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给L打电话,结果绞尽脑汁没话找话聊了半天。挂掉电话后,自己都不知道这样的电话有什么意义,虽然我们已经长达两个多月都没有任何形式的互动交流了。
L和我很像,我们都属于慢热青年,就是一类很少愿意和他人展开深度交流的人,习惯和他人保持一段距离。因为某些往事,我对他一直很有好感,想和他保持联系,但每次联系带来的又总是失望。明明很有说话的欲望和冲动,到了嘴边却全是无味的话。
“你是在家里吗?”“我不在家里还能在哪?”
“你最近一直在成都吗?”“我不在成都还能在哪?”
“最近发生过什么事情吗?”“什么也没有啊,我能有什么事?”
就像这样,全是一些我问他答的对话,聊天变得琐碎、间断,甚至无聊。他还老喜欢反问我,让我感觉到某种强烈的、陌生人之间才会有的自我防御性。
这样的聊天,无疑是在一点点透支消耗我们之间的感情和耐心,联系越多,双方会越觉得无聊,最后变成鸡肋。
有人说,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就那么多,有些人来了,有些人就必须离开。我在往前走的同时,身边的朋友也跟着一茬一茬地换。过去的那些朋友也像是完成了他们的使命一样,最后都离开了。当我偏执得想要和他们保持联系,却是有心无力。因为大家的生活都变了,相互不了解了,聊天也产生不了共鸣,也就慢慢疏远了,偶尔的联系也不知道该说点啥好。
长沙艺星整形美容医院: http://qxgxxq.com
长沙专业美容整形医院:www.csyestar.com
于是,当初再好的朋友,分别之后也会慢慢失联,连联系的冲动都没有了。每每想起,都会黯然失落,又无可奈何。
回想这几年来,我发现印象最深刻的聊天对象都是那些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尤其是在路上在火车上,不同世界里的两个人,会你来我往说上一大堆,最后道声再见,各奔东西。佛家语百年修得同船渡,是有道理的。
我发现和陌生人的聊天之所以愉快,除了在陌生人面前卸掉面具甩下伪装包袱之外,还有别的原因。
有段时间我一想到和以前的朋友聊天就感到恐惧,想逃避,我打心底不愿意去面对他们。后来发现,我之所以拒绝和他们联系,是因为我讨厌之前那个缺点满满的自己,和他们联系会让我想起以前的我。或者说,他们认知中的我还是以前那个我,和他们联系就意味着我得重新扮演以前的我,但是我并不喜欢以前的自己,这让我很心塞。我想,L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所以在“抗拒”和我联系?
长沙专业美容整形医院:www.ajyestar.com
我也知道这种思维并不理智,不可取。但是人这种感情动物活在世界上本来就有很多无法用理性解释梳理清楚的情绪反应,毕竟我也不能逃避内心真实的感觉。所以现在每次和以前的朋友聊天,多少都有点顾虑,我得好好表现一下,让他们看到现在的我成长后的我,我不再是以前的我了,所以你也不要用以前看我的眼光再来看现在的我了。
可是我似乎又在落入另一个极端,我害怕朋友会想到,既然你都不是以前的你了,那我们现在聊天还有什么意义?如果一个人变了,也就意味着你不了解他当下的生活当下的状态了,既然你们的内心不相通了,意味着你们很可能也失去共同语言了。
人长大了还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在至亲之人面前一副臭脸臭脾气,在疏远之人面前却是一副彬彬有礼好模样。因为至亲之人不论自己做什么都会照样对自己好,疏远之人面前却需要礼貌谦让来换取对方的认可和喜欢。
即使这样,我还是经常在一个人的时候发牢骚,感觉到把光鲜亮丽的一面全都给别人了,给自己留下的全是肮脏邋遢的一面。因为自己似乎在所有他人面前全是戴着面具表演,一个人的时候听到内心的声音,反而觉得他人面前的自己全是虚假的劳累的。
前辈们都喜欢讲返璞归真这个词,所有人在经历很多之后都愿意回归最简单的状态去。就像所有小孩经历成人的世界变成老人后,又回到小孩的状态了,所有的老人都像小孩子一样单纯可爱。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虽然人终究是孤独的,但是马克思讲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所谓社会关系,大致就是如何和他人交流,这条路上,我还需要不断去学习,去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