒


一生中的瞬间在雾气里聚散摇曳

像那些已被遗忘又渐渐响起的乐曲

人们总是在瞬间中短暂地相遇并起舞

混合着得到的幸福和失去的痛苦


我曾经得到过一次安宁

阴世一样明亮的安宁

而这,已绰绰有余

即便失去也足够沉默的满足




社友评论:

*或许我·····(南山寄)

当书页的一角被折起

文字静静地抑制了诗歌的呼吸

谁的笔迹变淡而悄无痕迹

火星仿佛要溅落了遗忘所有的余地


风景短暂而烂漫

如同这一管墨水写完了

留白的快乐和涂鸦的沮丧相遇

命运和喜好一致——

湖光掠影,波澜不惊


虚妄誊写所有醉酒放歌的陈词滥调

而时节指尖的青烟缭绕

或许我也洗完了南山一隅

只顾荒川,不觅东篱

  ——青笺社·卡班纪

作者答复:墨浓而笔淡,总是如此,而留白才能成全一幅好的作品;或者说,人生也是如此。


《深渊》

“深渊可以由什么构成?”

白色的墙;小常绿植物在窗前

饲养看不到人的午后;

以太漂浮空中,像一群精灵

被冻在阳光里


隔着海陆、时差、还有中间的旅人

我们谈论起灵魂:一无所有者怅然若失

坐在原地,看回忆落入时间

像一块怀表落入深海


房里的摆设高高低低

窗外的屋顶起起伏伏

随机的音乐在角落里摸索

人群、楼群、鸟群

我们穿梭,像洋流,把远方当成通往天空的路


行走的深渊有它的宁静

要多久,一个答案才能找到问题?

有时候,你的声音碰到我

像天空碰到水面。

        ——青笺社·青云子

  作者回复:无论怎样,至少我是无限感谢那些居住在深渊的日子的,正是它们的成全让我今天能够站在这里,温柔地面对这个强悍的世界。

    青云子:要是有一些更具体的细节,或许境象会更清晰(细节我最近在看希尼,希尼的细节是他作品的特色。我的作品里细节是个问题。但看了一些作品,也不是好的作品都有细节呀?)不是好的作品都有细节,主要是你的比较缺这一方面的。(是的)。立意不错,着意于一种有过去铺垫的当下,把那种多层次的,有厚度的平和之境映衬出来。语言如果能少一些下定论的倾向,多以象代言,或许效果会更显得更自然些。相比之前的一些作品,节奏上有了更多变化,可多尝试(的确是在尝试更多的节奏变化,甚至是摆脱自己原有的相对固定的音乐模式)。整体上立意和控制都可以说是比较到位的。多多大概是一个好的借鉴对象,他的一些作品就颇有层次感和时间上的交叠感,而且变化非常丰富。(好的,我再看看。这首其实是看了吉尔伯特的诗,想除了音乐,画面,还想有一种舞蹈性。可是似乎没做到)。要是能探索出一种美学成色,自是最好,作品本身就能说服人。(这首或多或少还受了一点沃而科特《朝向终结》的影响)。读译诗,要留心节奏,这是翻译很难保留的。

   


《瞬时》

在九月阴雨连绵的叙事中

文竹开出她洁白的小花朵

花是文竹的瞬时,雨是雨季的瞬时

此地瞬时,我瞬时


你说起一些川流不息的事

就宛如行道树

在人潮边深深地站了下去

——站成参照物不动,是一种噩梦,还是企图?


你寻找一扇窗,关上就没有尘埃。

在山中,轻盈的落花正切割断崖

像那些醉心于彼此的事物切割你

——锦绣浮沉

来客是木门的瞬时,木门是山的瞬时


锦绣浮沉——

我们擦过彼此锋利的弦

我努力打开更多的花朵去掩盖你那一朵

一瞬是一瞬的参照物,一瞬是一瞬的刀子

    ——青笺社·涩萝蔓

作者答复:那些川流不息的瞬间是利刃,也是最轻盈的花朵。


蓝诗里的纯粹依然鲜活。不是说纯诗的那种纯,是观物的那种。

这首可以说跟大师米什沃的《礼物》有多少同感,可以对比着来阅读。在《礼物》里,岁月的变迁并不是“我”介意的。没有痛苦的,能看见蜂鸟、忍冬花、大海、帆影的一天,就是我的幸福,就是我的最好的礼物。那种淡泊的从容,宁静的骄傲是常人所不能把握的。遗忘是一种让人幸福的能力,接受并享受当下是使幸福得以长久的秘诀。

