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越来越近,农村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烈。腊八过后,就开始准备办年了。杀鸡宰猪,打豆腐、打糍粑。小时家家户户养鸡、养猪。吃的、用的,穿的都是自己手工制作。
麻城过年、过节都要剁肉糕,没有肉糕不成席!肉糕是用鱼、肉和苕粉做成的,做的程序较打糍粑复杂好多好多倍。要把鱼皮、拖泥、鱼头、鱼刺等剁不碎的地方都去掉,取出鱼肉,用两把菜刀有节奏一上一下地剁碎鱼和肉,剁工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要尽可能地碎,越碎越碎越好,那时生产队干塘分鱼,放假办年货,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传来刀子剁肉糕的声音,加上小孩欢快的打闹嬉戏声,声声入耳,一派热闹、喜气洋洋的景象,到现在还活灵活现地浮现在脑海中。
小时一切都属于大集体,记得每年年关将近,我们生产队一百三十多号人,过年做肉糕、鱼丸子、垂鱼的鱼都产自大大小小的鱼塘。
生产队干塘是最热闹的时候。队长会天天听广播,选择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声令下,先打开池塘闸口放水,池塘的堤岸经过一年雨水的冲洗形成缓坡,越往下越深,鱼也就在这充满黑黑泥巴的塘底,那时没有机械的抽水机,每个生产队都有好几台木制的抽水机,旱时用来抽水灌溉,过年用来干塘。(可惜这种做工讲究、原始的抽水机现在没有了。)待到池塘的水不能自动流出时,就由几组年轻人轮流用几台抽水机抽水,男孩子大胆些,拿着竹篮子、撮几眼勾勾地盯着抽水机出水口,希望兜到流出的鱼,他们不顾队长咆哮着吓唬小孩要扣父母工分,而坚持堵在出水口,吼都吼不走。待到下塘捉鱼,整个池塘沸腾了,全湾男女老幼围成圆圈眼睛都朝一个方向,喊着叫着,好不热闹!干塘的目除了吃鱼外,还有一重要作用,挑塘泥。清理一年来塘里积下的污泥,靠一锹一锹地铲,人挑肩扛,时不时在污泥里会铲到泥鳅、鲫鱼呢!污泥挑到田间地头边等来年春耕干了再打碎做肥料。多么绿色的种植方法啊!
干塘不光是拉开象征过年剁肉糕的序幕,还有意外的惊喜。全村人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在村口大池塘里洗,塘岸边有石头搭的洗衣、洗菜的石漂,漂下的泥土中总会挖到一分、两分或五分的硬币,那时挖到一分钱可是无比幸福的事,记得有一年我挖到了共八分钱,在一边蹦蹦跳跳、一边高喊着回家时,引来无数妈妈羡慕的眼光,有人还大声呵斥自家孩子,怪罪自家小孩不妙巧!那个得意、愉悦的样子还历历在目!
现在人们天天可以吃肉糕、糍粑。然而没有了小时的味道,城镇的肉糕、糍粑是用机器做的。不过我老家现在还是喜欢原始打糍粑的方法,去年老爸和弟弟又开始在家里自己做肉糕了!我想老父亲其实也怀念过去的时光!他不怕麻烦、不觉得累!念念不忘的是那个浓浓的、热闹的年味 !
上星期老爸就開始浸糯米,糯米是舅媽家自己種的,以前父親沒有回老家之前,是舅媽家打好糍粑,然後送給我們四家一家一大包糍粑過年,老爸回老家後,舅媽就省去了很多麻煩,直接挑五十斤米給老父親,讓我們自己重新感受打糍粑過年的氣氛!打糍粑過年是大事,就像做肉糕、打豆腐、炒花生、炒瓜子,除夕夜守歲,初一穿新衣、新鞋一樣,缺一不可!
打糍粑是力气活,农村留守在家的都是近七十岁好以上的人,一个湾要奏三到四个打糍粑的人都难!今年我家是村裡打糍粑最早的,別人都要等到外打工的年輕人回家才開始準備。
弟媳第一次现场感受打糍粑,感触颇多,她知道几天前要把糯米浸泡好,米多工具总是不够用,光洗米腰都弯酸了,洗好的米倒在甑中,用大火煮,蒸到甑上面热气腾腾、香气入鼻,香飘整个小山村,糯米才算蒸好了!
弟媳了解到打糍粑的麻烦,感叹以后要珍惜劳动果实,不能浪费粮食,她还新奇、有趣地参与,看到几个人有节奏地嗨哟嗨,石臼里糯米发出"兹、兹"的声音,跃跃欲试,不过没一会就败下阵来!
