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过年,总会听到很多人在网上吐槽,吐槽什么呢?吐槽不想回家。过去我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外面时间久了,一到节假日就迫不及待地想回家看看父母亲人,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每到过节的时候反而不想回家了呢?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年轻人害怕父母“催婚”,比如一回家爸爸妈妈就问找了男朋友没有呀?找了女朋友没有呀?还有什么七大姑八大姨也来凑热闹,好像生怕男孩子娶不到老婆、生怕女孩子嫁出去一样。
家中长辈催婚的行为,让很多正在创业阶段的年轻人烦不胜烦,于是他们索性连过节都不想回家了。
现代人因为被催婚而烦恼,可是,你知道吗,要是在古代,你可能连被催婚的资格都没有,因为古代的婚姻普遍实施的是“早婚制”,特别是对女孩子而言,可能你刚到适婚年龄就马上被嫁了出去,稀里糊涂地就成为了别人的新娘。
按照中国最早的传统礼法规定,男女成婚都必须在成年以后。古时候凡事都必须严格遵循礼教制度,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分别要举行冠礼和及笄仪式,代表着已经成熟,到了适婚的年龄。
也就是说,男子二十就可以开始娶妻,而女子,十五岁就必须要嫁人。注意,这里还一个细微的区别,男子成年以后是允许他可以娶妻,但是女子成年以后,是“必须”嫁人,这里有点强迫性质的意味,因为你不嫁还不行,会有法律管着你。
古代规定女孩十五岁就嫁人,还是个孩子,为啥这么着急?原因有很多,比如在汉代的时候,要是女子超过十五岁还没有嫁人,那朝廷就会对她所在的家庭征收五倍的赋税,这个时候就由不得她不嫁人了,因为她的家人很快就会替她找好婆家给送上门去。
咱们学历史就知道,有句话叫“苛税猛于虎”,古代的家长为什么会狠心把年仅十五岁的女儿给嫁出去呢?
首先是受不了五倍赋税这样的惩罚,其次,古代的女子是不存在独立生存或者创业的说法,留在家里是个负担,早点嫁出去可以减轻家庭的压力,特别是家中还有未婚的哥哥或者弟弟的,只有把姐姐和妹妹嫁掉以后,才有钱娶回来一个。
所以,这也是古时候重男轻女的一种体现。不仅汉代的法律有这样的规定,唐代宋代也多多少少有类似强迫女子一到年龄就婚配的制度,因此,古时候的女孩子,很多都是在懵懵懂懂中稀里糊涂就做了新娘。
古代是男权社会,法律是由男人制定,那,为什么制定法律的男人非得规定女子一到适婚年龄就要出嫁呢?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其实呀,这并不是因为男人着急娶妻才做这样的法律规定,而是出于发展战略的考虑。
古代长期处于分裂和战争的局面,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什么干旱洪水之类的,每一次战争和自然灾害,都会导致人口急剧减少,为了快速恢复人口数量,唯一的办法就是鼓励早婚早育。
其次还有一个原因,古人迷信多子多福,早一点让女孩子结婚生育,就有机会多生几个男孩,所以那时候女子十六岁就做了妈妈是很常见的事情。最后可能还有一点,就是婚配资源不公平所致。
因为古代的达官贵人都可以三妻四妾,这样就导致很多男子娶不上老婆,同时也降低了适婚女子的年龄,所以,尽管法律规定女子十五岁出嫁,但实际上很多有钱有势的人,早在女孩子十二三岁的时候就下了聘礼定了婚约,更是有不少八十老翁纳娶十二三岁妾侍的情况发生,这些都使得当时的婚配资源的自然公平被严重打破,同时也导致了女子的平均成婚年龄也越来越小。
说到这里,不得不感叹古时候的女孩子真是太可怜了,真的很庆幸自己生活在现代社会,这样说起来,那些为父母逼婚而烦恼的人,其实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