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不缺有故事的人,人们或以文字或以视频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生活故事。但是对于碎片化的信息处理,真正认真思索故事的人很少。
《皮囊》就是本思索故事,思考生活的作品集。
在我看来,书的形式与大冰和张嘉佳的作品大体相同,或许是因为作者蔡崇达是新闻工作者的原因,不同于张嘉佳笔下细腻的追寻,《皮囊》的笔触透露着冷静和沉着。无意评判哪种生活是应该的,哪种价值观是正确的,只是作者选取了一条看起来最稳妥的人生道路,从而得以在他的角度,审视身边人的种种不同生活经历。
《母亲的房子》,《残疾》写家庭亲情;《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和《厚朴》写童年和朋友;《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和《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写自我和理想。缓缓道来中作者半生经历和感悟皆见于此。
我看到有书评说:“前几篇隐约可见大师风范、后几篇就是自我吹捧”、“作者抑制不住的想要卖弄自己的成功生活,让人讨厌”等,说实话,初读之时,很容易受到这样的影响,作者一路走来所做的选择仿佛都符合“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群像,但是细想下来,不过是内心的不甘心和羡慕嫉妒罢了,作者本身的理智和努力不该被忽视。他一直控制着自己“要确保对自己一切的控制,要确保对某种想象的未来达成,要确保自己能准确地活在通往目标的那个程序里”。这样的人也很厉害。
后记中作者自己所说:“写别人时,可以模拟对象的痛感,但最终不用承担,而在写这本书时,每一笔每一刀的痛楚,都可以通过我敲打的每一个字句,直接、完整地传达到我的内心。”“或许只有当一个写作者,彻彻底底地解剖过自我一次,他书写起其他每个肉体,才会足够的尊敬和理解。”写别人容易,写自己难。这让我想到了王小波说的一句话:“只要读点书,识点字,就可以写文章。写来写去,自祝自圣。这件事有好处,也有不好处。好处是达到神圣的手续甚为简便,坏处是写什么都要带点“圣”气,就丧失了平常心。”写别人可以客观,但是写自己,那么多主观情绪如何处理,如何表达才是困难的。
无论如何,《皮囊》是可以作为枕边书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偶尔可以从别人的经历中窥见一点不一样的感悟。
最后,分享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话与君共勉:
“我期许自己要活得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欢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我也希望自己能把这一路看到的风景,最终能全部用审美的笔触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