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教师应具有创造学习型课程的才能。一个要求学校具有独立性,教师具有个性的时代已经到来,而具体的表现这种独立性和个性的就是课程。
所谓课程,一言以蔽之,就是学习的经验。“课程”是“学习的轨迹”,也是“学习的履历”。“创作课程”并不是制定“目标”或“计划”一览表,而是要实际创造学习的经验。课程并不是在办公室里或教研室里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教室里一天天的慢慢创造出来的。
“创作课程”通过三种活动来进行。一是学习经验的“设计”,二是创造学习经验的“教室实践”,三是对这种学习经验进行“反思和评价”。但要注意不能把这三种活动阶段性地 加以区分,因为在实际创造课程的进程中,是以“教室实践”为中心,同时进行“设计” “反思和评价”。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带的第一届“直通班”,2009年我接了一个一年级,当初学校承诺家长要送到六年级,就这样我有了自己教学生涯的第一个直通班带班经验。我的儿子比他们大一岁,再他们的上一届,结合着陪伴儿子的成长经验,再来对当时班级的孩子进行生活和学习上的引导,就更加的轻松自如了。
现在依然记得当年的第一个期末家长会上,孩子们比赛系红领巾,叠衣服(孩子自己的校服外衣,棉衣),叠被子(学校幼儿园借来的),包书皮(自己准备包书的纸张)的情景。在欢声笑语中,家长们理解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也看到了自己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的差异,更明确了自己今后培养孩子的目标。从此,以后我们家校联谊共同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本身不是一个爱炒菜,也不太会炒菜,还有些讨厌做饭的人,自私点说培养孩子学会炒菜,更多的是要解放自己。所以,在儿子三年级,我就开始在家里训练他自己炒菜。因为孩子当时个子比较矮,炒菜的时候还要站个小板凳,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没有放弃对他的培养。从最初为他准备好各种材料,为他打开煤气罐,倒上油开始;到炒菜熟练后教孩子自己打煤气罐;再到最后自己洗菜切菜全部自己完成,我们用了一年时间。
第二年,当我们班孩子到了三年级的时候,我也在班级开展了做一样拿手好菜的活动。什么蒸鸡蛋糕呀,炒鸡蛋呀,只要学会做一样菜,能解决自己在家吃饭问题就可以。当初也没有什么课程意识,就是觉得面对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子女,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最初也没有什么要求,就是让家长在周末的时候教孩子做一样菜,凉菜、热菜、汤都可以。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拍照的功能,孩子只能通过日记的方式进行记录,选择优秀的,搞笑的,幽默的,利用周一的下午自习的时间进行交流。活动开展了一年后孩子们都学会了做菜,还有几个同学真的成了家里的小厨师。接着就让他们参与到家庭年夜饭的活动中,跟着爸妈学一个像样的菜,并在生活中常常练习,每学期的最后一天,孩子们都带着自己的拿手好菜来到班级进行会餐。我也用照相机记录下了每一次的精彩瞬间。
在六年级毕业时孩子们分组活动,提前交流各自带的菜品,并把一组内的菜品进行细致分工,清淡的,鱼,肉,凉菜,炒菜,拌菜个个都安排的合理而周到。那一天家长们也带来了许多的水果、饮料,大家一起在品尝美食中诉说着离别的话。
而接下来的一个四年级班级,因为有了前期的经验,我们就开始有计划的学习制作菜肴。先从学拌凉菜开始,到炒菜,到做鱼。
而我现在这个班级,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先学会用电饭锅煮出软硬合适的大米饭;接着,跟父母学习做一个自己喜欢吃的汤;再学会拌一个凉菜。你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父母教会孩子们学会了许多厨艺。很多孩子学会了和面,擀皮儿,包饺子,学会了炸各种面食,学会了烙饼,做春饼,做寿司,学会了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