“深渊”已经令人充满想象,几个世纪的长度又为其增添了几分沉重。“水边”固然使人放松,安静的坐着看河流蜿蜒又加倍了轻松感。诗歌开头,沉重和轻松的对比为接下来的叙述定下了辽阔的基调。单就她(指诗歌里的我,下同)的视角来看,能看得见河流蜿蜒全景的,非俯视所不能为也。可见足足几个世纪的闭关修炼,她解锁了自带的航拍功能。

可是,曾经那条河流里的故事,未在未来的具象里一一反观自身。诗人只将其隐忍于如此隐忍着写完的一首诗里,无“怆然而涕下”,亦无“长河落日圆”……。诗人在这首诗的情感抒发乃至于遣词上有种近乎修女般的提骨扬灰的克制(想起,佛说,不可说)。冰山一角深受沉默的祝福,以致于情感的流淌化为旷野的风声。风声并未吹散雾气,她还是看不清,错觉已经遗忘的也还会在瞬间击中她的心。能感受到得失,她还是放不下。生而为人,就是为了感受生命中不同的遭遇的,不必抱歉,要不然与石头何异。这些感受,都会融汇到那持续一生的舞步中,摇曳多姿。她接下来得到的一次安宁,才是诗人真正的抒情。这个安宁的结晶像一个球体在这些瞬间中无限碰撞,时不时地,会让她得到一次,已无关乎时间的顺序。这才是它的意义。所以她才觉得已足够多。因为得到一次,它便永恒于她的一生中,甚至几生中。

整首诗,几个世纪,不管轮回几生,无论阴阳相悖,都是为了这次安宁。她所误以为遗忘其实依然记得的,只是“得到”的那一生。得到易,得道难。没有得到,便没有失去。

《东邪西毒》里说,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如果要我说这首诗唯一的缺点,那就是题目有些许随意,可能作者认为强大的文本已经足够震撼读者的心灵。对于诗歌这种特殊体裁,有时候题目确实可有可无,我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所有的技巧都是为了掩饰本身的不堪,技巧是可以培训的,天赋不能(毕竟只有一个狄金森)。但是有时候文本太辽阔,一个紧致的题目会有收束的作用;反之,文本太精巧,宏大的题目会为一个微观世界打开千万扇可能性。文本和题目之间形成的张力是下笔之前我们预想不到的。 

《我曾经》有点散。如果不为她编赋一个故事,她难站得住脚,更难从土变为雕塑。给一个断章很难猜度整体,而且不是一个细节的断章,还是一个总结性的断章(人活的是瞬间,这句话足以涵盖这两首诗,甚至是一切)道理谁都懂,我也知道人活的是瞬间,但是要到那些瞬间中去体味瞬间。那些瞬间可不是谁都有机会生活一遍的(是啊,有些人只是活着,有些人曾经活过,所以才有了诗的结尾部分,庆幸自己活过了)你可以出一个组诗,《我曾经》作为总结(提议非常好,会考虑,只是近期比较颓,能力也有限)读完组诗,再读《我曾经》那些瞬间可能才会一一浮现,令人动容吧?(也许是,也许并不一定,但感谢鹿提出这个建议)

                                                ——青笺社-鹿

作者回复:鹿的评论让我诚惶诚恐,但又确实一直喜欢看鹿的点评。缺点一定不是唯一的,但题目确实没这么用心地想过。谢谢鹿指出了这一点。至于说《晴空》比《我曾经》更值得写长评,个人觉得毕竟《晴空》是一年多前写的了,拿出来做主作已不太合适。《礼物》中米沃什的态度是我所欣赏并践行的,这也是我为数不多的骄傲。


      人的自然生命其实很短暂,值得回味的记忆也很少。某种意义上那些回忆也是现实的一部分,尽管他因为主观的加工而变得似乎并未完全如实发生过。但这正是回忆之为回忆更有意义的地方,主观的加工会让现实变成一种慰藉,进而更加贴近终极关怀。好的回忆让人回味、满足。而并不完美的回忆也会如同悲剧一样、与当下产生对比,进而让人产生庆幸与快乐。

