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样才是最好的告别?是生命尽头的庄严肃穆?是毕业分离时留恋不舍?亦或是鸳鸯分割后的苦怨哀鸣……
我不知。
(一)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那是一年中秋,风里传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悠扬,本该是合家欢乐的日子。
可“月有阴晴圆缺”,今夜的月在我眼里是那般的残缺不全,就算用力,也拼凑不回“十五”的样子。
祖母去了,甚至未来得及最后见我一面。没有想象中的痛哭流涕,相反,我表现的出奇地平静,眼睛如干涸的沙泉,只有心在抽搐着,似是压抑地无法表达。
吊唁的人一拨换了一拨,一样的黑白花。我开始思索这生命的别离。
我想祖母至少该给我留下一些话的,哪怕是最平常不过的一句“好好学习”也好。可是没有,她就这样安详地走了,未给任何人留下只言片语。
我懊悔自己没能早早赶回来,那样便能没有遗憾地告别,但终究是错过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睡梦中那道佝偻着的慈爱的的背影,一步一步走出我的视线,却发不出声来。
(二)
毕业,悄然而至。
宿舍里的行李还没来得及收拾妥当,班长便催着我们快去拍照。快门声此起彼伏,将一张张笑脸永久定格在这个夏天。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散开,寻找着校园里的回忆。
我总以为时间还有很多,却不料它在我们的眼角眉梢稍瞬即逝,毕业来得这般让人仓皇失措。
每个人都有一本写得满满的赠言,然而不同方向的车票硬生生地将原本形影不离的一群人分开。
我们做了所有毕业该做的事,但即便互相道了“珍重”,也拥抱,也哭泣,却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毕业的一声再见,让一切都戛然而止。再见恐怕也是难上加难。可这样的告别不是我想要的。
我开始颓废,奋力想在脑海中描绘出一个不一样的离别,却总是差强人意。
(三)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一个矢志报国,又情根深种的男子。
他最常做的事是望着窗外失神,念着北方的中原故土,也念着一个人。只是,沈园的一场相遇,错落了他所有的失神。
沈园里,她为他沏茶,以友人妻子的身份。而他,只是个潦倒的文人。她与他点头,一丝笑意若有若无。
一曲《钗头凤》,用尽了他们彼此一生的血泪。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我无意杜撰几百年前的历史,更无意企图去窥探前人的魂灵。但是,我清楚地知道那种痛——只能寄情诗文,不可语于他人的痛。
这绝不是他们想要的告别,甚至他们未曾想要离别。
(四)
生命有不能承受的东西,譬如离别。
禅宗告诫世人:人生要学会不断放下。可是令人难过的还是没有好好地告别,这几乎成了一种执念。
之前发生过的每一次告别,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但即便是下一次,也会是天差地别。
佛家说:生本孤独。贾母信佛,每日必拜,却为何还要在大观园里养着一批伶人?曹孟德为何要“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因为终归要一个人,所以能不一人的时候,就不轻易让孤单吧!不是一人的时候,就彼此珍惜吧!
可离别还是会来,并非出于蓄意,而是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那么就把每一次相处都当作最后一次,因为“每一次”本来就是每个“最后一次”。
人生中,最好的告别,就是没有告别。
当一个人能够在过程中充分地享受美好甚至痛苦,不回避,不逢迎,把每一段相处都过得独一无二,那么就不会再有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