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真正读张德芬的书是今年4月下旬在地铁上看的电子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那时候每次看完后都有一种抽离感。记得那会是自己内心比较匮乏的时候,缺失目标感,在工作中浑浑噩噩,时常被孤独感侵袭,当需要他人填补内心空洞而不可得时就陷入自怨自艾的消极状态中,看到别人丰富的生活内心更是深深的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活得太失败了。其实可以说从过去到那时自己一直这样的负面思维模式。我跟自己说受够了自己这样!想起很久之前下载完成的《遇见未知自己》的电子书,一看一发不可收拾,便决定投身灵修,排除一切杂念。
人一生应该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身份证上的,另一个是自己灵性觉醒的那一天。而自己第二个生日便是6月1日,从6月开始灵修正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把修炼自己,破除我执,不断接近充满爱,喜悦,和平的真我,让自己明净自在。
一《遇见未知的自己》
一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以前遇到什么问题,都会习惯性地抱怨他人,决定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一直根深蒂固的就是抱怨家庭教育,如果不是那样,我的性格就不会这样,导致我出社会后处处碰壁。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也是会抱怨环境,决定别人没主动来教我,所以自己什么都不懂。现在明白了一切都是你自己吸引而来,出现的问题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折射,现在遇到问题不会把矛头指向别人,而是把它看作更加认清自我的契机。
二 真我是充满爱,喜悦,和平的,只有保持真我才能获得幸福。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不快乐,时常感觉忧郁,内心各种执念,对他人缺乏关爱,总是独善其身。原因是对自己太认同自己现实的身份了,小我的执念深重,阻碍我们与真我相通的是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社会角色等其他外在因素。对身体我们要联结,时刻关照身体,与它沟通,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去感受我们身体每一个部位,不要透支身体;对于情绪,要臣服。当面对负面情绪时,我们首先要察觉它,不要压制排斥它,而是要接纳,全然地感受它,和它在一起。而面对思想,我们要关照。很多念头都不是真实的,但我们却总是困在我们自己想的念头里,给自己烦恼。比如:“他这么晚回来肯定是不想见到我。”然后就产生嗔恨心,但假如你察觉到 ,便可以再问一句:“这是真的吗?”我们的大脑经常习惯性地冒出一些念头,但那是一个陷阱,不要掉下去了。思想情绪皆幻想,90% 的烦恼是我们自己制造的。
三 只有觉知之光才能打破无意识“自动化”模式。
其实修行就是要增强自身的内在力量,保持觉察,避免自己成为受无意识控制的机器。人生如戏,我们遇到一些情景就会习惯性地产生反应,但过后我们却是时常后悔,仿佛自己是受控制的木偶。所以我们要练习觉察力,还要深刻理解人生的真相。1.我是充满爱,喜悦和平的灵体,我不是现实的我;2.人生如戏,一切皆虚幻,破除小我的虚假认同;3.99%的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感受情绪,质疑念头的真实性。
核心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虚幻的,时刻保持觉察!
《重遇未知的自己》
《重遇未知的自己》是张德芬女士在40岁时即使家庭事业圆满但仍觉得不幸福的情况所写,以前总是羡慕那些家庭事业双丰收的人,觉得他们就是走上了人生巅峰,然后再对照自己结果就是陷入自怜自艾的消极情绪不可自拔,这就是庸人自扰啊。现在深刻觉得即使获得丰富的外在条件,一个人也会仍然觉得不幸福,内心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一 如何接纳你所爱之人的不完美
这个所爱之人可能是你的子女,父母和伴侣,我们总是更容易看到他们身上的不完美,其实我们看到的不完美之处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很可能是我们身上也具有的但被我们忽视甚至逃避的点。首先要觉察到这一点,接着我们要以负责任的态度,自己有责任去接纳它,或是想办法帮助他改正,一起成长。选择了宽恕也就是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
二 每个人都有天赋使命,找到了它便找到了自己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要想真正活出真我,就要找到自己的天赋,赋予它使命 。以前看到很多成功人士在某一领域做得特别棒,甚至改变了世界,现在想来这类人属于活出真我的人吧,他们找到了他们的使命,用自己的天赋来造福世人。而当一个人内心充满爱,专注他热爱的领域时,这个人就拥有无穷的能量!与之相反 的是现实中的人大多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每天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汲汲营营地苟活。
三 学会无条件的爱
现实中所谓的爱大多数是有条件的爱,男女之爱大多是为了让对方填补内心的空洞和满足生理需求,一旦得不到满足便由爱生恨,或是想试图控制对方,占有对方。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女人总是怕另一半出轨,总是乞求对方的关爱,这看似想把对方抓住其实是把对方推开,真正有魅力的女人是即使是一个人也可以幸福安然。假如我们寻找另一半只是想得到对方的关爱和呵护,那我们会经常因这段关系感觉痛苦,真正的目的是“有一个人为我们临在,跟我们一起处在当下”,或许这就是“爱的流动”,当你和你的另一半在一起时,用心去感受和他在一起的当下,你便感觉满满的幸福。
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觉得自己的觉察力有了大大的提升,不会轻易被消极情绪所控制,再看到别人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不会去羡慕嫉妒,而是内心的一种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