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的原配夫人
文 | 丁茉莉
民国时期,由父母包办的婚姻很多,从而导致不少的家庭悲剧,女子尤其成为受害者,但他们的命运却大不同,这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张幼仪和江冬秀,最让我觉得不值得是朱安。
张幼仪与徐志摩
张幼仪与徐志摩结婚时,张幼仪15岁。徐志摩有才有貌,思想浪漫又前卫,他怎么会满意父母做主为他定下的亲事,即便是张幼仪什么都好,对渴望自由的徐志摩,单是这种选择终身伴侣的方式他也无法接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能写出这样唯美诗句的诗人一定会特别看重才貌,所以林徽因,陆小曼这样倾国倾城的才女才是他喜欢的类型。还有,张幼仪稳重,少言寡语,对于徐志摩而言就是无趣,林徽因和陆小曼都是社交场上的名媛,永远都是主角,在人群中光鲜夺目,而张幼仪就是一个家庭主妇,相夫教子,永远把丈夫孩子放在第一位,她再好,但徐志摩不喜欢。
张幼仪的痛苦只有她自己清楚,不仅不被爱,还遭嫌弃,徐志摩曾说她是乡下土包子,在她怀二胎时,徐志摩爱上林徽因,让张幼仪打胎,张幼仪说打胎很危险,徐志摩却说坐火车也很危险,难道都不坐火车吗?绝情若此,相信张幼仪的内心一定在滴血。
离婚,在当时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女人是多么大的羞辱。1922年张幼仪生下次子彼得之后与徐志摩在柏林签字离婚,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更加悲惨的是,1925年,幼子彼得因病夭折,张幼仪痛上加痛,真无法想象,那段艰难的岁月,她是怎么熬过去的?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
离婚之后的张幼仪在公婆和娘家兄弟的资助下,衣食无忧,完全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只专心照顾儿子阿欢的生活,但是她没有。
张幼仪出身名门,娘家亦官亦商,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她本人在12岁至l5岁之间又上过几年师范学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在国外呆了那么长时间,深受先进思想的影响。看看下面的履历,便可知张幼仪离婚后的人生过得有多么精彩:
入德国裴斯塔洛奇学院攻读幼儿教育,从而熟练掌握德语。
1926年夏,张幼仪回国。
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
后来在四哥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
云裳服装公司成立,担任总经理。
1953年,张幼仪与香港中医师苏纪之结婚,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爱情。
1988年,张幼仪在美国纽约辞去,享年88岁。与他人生有关联的几个人,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都已过世,只有他坚持到最后,也算是比较圆满吧。
张幼仪从弃妇到有闪亮头衔的职业女性,她华丽逆袭,实现了人生的自我救赎。直到今天,都是呼吁女性要自立自强的首席榜样。
江冬秀与胡适
江冬秀身材矮胖,圆脸,比较爱笑,从面相上看是个有福之人,的确,以她这样识不了多少字的乡下小脚女子,怎么配得上留过洋的文化领袖胡适先生。然而就是她,与胡适携手一生,共同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岁月,也算是成就了“胡适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的人生佳话。
江冬秀与胡适的婚姻是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前两人没见过面,更谈不上有什么感情,胡适的内心对这门亲事是不满意的,但他又不忍违背母亲的意愿,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等了他十多年的未婚妻,他们以1917年结婚,距离订婚已经过去了13年。
由于经历、文化等方面的诸多差异,注定他们没多少共同语言,只能做过日子的柴米夫妻。后来胡适遇见温柔美丽的曹诚英,他俩志同道合,心有灵犀。曹诚英才是胡适心中“我当授君书,君为我具酒”的理想佳人。
她令胡适尝到了甜美爱情的滋味,欲与她结成新时代的灵魂伴侣。回家向江冬秀摊牌,然而,江冬秀可不是胆小羞怯,低眉顺眼的弱女子。她得知此事之后的反应令胡适心惊胆颤,她拽住两个孩子以死相逼,把胡适吓得不得不忍痛割爱,乖乖地回归家庭。虽然江冬秀捍卫家庭的方式有些过激,但对于胡适这种爱惜名誉,害怕事态闹大的人,这么做也不失为一种行得通的无奈之举。
从此以后,胡适再也没有放弃江冬秀,另觅佳偶的打算,即便他在外面有过几个红颜知己,也始终忠于家庭。大气的江冬秀心胸也够宽广,只要胡适心里还有这个家,知道回家的路,对胡适在外的风流韵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两人之间渐渐相安无事。
江冬秀一定是富养长大的,很会花钱,以胡适的高官厚禄,加上不菲的出书的版税,胡适家境相当富足。她家雇了几个佣工,做饭,洗衣,看孩子,外勤,内务各司其职。他俩婚后不久胡母去世,没有长辈要照顾,孩子也不多,只有两个儿子,让江冬秀操心的事情很少,这使得江冬秀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各位姐妹们,羡慕吧。
江冬秀最大的爱好是打麻将,而且财运极好,常常赢钱,令她心花怒放,关键不在于钱,而在能和牌友一起说说笑笑,消磨时光,也是有益身心的一项娱乐。
另外,江冬秀有时也看点书,最喜欢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再就是《红楼梦》,平时也会对书中人物郭靖、黄蓉、宝玉、黛玉、宝钗等评论一番。
胡适人缘极好,家里常常高朋满座,江冬秀平时不怎么干家务的,但如果是胡适的朋友来了,他会亲自下厨烧一桌拿手的徽州菜,常常令来客赞不绝口,她听了心里美滋滋,胡适也觉得很有面子。
江冬秀性情和善,大度,对身处困境的亲戚以及胡适的朋友,总是慷慨相助,还捐资办学,修路,积德行善,为胡适赢得了不少的好口碑。
有没有觉得这个小脚的胡太太还是蛮可爱的呢?