    人的交往如同转轮中的白鼠,其实每一步都是新的开始,他不断进行着新的程序,人的交往因它的不停更新而持续,因它的间断而停止。在每一步的更新中,都包含着诸多矛盾,成住坏灭的法则与之相统一。

    每个人终其一生所追寻的,不过是一种与自己和解的方式。一种安宁。

——青笺社·青枫

作者回复:“每个人终其一生所追寻的,不过是一种与自己和解的方式。一种安宁”。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与世界和解,这是本质上的安宁。但是我要表达的还有一层意思: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安宁,更不是和每一个人在一起都能有安宁的感觉。如果有一天你遇见了,无论结果如何,珍惜这份安宁和它的过程。


    蓝的诗多追求一种简洁的力量,一字一句地展开、陈述。这首诗比较短小,从深渊,或许是升了起来,到河的蜿蜒,河上的雾气。从深渊到“安静地坐在水边”,有种与恶龙搏斗结束,在小河边退休隐居的感觉。总之,是松弛下来了。像是一个老人或者岁数太大的仙人,透过时间之河注视自己飘摇不定的瞬间——这些瞬间其实是随时可以被注视的,但是从来也不那么可控,聚散摇曳。

    人与人之间相遇的短暂也如同雾气,混合着彼此的情绪。然而这一节我感到“乐曲”“起舞”“痛苦”似乎有隐约的刻意感,即音乐的流淌不够自然。表达出的“含义”似乎略重于音乐,音与义有些分离。或者说,有些为了表达什么而去表达,反而显得少些什么。末节的“安宁”反而动人很多了。“阴世”一样明亮的安宁啊。真是平静泰然。到这里,诗渐渐收拢,复归于满足。但是我却没能尽兴。

    并不是说诗一定要有一个奋飞的点——诗当然可以就如河流缓慢流淌,只是感觉蓝这次的诗总少些天然之感,二、三节的衔接有些散乱和突然,又在“安宁”后戛然而止。诗可以更加松弛,追寻音和义的共振,更加集中地流淌出来。

    作者回复:感谢沙漠大侠及时评论。我向来喜欢短诗,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这首诗是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下写的,也希望给予读者的是松弛自然的感受。除非是以诗评诗的那种硬写,否则应该不存在主观上的刻意,但如果给读者这种感受至少说明还是存在问题。至于音乐的流淌性,有时候过于流畅也会有一泻千里之感。比较两难。追寻音、义的共振,小川这点提得很好,做到却需要一段时间。




本期番外作品:


                        《晴空》

                作者:倾蓝半步


我们默契地沉默

以祈求安全,安宁和一些久违的安慰


偶尔择一夜,放出所有的沉默

任它们各自通宵达旦

任它们浇淋金雀的颜色


我们缝补掉牙的瓦罐,炉火

和折翼的金雀花

同时也缝制古老的森林,海洋

以及打往老家的号码


我们隔着无事,无辜的河山


神灵却指示世人一起去看

看一匹海马如何分开海浪,又如何指证

再冷的洋流下,也有金色的草原



注:这期番外用老卡的话来说就是我发现了一个盲区,即以往任何一期都没有主作和番外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之所以这样选择是有道理的。人的一生到最后其实就是由一些瞬间构成的,也正是这些瞬间让我们的一生有了意义。

《我曾经》的灵感来源于黑塞的《悉达多》,现在折回去看或多或少还受了一点我很喜欢的沃尔科特《朝圣终结》的影响。这首诗是以回望的角度来写的,也是自己第一次尝试在一首诗里把画面,音乐,舞蹈,氛围全部糅合进去。虽然不一定成功,至少我想尝试。《晴空》写于一年半前,是人生一个安宁的瞬间。抛开自己对《晴空》的喜爱(这是迄今为止自己最喜欢的一首),主作和番外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某种意义上来说,番外是主作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我挑选《晴空》作番外的原因,并不全是出于私心。



社友点评:


弦笛舟山客,无妨异百年。——卡班纪(改寡诗《问灵十三载》)

作者回复:百年又何妨呢?