香喷喷的糯米倒入石臼,最少要三个人齐上阵用力捣,待到糯米像和的面一样时,棍子要捣棍子而不是米了,不然在一上一下时,被糯米黏着,根本使不上劲。打糍粑不光是力气活,还要人多,一般人家都会蒸两到三甑,故灶台上要有人烧火,几个人打糍粑时,一人要准备好桌子,撒上面粉,要趁热把糯米扯、拉、擀好,厚薄要均匀。
把石臼里打好的糯米面捞起来之前,三个人用力顶着面转圈,以便能够牢固地把糯米面掀起了。捞起来送到早已准备好的桌子上,再趁热拉、扯、擀均匀。
今年我第一次扯熱糍粑,顾不上燙红的手,速度還要快,扯、擀好後糍粑后,又要趁熱剪成条状。先剪成条状,把地方腾出来,因为总是没等待我剪完,下一臼就大好了!小时剪糍粑是我的任务,糍粑凉了就剪不动了!所以总是不抬头、只听到剪子咔擦的声音,捏剪子的手还记得当时的疼,腰的酸!
吃糍粑容易,打糍粑难!弟媳感慨道。回老家打糍粑不仅感受了儿时的记忆,一家人齐心协力,还刷新了一次味蕾,那刚蒸熟的糯米饭香喷喷地,粒粒油亮、颗颗饱满,攒上糖,做成糯米团,像小时侯一样,舍不得一下吃完,慢嚼细咽,细细体味!
老家最盛行吃花生油炸的糍粑,用红砂糖浸泡着吃,糖了五脏六腑,油腻了嘴唇。畈里的亲戚来山里拜年,以吃了炸糍粑来判断亲戚的盛情与否,湾里有几家很穷,有亲戚来舍不得炸糍粑的,人家从此再也不往来,亲戚成了陌路人!
吃糍粑的方法五花八门,最香最拉风的吃法是,将糍粑放火钳上,搁在火盆上烤,受热后,糍粑鼓鼓的,会突然"炸"地一下,破了冒出热腾腾的气,香飘几里地,惹得路人驻足、闭着眼、屏住呼吸地流口水!
打豆腐,又一个刻在脑海里的记忆。走过一些地方,怀疑味蕾发生了变化,因为无论在到那里,吃的豆腐没有一点豆腐的味道。吃到老父亲自己种的黄豆打的豆腐,原来浓浓的豆浆味儿还在!
腐乳,又一个童年的回味,故乡的味道!小时菜地面积小,蔬菜永远不够吃,腌菜、辣萝卜,腌豇豆、黄豆酱、腐乳是各家各户不可或缺怠慢不得的必须品。
炒瓜子、花生、苕片也是过年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妈妈一边炒,我们兄妹四个会爬在灶台前,目不转睛地盯着锅里看,还时不时,嬉皮笑脸地把小手伸进锅里,抢还没有熟的先吃,美其名曰,试试看熟没有!春节前几天,妈妈将炒好的瓜子、花生、苕片,柿子片均等分成四份,一再嘱咐:各人自己精细地吃,藏好,不要等别人的还有很多而你的却吃完,今天你们都看到了,只有这么多,家里留着管客人的如何人都不能吃! 妈妈说完,我们就分头去行动,现在想想真是挺幼稚可笑,能够藏到哪里去,无非就是把衣服包起来藏在柜角,每天嘴馋拿出来吃一点无数次,初一过后,没有几天就所剩无几了。记得当年弟弟吃得最快,经常找我们要,求情多了我们会给些他,告诉他不要吃得太快,我们也没有了。去年回老家过年,说到吃瓜子,弟弟说,你们藏的时候,我偷偷跟在后面看,你们每一个人的我都吃过。弟弟一直是我们家四兄弟中最胆大、点子多、最能干的一个。
其实机器做的糍粑味道也不差,为什么还要选择麻烦,选择累呢?是因为打糍粑是小时的一份情怀,是只能在记忆里回味的童年!
快过年了,到小时长大的地方,去还保留原始过年味道的故乡,找回儿时感觉!难怪有人说 有一种记忆,穷尽一生也走不出,比如故乡!有一份情怀,只能在记忆中回味,比如童年!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成了我们生命最重要、最美好、最值留念的部分,在生活的平平仄仄中,氤氲绵长的是童年和故乡!是听到思乡曲会涌出热泪,心有所归的无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