大学问家胡适脾气好,为人宽容。他曾自嘲道:女人既有三从四德,男人也应该讲三从四德。三从,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四德,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这不难看出胡适息事宁人的夫妻相处之道。
江冬秀是幸运的,他虽没有得到胡适的爱情,但与胡适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已产生相濡以沫的亲情,并且与胡适携手白头偕老。胡适忙于事业,她以精明强干的作风,管理家事,颇得胡适满意。他俩的婚姻是合理的,也是合情的。
朱安与鲁迅
朱安出生的时候,长辈们给她取名安,一定是希望她过得平安幸福。然而事实上,朱安的一生,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凄凄惨惨戚戚。
她跟鲁迅的婚姻,和江冬秀跟胡适的婚姻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家母之命,媒妁之言,丈夫都是文化名人,都是留过洋穿西服的新派领袖。妻子都是识不了几个字,还是缠小脚的乡下女子。两对夫妻婚前都没有见过面,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感情,但他们的婚姻生活却差别太多,江冬秀过得很好,与胡适白头偕老,而朱安却没有如此福气,命运对她,实在残忍。
旧时代,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朱安嫁入周家,鲁迅也仅仅为她提供了穿衣吃饭的住所。鲁迅始终不把她当妻子看待,她的感情生活一片荒芜。
朱安面色萎黄,尖下颏,宽宽的前额显得有些秃,身材极为矮小,颇有发育不全的样子,这样的外貌,对才华横溢的鲁迅来说可能会非常失望。更何况鲁迅跟朱安结婚也是被母亲谎称有病从日本骗回来的,他压根儿就不愿意,以至于新婚之夜鲁迅睡进了书房,只留下朱安,暗自神伤,可想而知。朱安的内心是多么凄凉。
婚后的第三天,鲁迅就从家中出走,又去了日本,留下朱安,在绍兴陪伴婆婆,孤寂地度过了13个年头。
1919年,周家卖掉祖产北上投奔鲁迅。于是鲁迅买下北京西直门八道湾11号的一处院子,全家搬了进去。这所宅院是那种老式的三进深院子,外院由鲁迅居住,还有他的书房和杂物间,中院是母亲和朱安住,后院有周作人,周建人两家分住。从院子住所的分配来看,鲁迅跟朱安,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鲁迅不是没考虑过离婚,但在那个年代,被休的女人会备受众人鄙夷,根本抬不起头。鲁迅没那么做,是不是可以看作是对朱安还有一丝怜悯之心。
1923年夏,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二人反目,鲁迅决定搬家,他征求朱安的意见,是想回娘家还是跟着搬家?这是正常夫妻该问的话吗?朱安她一个结过婚的女人,当然是,丈夫去哪儿,自己去哪儿,回娘家,算怎么回事。朱安坚定地表示跟着鲁迅。几个月后,鲁迅另寻宅院安顿下来,不久周老太太也搬来同住。
朱安性格温和,懂礼数,听话顺从,老太太喜欢,而鲁迅对朱安,不只是没感情,而是满眼的嫌弃,
对她,鲁迅连话都懒得说,这样的情形,就是现在常说的“冷暴力”吧。朱安根本不像他的妻子,却像是他母亲的丫鬟。
不幸的婚姻折磨的是两个人,朱安是痛苦的,鲁迅也同样。后来鲁迅与他的学生许广平同居,朱安干脆连鲁迅的面都见不上。她逆来顺受,默默忍耐。她除了忍耐能做什么,她一个弱女子,在那样的旧时代,可能根本就没有想要改变命运的觉悟,认命是她唯一的选择。
好可怜,也好可悲。
如果说张幼仪对于徐志摩,是一把秋天的扇子,最起码也可以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而朱安对于鲁迅,就是一把冬天的扇子,完全被闲置了。
朱安是何其不幸,终其一生,他也没有得到过鲁迅哪怕短暂的爱恋,始终一个人,孤苦凄凉,连个孩子也没有,直到油尽灯枯。