炉火保持石头的温暖,回忆保持我们对未来的善意/PS:有点偏向个人密码,基本的叙事框架还能更清楚一点。结尾的“下结论”有点明显。不少句子写得很好,有劲道,但也略有句无篇。跳脱的节奏使得整体感不够。可能比较容易被一时的节奏带偏了结构。或许再放慢一些,叙事性和戏剧性更明显一点,会更好。——青云子

作者回复:青云有一点掐得很准,那段时间(现在或许还是)过于注重节奏,从而忽视了别的方面。


对于越是想要付诸热情的事物就越是要按捺,一切只会在弹性中趋近永恒。我们不断开凿自身的边界来等待这可能来临的一切,诗的末尾给出的境界一如诗题,呈现一片晴空。

——涩萝蔓

作者回复:晴空是一瞬,它也将永远封存在永恒的时空之中。


《晴空》比《我曾经》更值得写长评。——鹿

作者回复:等着呢。


山河温暖的黎明,人们互相拥抱倾听神谕、倾听彼此的内心。    ——青笺社·青枫

作者回复:那些温暖的安宁是最好的河山。


社外人说一下番外篇,自己只会写一点印象式的漫谈,请各位见谅。

晴空倒未必一定是白天,所以诗中也出现了夜晚。

文本是一阶的话,二阶便是作者背后隐含的思想感情意志等背景、氛围、氤氲、底色、底子、暗纹理、某种作为基础的场,如果不是自己故弄玄虚的话,诗文本是衣裳,那二阶便是做成这衣裳的那整匹料子的质地,有时在写的过程中返顾、反省背后隐含的这块料子,对写诗可能会有帮助。

而这首诗的氛围是我所喜欢的,就像,炉火前展读古老的书,眼前流动起了不可思议的画卷(织物),简朴的屋子,寥寥几件旧物件,安详沉静,一种侘寂(Wabi-Sabi)之美,又有童话的奇异与惊讶。

要是细部再稍微精确、细腻一点,工笔一点,那样有时更容易显质感与分量,当然写意与虚白及疏散是另一个问题。还是那句话,诗是从词开始的,反复打磨每一个词,让它闪耀出自己的光,就成了。

默契地沉默,甚有味道。我们缝补那迷人迷己而闪微光的并非珀涅罗珀的织物,而是某种被时间留下的且时间是其朋友而非仇讎的真正的东西。

可能略显匠气的几个词的分析:

安全安宁、无事无辜、缝补缝制、指示指证,虽可以形成某种类琴键之间的响应,但多变一点,不同字的和弦会更好,为文为诗一般忌重复,当然古人有时不避重复(详古书疑义举例)。比如换一些字不一样但意思一样的词可能更好一些,词汇尽量丰富而多变,呈现的一阶的成品才会沉甸甸或你喜欢的某种沉重的轻盈。

“金雀金雀花”,如果没记错的话,在你的其它诗里也曾出现过,可能很喜欢很偏爱这两个词,策兰在信中随手写道:我窃取了你的龙胆草,因此拥有金菊花和许多野莴苣。有时偶尔读一点博物学的书,如塞耳彭自然史、鸟与诗人之类的,夫子说的多识草木鸟兽之名,所言不虚,朴素而剀切。功夫在诗外。

“老家的号码”的“老家”略显随意而不文,有故家、旧屋、故乡、家乡或旧客厅等选项。旧客厅好像不行 呵呵。

“一匹海马”,最常见的是刺鱼目海龙科的那种,可入药,身长5-30厘米,很小型的,与分开大海的气象龃龉,自然也不宜用“匹”;据说还有另外一种是哺乳纲鳍足目海马科,有象牙那样的上犬齿,比上面那种要大得多,似可用“匹”,但它一般成群活动。自己没见过,只能阙疑。

说的未必对或适宜,希望能有一点点帮助。——一个手艺人

作者回复:很意外也很高兴《晴空》得到了长评,在隔了这么久以后。读者完全有自己解读的自由。如果这首诗营造的氛围得到了喜爱,不管多少我就已经满意了。我是一个更多地靠天性去创造的人,所以应该不存在技巧上的故弄玄虚,如果造成这种错觉也绝非出于本意。至于提到的几个词比较匠气,一来我是一个更多地靠自然的天性去创作的人,二来是事实让我这样写。“沉重的轻盈”是我所喜欢并追求的。至于金雀金雀花,是色泽,是花朵,亦是那明亮的一切。功夫在诗外,所言甚是,我是多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名字啊。至于海马,不一定就是真的海马啦,只是因为喜欢大海和骏马糅合成的一个词。总的来说,对于创作,这样的评论获益匪浅。




本期结束,谢谢大家耐心看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05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2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79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85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9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89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0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4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1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4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5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